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货币化能力或者说“钱”的多少是其制度资本的具体表现,它的“钱”能否成为“国际货币”也决定于其制度资本。没有哪个国家天生就掌握“国际货币”的发行权,而是哪个国家有着世人公认最可靠的制度,它的“钱”就值钱。
一个国家有没有“钱”取决于它能不能将各种未来收入流和“死”财富作证券化、票据化,不取决于它有多少金银。而能否进行广泛的证券化和票据化交易又受制于它的制度。所以,制度的优劣决定一个国家&l...
作者文章归档:陈志武
一个国家的货币化能力或者说“钱”的多少是其制度资本的具体表现,它的“钱”能否成为“国际货币”也决定于其制度资本。没有哪个国家天生就掌握“国际货币”的发行权,而是哪个国家有着世人公认最可靠的制度,它的“钱”就值钱。
一个国家有没有“钱”取决于它能不能将各种未来收入流和“死”财富作证券化、票据化,不取决于它有多少金银。而能否进行广泛的证券化和票据化交易又受制于它的制度。所以,制度的优劣决定一个国家&l...
提及“金融”,有人想到的是华尔街上西装革履的高薪金融从业者;有人想到金融危机造成了市场动荡,对全球经济形成严重冲击,给多国带来失业大增、政治动荡的严峻挑战。
这个时候,我们自然想知:金融到底是怎么回事?危机之后,金融市场是否会终结?人类社会为什么需要金融市场?金融交易除了让华尔街、金融界赚钱之外,对社会到底有没有贡献、有没有创造价值?如果有的话,是如何贡献的?如何创造价值的?
01
金融的本质是跨时空交换
到今天,按照我的定义,金融的核心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所有涉及价值或者收入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之间进行配置的交易都是金融交易。...
最近,两件事再次引发我对中国教育的担忧。一是,前不久跟一位美国名牌大学金融教授谈博士研究生招生政策,他说他们今后可能不再招收中国博士研究生了。
这不是种族歧视问题,他自己也是中国人,而是因为过去多年的中国学生,开始学习成绩都好,后来做博士论文研究时虽然未必突出,但还可以,可是等到毕业上学术市场找教职岗位时,都表现不好,没办法找到一流大学教职。所以,他们不想再浪费时间培养中国学生了。
实际上,不只是他们大学有这个打算,即使我所在的耶鲁和其他大学,也讨论过同样的问题,虽然我们没有决定完全停招中国学生,但从那以后,就有意识地少招或者偶尔不招。
以2015年为例,美国的前3...
与贫富差距相比,消费不平等
更能加剧社会和政治动荡的危机
金融危机引起欧美民粹思潮盛行
《中国慈善家》:2016年6月,美国发生“9·11”后最严重的恐怖袭击,总统候选人特朗普随即再提禁止穆斯林移民的政见,他的支持率再次上升。特朗普是这轮美国大选的“黑马”,他的言论一向大胆、强硬,反对者批评他是民粹主义的代表。以特朗普为代表之一的社会思潮,会对美国甚至世界带来哪些影响?
陈志武:从长远的历史看,我觉得可以看淡一些。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不只是中国、东欧国家往计划经济的方向迈出去了很多,包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
中国对于把自己的国家做大做强非常关注,所以,从经济史的研究来看,你要把一个国家长久地做强,那就离不开创新。技术方面的创新非常重要,同时组织方面的创新、文化方面的创新也都非常非常地重要。
一谈到创新,我们在今天,不管是在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地方都不太容易逃避的一个结论,就是美国很显然是世界创新大本营,引领世界很多方面的创新,特别是高科技创新,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像我这样的人一直关心的话题是,为什么美国的创新能力那么强?是不是每一个美国人从一出生,他们DNA的组成就不一样?当然我们都知道美国人都是来自世界各个地方的移民,来自欧洲的移民,来自中国的移民,来自印度的移民,所以,从基因上来说...
因为时间关系,我今天给大家交流两个主题,当然每一个主题都可以花一天时间去讲,第一个主题围绕目前经济形势,有些是黄总跟我一再强调,可能在座的各位创业者、投资者和企业家平时在微观层面关注比较多,关注自己的企业、自己的行业,对宏观经济未必关注那么多,坦率讲在绝大多数时候,不应该花太多精力去关注宏观经济或者很多政治到底怎么变,因为说到底只要把你自己的企业做好就可以了,但实际上有的时候你还必须关注宏观经济目前的状况和未来的走势,因为在有一些时候即便你不感兴趣,不对宏观经济或者政治感兴趣,但是宏观经济和政治抓着你不放。
目前的宏观经济状况究竟是怎样?
我先花点时间跟大...
1、大多数中国人在美国只能做些技术活
我不是研究教育的专家,但是,这些年看到国内的教育,特别是我自己从小在中国受教育,然后又去了美国,自然有许多观察和体会。到目前为止,我这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学校。1968年在湖南茶陵县开始上小学,1979年读完高中在长沙上大学,1986年去美国读研究生,1990年毕业以后至今一直在美国的大学教书。我有两个女儿,一个15岁,一个13岁,她们在美国出生、长大,这些年看着她们在美国上学。
同时,也因为我跟国内的一些大学一直有不少交流,所以基本能看到国内同行和教育界学者、业者每天的运作目标。这些经历和观察让我确实感触比较多,特别是这些年...
互联网金融热潮冲击了中国金融业,使原来稳稳当当赚钱的传统银行、保险与券商都不得不面对新的挑战,表现出创新活力,同时也大大推动了金融改革,尤其是突破了许多原来对民间金融的限制。短短几年里,金融行业被催化发展得面目一新,互联网金融功不可没。
可是,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误解也很多,其中一个误区是互联网使金融服务“脱媒”,狭义理解是“淘汰掉银行这个金融中介”,广义理解就是“把金融中介都淘汰掉,实现资金供与求两方的直接对接交易”,脱媒就是金融的P2P化。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行业真的要进入历史博物馆,被互联网金融取而代...
为什么中国是世界工厂,而美国却以金融、教育等服务业领先于世界?其实根源在两国的教育体系。如果中国经济要转型,中国孩子要在将来全球化的环境中更游刃有余,就应该向美国教育学习,从小对孩子进行人文、通识教育,以及思维能力的训练。
1。 产业结构难转型,教育有责任 我不是研究教育的专家,但是,这些年看到国内(的教育),特别是我自己从小在中国受教育,然后又去了美国,自然有许多观察和体会。到目前为止,我这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学校。1968年在湖南茶陵县开始上小学,1979年读完高中在长沙上大学,1986年去美国读研究生,1990年毕业以后至今一直在美国的大学教书。我有两个女儿,一个...
中国优秀经济表现背后暗藏危机
中国经济在过去三十几年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几乎超出之前的任何预测。对于我们这几代人来说,能够见证这些快速巨变真是荣幸。而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表现,则也是超出预期——没想到的是危机给中国带来的不仅不是衰退,反而是一次更加快速的增长。金融危机之前的2007年,中国名义GDP为26.8万亿人民币,到2014年为63.6万亿,七年间名义GDP翻了2.37倍,年均名义GDP增长12.3%,而年均真实增长率为8.8%!
但是,近年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比如,按照麦卡锡的估算,如果把政府、金融企业、非金融企业、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