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品牌以及品牌战略的概念自品牌一词诞生以来,至今为止在学术界仍然没有统一的认识。这对于发展品牌及品牌战略理论,促进品牌竞争无疑形成了一个致命的障碍。近十几年来,不断有人声称发明了新的品牌战略方法或工具的“好消息”,然而能够得到普遍认同和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品牌战略理论至今为止似乎还没有出现。
本文根据对“产品”的起源和演化过程的理解,推导出品牌乃“自然产物及其延伸”的观点似乎找到了品牌以及品牌战略的“根性”。另外,“它就是我需要的(对象),有时它是有形的(物),有时它是有形(...
作者文章归档:刘伟雄
摘要:
品牌以及品牌战略的概念自品牌一词诞生以来,至今为止在学术界仍然没有统一的认识。这对于发展品牌及品牌战略理论,促进品牌竞争无疑形成了一个致命的障碍。近十几年来,不断有人声称发明了新的品牌战略方法或工具的“好消息”,然而能够得到普遍认同和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品牌战略理论至今为止似乎还没有出现。
本文根据对“产品”的起源和演化过程的理解,推导出品牌乃“自然产物及其延伸”的观点似乎找到了品牌以及品牌战略的“根性”。另外,“它就是我需要的(对象),有时它是有形的(物),有时它是有形(...
评程志宇之“‘六神’的品牌延伸能走多远?”
本文摘自:中外品牌届40人100文观点评析系列(草树先生品牌道学思想大观)
摘要:品牌道学创始人,品牌战略与消费动机研究学者草树先生(刘伟雄)对唐·舒尔茨、W·钱金、叶茂中、翁向东、王志刚、李光斗、朱玉童、刘永炬、卢泰宏、乔远生、余明阳、何慕、谢付亮、赵一鹤、杨兴国、肖明超、郑新安、等40多位中外品牌/营销咨询专家近100篇文章/著作中的主要观点的评析。
“六神”的品牌延伸能走多远?(中国营销传播网,
评谢付亮、张美芳之“品牌,仁义值千金”
本文摘自:中外品牌届40人100文观点评析系列(草树先生品牌道学思想大观)
“读《增广贤文》,悟品牌大道”十一:品牌,仁义值千金( 中国营销传播网,
谢付亮、张美芳观点一:
品牌只有胸怀“仁义值千金”的崇高信念,视“钱财如粪土”,才能不断赢得消费者的崇敬和信任,成就百年基业。当然,这里不是要求品牌舍“利”取“义”,而是要...
摘自:中外品牌届40人100文观点评析系列(草树先生品牌道学思想大观)
“贵公”的品牌之悟(中国营销传播网,
钟洪奇观点一:
本文通过对私道、族道、人道、天道四个层次之道进行简洁明了的阐释,提出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应该作为品牌经营者们铭记的永久行为准则的主张。
草树先生评述:
对于我国古代道学的哲学观点,现在的许多“高级知识分子”(包括各行各业中所谓高层次的专家、学者、大师们)对其的认识是均是非常肤浅的,而且表现得相当的不屑一顾。在他们...
中外品牌届40人100文观点评析系列(草树先生品牌道学思想大观)
摘要:品牌道学创始人,品牌战略与消费动机研究学者——草树先生(刘伟雄)对唐·舒尔茨、W·钱金、叶茂中、翁向东、王志刚、李光斗、朱玉童、刘永炬、卢泰宏、乔远生、等40多位中外品牌/营销咨询专家近100篇文章/著作中的主要观点的评析。
品牌战略规划解决什么问题?(中国营销传播网,
乔远生观点一:
我们平时看到的,只是他们的一个表象,真正支撑他广告定位、广告视觉的是冰山下面的东西,我们作为普通消费者看不...
中外品牌届40人100文观点评析系列(草树先生品牌道学思想大观)
为何低俗的日本文化也能造就豪华车品牌?(中国营销传播网,
翁向东观点一:
成为顶级豪华名车仅有卓越的技术是不行的。品牌还要有历史的传统、文化的积淀,就象娇兰香水、路易威登旅行包与手袋能卖出天价,源于当年为约瑟芬皇后和一大批王宫贵族定制过香水与箱包。
从这个意义上看,日本人要做出一个与四大名车一决雌雄的品牌有着先天的不足,因为日本在国际社会心目中一直是文化比较肤浅的民族,连自己的文字都没有,用的是片假名。
草树先生评述:
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信息...
对于小品牌而言,要想消费者相信你的产品品质比大品牌更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事实的确如此。因为:
第一、产品品质的评价往往没有比较直观的量化指标,而且即使有也要购买之后经够长期的使用才能得到验证,对于所谓的检测结果消费者是不怎么买账的。这就是个关键问题,消费者不愿意冒险,做你的试验品。
第二、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评价并不总是完全理性的,而是带有很强的感性化色彩的。对于繁忙的现代人而言,时间是宝贵的,是需要付出成本的,所以面对众多的品牌,消费者根本没有兴趣也没有义务去进行认真分析、比较和评价,找出所谓的真相。
消费者对产品品质进行感性化评价主要依据是...
刘伟雄(草树先生) 《现代广告》
一、广告语
Ø 利益诉求分析
“冰炫风尚”这一广告语体现的利益诉求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冰、炫、风、尚。冰——凉快、刺激。炫——引人注目,具有动感。风——潮流势力。尚——时尚。这四个利益同时也具有修辞关系,即冰、炫支持风、尚的诉求。
Ø&...
谁之过?
90年代是中国品牌发展最蓬勃的年代,直到现在市场上的大部分知名品牌均是那时候奠定了其发展基础的。但是在当时曾经红遍中国大地的许多明星品牌到现在已经所剩无几。1995年的时候国内家电品牌有200多个,到了2000年就只剩下20多个了,短短5年间90%的品牌夭折。家电业的这种5年期短命现象在其它许多行业如日化、保健品、白酒业等等也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于是在谈到中国品牌时业内人士往往对我们的企业经营者们表现出恨铁不成钢的无奈,批评多于肯定,悲观多于乐观,指责多于思考。其中指责最多的就是经营者的所谓浮躁、投机、缺乏战略眼光等。我认为这些看法是不够客观也不够全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