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五常

张五常: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现任香港大学教授、经济金融学院院长。
  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经济系,获博士学位。曾当选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是第一位获此职位的美国本土之外的学者。
1969年以名为《佃农理论——引证于中国的农业及台湾的土地改革》的博士论文轰动西方经济学界。《合约机构与非私产的理论》、《企业的合约性质》等论文继续发展了在交易费用以及产权重要性方面的理论。1991年作为唯一一位未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者而被邀请参加了当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

佃农专家倒楣记


少小时在广西的农村生活过,对田园与农作有感情。战前战后在香港长大,母亲把房子建在西湾河的山头,邻居零落三五家,高低不平的山地还是一小幅一小幅地种着蔬菜、花生之类。后来难民涌至,山头给木屋占了,田园一去不返。再跟着是高楼大厦出现,诗人田汉颂赞过的「筲箕湾的月色」与「鲤鱼门的归帆」再也看不到了。对我这一辈的人来说,高楼大厦是可怕的世界。

  留学美国,课余之暇喜欢到园林静坐,有时拿着照相机去,脑子胡乱地想着些什么,有时一片空白。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没有刻意地想什么的状态中,往往灵光一闪,此前没有想过的新思想跑出来。后来到西雅图工作,主要是为了爱海,也爱田园,而这些西雅图一带多的是。购买了...

Read more

从世界大变看中国通胀


  今年二月份中国的通胀率高达八点七,不可谓不严重。新春雪灾当然有影响,但怎样扣除其严重性仍在。此「胀」也,早在半年前就令人担心。这是骤眼看。中国的通胀真的是严重吗?很难说。

  是不容易解释的通胀现象。如果佛利民仍在,有我在旁提点「怪」处,一下子他也不容易说出道理来。人民币量的增长率无疑过高,但为什么央行出尽八宝也不能把通胀压下去呢?单是去年,国内银行的储备金率提升了十一次,破了世界纪录,而利息率则记不起加了多少次。这些不是上选的压制通胀的方法,但西方的经验,是这些方法历来生效。然而,这一轮的中国通胀,老生常谈的杀手锏不灵光!另一方面,我们没有理由怀疑北京当局要压制通胀的决心:上...

Read more

新劳动法的初步效应


  发表了九篇反对新劳动合同法的文章,不打算再写。作为一个经济学者,我已尽所能,北京要怎样处理是他们的选择,书生之见只不过是书生之见而已。然而,最近听到的关于该新法的初步效应,好些是媒体没有报导的,恐怕北京的朋友不知道,应该提出来让他们考虑。

  (一)广州在新春后举办的招聘会,找工作的精英特别多。所谓「精英」,是指那些工作了相当时日,履历有可观的中年职业人士。两个原因,皆起于新法第十四条——在一个机构工作了十年可获终生雇用。其一是工作近十年或去年底逾十年的精英被炒;其二是见十年将届,精英先找新工,有可取的就炒老板而另谋高就。后者类同美国昔日的大学教师,工作...

Read more

(1997.05.23)走火入魔的「风水派」


  《信报》五月三日的社评,题为《墨守成规不可取,离经叛道有可为》的,题目有吸引力。细读内容,是描述一套走火入魔的新经济学,忍不住要回应一下。

  该社评的内容,是关于美国的一个名为圣信德(SantaFe)的小市,创立了一个新的圣信德经济学派,高手开始云集,包括了曾经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阿罗。这些都是聪明之士,IQ爆棚的。他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科技,高级的数学方程式,构成「非常」的「武器」,来对付「非常的课题」。社评又说,这「非常课题」的答案,是「千百万股民梦寐以求」的。

  「求」什么?求发达也。圣信德学派的天才高手,当然也是股民,也想发达。

  据社评所说,对那「非常课...

Read more

你可以学经济吗?


