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五常

张五常: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现任香港大学教授、经济金融学院院长。
  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经济系,获博士学位。曾当选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是第一位获此职位的美国本土之外的学者。
1969年以名为《佃农理论——引证于中国的农业及台湾的土地改革》的博士论文轰动西方经济学界。《合约机构与非私产的理论》、《企业的合约性质》等论文继续发展了在交易费用以及产权重要性方面的理论。1991年作为唯一一位未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者而被邀请参加了当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

15年前的中国道路解决今天的越南经济危机


本博客管理员按:

最近越南经济危机引起很多朋友的关注,希望张五常教授予以评论。张五常教授表示,中国曾经走过的道路,就是越南正在走的道路。这篇1993年提醒中国如何治理当时严重的通货膨胀的文章,已经包含了今天越南如何解决目前困境的答案。众所周知中国是如何摆脱当年的危机的,那就是越南今天能幸免于难的办法。

为此,特别重温这篇15年前的旧文。

(1993.05.21)权力引起的通货膨胀

不久前,中国大陆公布近期的通胀数字达百分之十四以上,有急速上升的趋势。这应该不是新闻。一年以来,人民币对港币的市场币值下跌了百分之四十。春江水暖鸭先知,百分之十四的通胀率应该是低估了的。

中国当局发表...

Read more

从天灾人祸看炎黄子孙的民族情意结


母亲在生时常说:福无重至,祸不单行!像她那个时代的女人,曾经扎过几天脚的,多灾多难是家常便饭了。刻苦、耐劳、智商高于我,但没有读过书,算是不识字,奇怪地她可以把整本《圣经》读出来。生过十一个儿女,身无长物地带着其中七个逃难几年,竟然没有一个死掉。一九九二谢世,活到九十一岁。恨不得母亲能活到今天,看到今天的中国。
 
今年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三十周年,也是北京奥运的大日子,双喜临门,本应逢凶化吉也。可惜风水不灵,灾难特别多。温家宝真的辛苦了。谨此向先生致意。
 
这里不谈什么雪灾之类,只谈两项。其一是三月十四的西藏事件,其二当然是五月十二的四川大地震。好事之徒说...

Read more

市场有价必传世(创作闲话,之四)


思想要传世是非常困难的事。有好些原因,我认为最明显而又有趣的,是思想作品卖不起钱。

 

想想吧,这些年艺术作品的拍卖价可观,单是中国的油画家,作品每幅拍得数万港元的,有好几十个。这些画家不俗,但说是天才则过于夸张了。然而,一张市值数万元的油画,得者会珍而存之,也会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过了半个世纪或更长时日,画作有了点历史,其价多半会上升,没有收藏者会把它烧掉。卖得上数万元,传世三几百年的机会不少,而动不动过百万的,单是油画家今天的中国约有两掌之数,传世三几百年或以上是肯定的了。虽云一将功成万骨枯,但市场有价的艺术作品容易传世。国画呢?傅抱石等师级人物,传世五百年以上易过借火!...

Read more

(1991.03.01)老师普纳


  普纳(KarlBrunner)在两年前去世了。去年初,艾智仁邀请我到欧洲去参加一个为纪念普纳而举行的研讨会,我因为要准备诺贝尔研讨会的文章而推却了。这使我郁郁不乐久之。

  一九六二年在洛杉矶加州大学的经济研究院,普纳是我的老师。他当时对我不重视,不认为我是可造之材。他教的是宏观经济与货币理论,是我兴趣之外的科目。那时,普纳算不上是大名家。这一点,同学们和我都觉得很奇怪,因为我们都认为他是绝顶高手。普纳后来举世知名,是他离开加大之后的事。

  我自己是一九六七年离开加大的。一九七三年,我在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收到了普纳的一封信。信上说,他知道我升级很快;读过我一些文章觉得...

