孔子到底是咋想滴?
---与邸永强先生商榷
前几年,国学热“热络”大江南北,一时间,孔老夫子使很多嚼文弄字的文人摇身一变成为“国学大师”,顿然名利双收,至于孔老夫子到底咋想滴,实在无法考证。
毫无疑义,孔子是一位牛人,中国儒学的鼻祖,中国封建帝制思想和传统人文伦理的核心奠基人,他的思想会让人不知不觉变为思想和精神上的奴隶,他的学说成为了封建专制者的“狗皮膏药”。如果我出生在20世纪之前,我或许对孔子顶礼膜拜,但在21世纪的今天,我觉得孔子的学说,一半是毒草一半是麻...
作者文章归档:江濡山
孔子到底是咋想滴?
---与邸永强先生商榷
前几年,国学热“热络”大江南北,一时间,孔老夫子使很多嚼文弄字的文人摇身一变成为“国学大师”,顿然名利双收,至于孔老夫子到底咋想滴,实在无法考证。
毫无疑义,孔子是一位牛人,中国儒学的鼻祖,中国封建帝制思想和传统人文伦理的核心奠基人,他的思想会让人不知不觉变为思想和精神上的奴隶,他的学说成为了封建专制者的“狗皮膏药”。如果我出生在20世纪之前,我或许对孔子顶礼膜拜,但在21世纪的今天,我觉得孔子的学说,一半是毒草一半是麻...
对于美联储“终于”宣布结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整个美国财经精英阶层似乎突然失语了、迷茫了,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明显困惑了、对未来资本市场走势分歧加大了。对此,我不得不说几句。如果往好处说,美国当前似乎向好的经济复苏迹象,可以支撑美联储结束非常态的货币政策,缓解财政压力;但如果往坏处说,则不排除美国在未来几年再次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或许从现在开始,如何防范再次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是美国及全球各大经济体主权国家、国际财团,应当高度关注、研判和防范的事情。
一直以来奥巴马政府被夹在“财政悬崖&r...
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治国”的内容,体量大、问题多,没有回避若干焦点问题,策略敲定了法制建设的定位及思路。到底如何体悟此次会议精神实质,如何展望会议预后效果呢?
1、会议时间: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
2、出席人员:中央委员199人,候补中央委员164人。中纪委常委及部分党代表、专家学者列席会议。
3、会议主持:中央政治局
4、核心议题:
1) 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2) 审...
虽然对于中国广大民众而言,“依法治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词语,以前只是停留在“弹唱层面”,但是形势在发展、社会在进化,正如习近...
腐败分子们纷纷落马、大大小小的老虎相继入笼,的确“大快人心”。但谁都明白,现阶段中国的腐败之所以“连根拔起有蛀虫,屁股底下都有屎”,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制度本身就是腐败的温床”。用我们陕西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日弄人”的制度。如果一个巨贪被挖出来,把他绳之以法,判重刑甚至枪毙掉,那意味着由腐败分子一人承担了全部的罪责,而谁来追究制度“所犯错误”的责任呢?没有!如果把你我这等“迂腐直肠”之辈放在当下...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发榜季”,“为什么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无缘”的争论,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对此,英国广播公司10月9日报道称,中国人可以说有很强的“诺奖情结”。今年诺贝尔奖预测获奖的名单中出现了四位华人面孔,得到了中国媒体的广泛报道。报道都特别提到其中两人是在中国国内受过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开放之后出国留学,做出了出色成绩。但是,诺贝尔奖揭晓后,四位华裔科学家没有获奖。中国媒体报道纷纷表示遗憾。然而,即使他们四人这次获得了诺奖,也是在国外研究的成果,不能...
在我看来,如果中国农村的土地改革问题,一天不改革到位,中国城乡各项改革就不可能步入健康平稳的发展轨道。从目前高层的改革动向来看,鉴于邓小平确定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系列政策,不仅已经完成了“预期”的历史使命,而且越来越明显地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导致整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改革发展的落差很大。因此,作为第一核心经济要素的土地的相关改革,如果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整个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局面,就很难得以改变。自进入本世纪以来,土地制度的落后和僵化,已经成为困惑并阻碍整个农村改革发展的核心阻力。围绕土地产权的改革问题,也成为最有...
越来越多的人在责备财富向极少数身上聚集,他们认为:财富向少数人聚集而导致贫富收入差距加大,因此容易预埋社会不稳定因素,并导致很多社会病。我觉得这是一个悖论。一个富有活力、健康运行的社会,一个公平竞争、司法公正的国家,大量财富就应该向少数真正“有能耐”为社会多做贡献的个人身上聚集。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才能为社会公众制造出大量丰富多彩的消费品,才能创造出大量有效的就业岗位,才能上缴公共财政大量的税金。无情而残酷的现实社会,反复印证着这样的“真理”:真正的精英者活得都很累、很...
这段时间的实地走访调查,对目前中国改革局势的总体感觉是:两头着急,中间不给力---中央最高决策层辛苦而努力的运筹和决策,急于推进改革发展进程;绝大多数基层民众对“习李改革新政”寄予很大期望,急于看到成效;而处于中间阶段的体制内多数干部依然是“不慌不忙应付工作、不出问题保全自我”的心态。总之,中国触及深层矛盾的改革的确很不容易,单靠改革派的决心和基层民众的期望,是远远不够的。改革不仅要烘人气,还要凝人心,如果人心散,就很难做成事。应当认识到,要消解几十年积淀的权钱交织的人际关系网和极度扭曲的利益矛盾,需...
最近在西部调研时发现,很多基层民众有这样一种情绪:改革跟自己没有几毛钱的关系,改革是那些当官的事。体制内的一些基层干部也流露出这样一种“夹生”情绪:习李的确是一届真正干事的班子,得到绝大多数干部群众的认可和拥护,但现在看来,历史矛盾积累的太多太久,更重要的是,体制弊端太过顽固,不是三拳两脚就能解决的;现在多数干部都是“唯命是从”地边走边看、谨慎作为,下级都在看上级,地方都在看中央,谁也不去主动地、创造性地推进各自地盘的工作。这样下去,改革的效率会很低、成本会很大,所以,很多人为习李改革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