凯恩斯曾经说,经济是一门容易的科学,但杰出者甚少。我同意这看法。凯氏认为杰出经济学者甚少的原因,是从事该学问的人要有周身刀:历史、数学、哲学、政治、艺术等,都要有近于成家的水平。凯氏本人就有这样的能耐。我不这样看,虽然自己也算得上是「周身刀」了。

  我认为可以学好经济的需要有另一些条件的组合,加起来很苛求,所以能学好经济的千中无一。这些日子网上转载自己的经济文章,读者多,评论无数。同意或不同意当然无所谓,但我的感受,是一般回应的人不容易学好经济。我想到学好经济要有五项条件,可能都是天生的,缺一不可,提出来给读者考虑吧。这里要先指出,我说的经济学是斯密、马歇尔、费沙等大师的传统,与...

Read more

(1994.05.20)一失足成千古恨——也谈“退休金计划”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孟子说的。翻成白话文,大致可以引申为这样的意思:“我们不仅要照顾自己家中的老人,也要照顾他人年老时的生活。”这句话听来何等慷慨,何等感人!我想,香港的立法局议员绝大部分是会赞成的,因为他们若投反对票——即是赞成让与己无关的老人自生自灭——岂非大逆不道,甚至压制“人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似乎是香港政府将要大事推行的“退休金计划”的八字真言。这“八字...

Read more

经济决策的机制失误


跟进了中国的经济改革二十九年,我对北京推出的政策一般是欣赏的。久而久之,虽然对他们的决策机制没有深入认识,我对这机制有信心。没有谁可与成功争论,既然举世皆说中国奇迹,我们要接受这机制一定有过人之处,要问的是北京究竟做对了些什么。几年前我解通了中国的制度密码——那个从承包合约发展出来的地区竞争制度——惊为天意,对中国能持续增长的「顽固性」增加了信心。这个神奇的地区竞争制度是我为高斯写的《中国的经济制度》的主题,英文下笔,很长,是自己一快平生之作,几个月后会亲自翻为中文,到时分期发表吧。

  不要误会,我不是说这些年北京的经济政策没有出错...

Read more

经典重温:评中国的最低工资政策


  「最低工资」是我知道的、唯一的没有任何经济学者赞同的政策。经济这门学问傻佬甚多,什么发神经的政策也有行内君子支持,只是最低工资没有。然而,有此规限的国家不少。这可见西方的经济学发展了二百多年,有了什么诺贝尔奖,但政府视如粪土也。难怪行内公认是二十世纪影响力最大的佛利民,多次对我说自己半点影响力也没有。

  不在这里评论香港某些热心议员要推出最低工资——不值得评论。今天的香港有大手综援,有免费或近于免费的医疗,有政府天文数字补贴的教育,也有过半居民住在政府补贴的房屋里。有了这些,多加一项最低工资是毫无创意的。

  大家可能忘记,这里提点一下。今天的香...

Read more

从穿珠仔看新劳动法


我一九八三发表的《公司的合约本质》是一九八二完稿的。寄了一份给戴维德,他读后对一位朋友说:「大家吵了那么多年关于公司究竟是什么,终于给史提芬画上句号。」史提芬者,区区在下也。那是四分之一个世纪前的事了。几年前遇到一位博士生,他说选修巴赛尔在研究院教的制度经济学,整个学期只讨论一篇文章:《公司的合约本质》。

  为了理解「公司」何物,一九六九我开始跑工厂,十三年后才动笔,可见传世之作不容易。然而,整篇文章的破案关键,却来自一九五一我就深知的、当时香港人称为「穿珠仔」的行业。穿者,串也。低贱之极,不见经传,平凡得很,但启发了我。这实例在《公司》文内有提及。

  二战后几年,香港西...

Read more

劳动合同的真谛


国内称「合同」,我爱称「合约」,是同一回事,只觉得「约」字是仄音,较为顺耳。

  写了几期中国最近推出的新劳动合同法,读者反应多,同意或反对的都拿不准问题的重心所在。是我之过:怕读者跟不上,没有把经济理论的要点写出来。今天看,劳动市场的反应愈来愈麻烦,不容易的理论也要申述一下,希望北京的朋友用心细想。

  首先要说的,是新劳动法的意图是把租值转移,或把劳资双方的收入再分配。收入再分配的方法有多种,为祸最大的通常是干预合约的自由选择,而新劳动法正是这种干预。如果从资方取一元,劳方得一元,没有其它效应,我们不容易反对。如果资方失一元,劳方得六毫,社会损失四毫,不利,伦理上也有支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