Read more

再刊《缺粮说》


 

按:一九九六年八月二十三日我发表《缺粮说》,推断十年之后天下会缺粮,农产品的价格会上升得厉害。几天前一位同学把这篇十多年前的旧文放到网上去,读者哗然。有趣的是,二○○三年四月,该文的结集再版时,我见农产品之价还没有大幅上升的迹象,写了一个简短后记,说自己推断错了。但姜还是老的辣,死不悔改,后记的最后我还是坚持粮价会大升。这里再刊《缺粮说》及其后记,一字不改。《创作闲话》那系列未完,中断一期。

 

缺粮说     一九九六年八月二十三日

 

我认为今后(大概是十年之后吧)世界会缺粮——以较正确的经济观点说,粮食与其它...

Read more

[经典重温](1996.07.12)西安游


本博客管理员按:张五常教授在西安交通大学的讲学顺利结束了。值此结束之际重温12年前张五常教授首次游览西安的文章,以作纪念。

                    (1996.07.12)西安游
好几年前就打算到西安一游,但总是因为事忙而举棋不定。这次终于成行了,却中了计。事前安桥老弟相告,游西安,六月中旬之前去,天气还算可人。我们于是决定在六月十一号抵达,勾留四天,十五号转赴上海,两天后返...

Read more

学术桂冠是风格吗?(创作闲话,之三)


学术是思想工作。思想传世需要有风格吗?可以有风格吗?都是深问题。学术文章当然有风格,但那是指文字艺术那方面,不是学术思想的本身。有艺术风格的学术文字,传世机会较高,但那不是因为思想风格使然。清晰的文字传世的机会也较高,使我们惋惜一些思想家因为文字不够清晰而被时日淘汰了。
 
昔日芝加哥大学的奈特(F. H. Knight),大思想家无疑问。感染力极强:他有五个学生后来获得经济学诺贝尔奖。然而,佛利民曾经告诉我,奈特讲课没有人知道他在讲什么。更不幸的是,奈特的文字艰深难明。他那一九二四发表的大文,我要反复重读才体会到是伟大之作。奈特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开始颁发后几年才谢世。我...

Read more

[经典重温](1996.08.23)缺粮说


  我认为今后(大概是十年之后吧)世界会缺粮——以较正确的经济观点说,粮食与其它物品的相对价格会增加,而这增加相当厉害。世界和平,人口不断上升还在其次。最重要的因素,是近八年来举世的共产制度溃不成军,一窝蜂地走资去也。又因为这发展增加了国际上的生产竞争,迫使好些此前像印度那样管制贪污而弄至民不聊生的国家,逐步走向「现代化」。

  我们可以这样看吧。在共产崩溃之前,世界上百分之七十的人口连冷饭残羹也吃不到。只要今天举世的改革之风能继续,那么十年之后,这百分之七十的一半会成为小康之家。民以食为天,收入有所增长的穷人首先要多吃一点,好一点。这样,粮食的量与质的需求...

Read more

风格何物?(创作闲话,之二)


英国数学大师凯迪(G. H. Hardy)多年前出版过一本小书,题为《一个数学家的自白》(A Mathematician’s Apology),起笔的第一段常被学术界提及——哲理湛深,文采焕然。我曾经翻译发表过,这里先英后中地再飨读者:
 
It is a melancholy experience for a professional mathematician to find himself writing about mathematics.  The function of a mathematician is to...

Read more

传世的基因(创作闲话,之一)


  有些人——好些人——喜欢搞点创作。不一定是学术或艺术作品。母亲当年不识字,但老是要建造些小石屋,永远不卖,只租出去。每间她要亲自设计,落手落脚,其实每间差不多。不美观,看不出是艺术,但她喜欢建造。有些人爱赚钱,要赚很多很多的,然后把钱拿出去做些什么,给我的感受也有点创作味道。

  我自己喜欢做些与金钱扯不上多大关系的玩意,但要有些拿得在手的实物:一篇文章,一幅摄影,一张书法,或一个可以白纸黑字表达出来的思想。主要是为满足自己。他人欣赏当然重要,但创作时无从估计他人会怎样想,创造出来给自己看了再算吧。今天比古时差得太远太远了。要找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