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五常

张五常: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现任香港大学教授、经济金融学院院长。
  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经济系,获博士学位。曾当选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是第一位获此职位的美国本土之外的学者。
1969年以名为《佃农理论——引证于中国的农业及台湾的土地改革》的博士论文轰动西方经济学界。《合约机构与非私产的理论》、《企业的合约性质》等论文继续发展了在交易费用以及产权重要性方面的理论。1991年作为唯一一位未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者而被邀请参加了当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

中国经改的致命伤


  很不想用上听来是那么严峻的题目,拿开了几次,最后还是采用了。写文章我不磨斧,喜欢开门见山,有话直说。这样的文字读者多,但捱骂却免不了。无所谓,像我这个年纪的学者,说几句违心话不会有机会向自己交代了。

  新劳动法惹来的祸,北京的朋友不可能不知道。虽然我早就知道会有大麻烦,可没有想到麻烦会是那么大。工厂倒闭,老板炒员工,员工炒老板而诉之于法,劳、资双方敌对,手法千奇百怪,极具想象力。这一切,不是我事前没有想到,而是没有想到那么严重。这几年从国内跑到外地——尤其是越南——去设厂的炎黄子孙不少,转移有利阵地也。近来传言四起,说因为新劳动...

Read more

新劳动法的启示


  三年前贝加不看好中国的前景。他以二战后的德国与日本为例,说一个国家发展起来有不少机会拿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我当时不同意,因为体会到中国的地区竞争制度,对上头推出的不利竞争的政策有下头不可漠视的抗拒力。然而,新劳动合同法的推出是另一个层面的大石头,还没有正式施行好些企业抢先炒鱿,而前路茫茫的小企业则纷纷关门了。我再细心衡量该新劳动法,得到的一些启示,支持着这几年我对中国的前途很有点戚戚然的因由。说出来给读者考虑吧。

  首先要说的,是贝加对中国前景的不幸言中,可不是因为像德、日那样,发展起来,有点钱,就推出傻政策。中国的政治制度与西方的不同,没有西方的政治压力去拿起砸脚石的。君不见...

Read more

灾难的先兆——三论新劳动法


跟进中国的经济改革二十九年了,其中急速增长达二十七年,发生于一个面积那么大,人口那么多,问题那么复杂而又曾经穷得那么要命的国家,绝对是人类历史奇迹。说过无数次,形势好,如果不犯大错——或没有多项小错的合并——此势也,有机会再继续二十年。这样,从各种条件衡量,物价调整后,二十年后中国的经济实力会是十个日本。

  这几年小错是增加了,尤其是在货币政策那方面。去年八月为高斯写《中国的经济制度》那长文时,我还是审慎地乐观看中国。当时可没有想到「新劳动合同法」的推出。后者是大错,但因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该法的洋洋大观九十八条不容易阐释。我于是...

Read more

再谈新劳动法


  拙作《新劳动法的困扰》发表后,在国内引起大得出乎意料的反响。要求访问的媒体众,都推却了。然而,不少读者与同学要求再作深入一点的解释,我想,身为教授,藉这机会示范一下对经济问题探讨的方法,也是好的。任何经济问题我喜欢从不同的角度衡量,然后合并起来看整体。这样处理与课本或大学教的不同,但对理解世事可得心应手。经济问题要这样处理才对。用惯了转换角度,熟能生巧,可以转得快。同学们学经济,从第一天起要学转换角度,习以为常,天资一般的十年后对制度运作的理解有机会登堂入室。不这样,苦学数十年也无济于事。

  这里我从不同的角度再看二○○八年一月一日推出的「新劳动合同法」,假设同学读过上一篇。...

Read more

商务部不对!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些日子国内的什么宏观调控、通货膨胀、新劳动法等问题轮流出现,使我这个老人家抽不出时间写比较喜欢动笔的可以一畅平生的话题。从来不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什么。自己的家中事也管不着,何况国家。君不信?我那个才一岁又半的美越小天使的孙女儿也懂得把我推开!

  问题是我研习经济凡四十八年,日以继夜地没有中断过。专家无疑问,智商不论,不可谓不是识途老马。尤其是对神州大地的史实与文化,经改与民生,翻来覆去无数次,有什么风吹草动当然敏感。关心下笔,客观分析,但不管会否被接受,是一个学者应有的责任。这里要批评的是中国商务部十二月二十四日的一项公布。有点犹豫,因为薄熙来是我心仪已久...

Read more

中国的通货膨胀


报载:与去年十一月相比,中国今年十一月的物价指数上升了百分之六点九,是一九九六以来最高的。曾经说过,因为人民币兑美元上升了百分之十,今天的通胀其实高于公布的。这里不管国际币值上升的关系与含意,只管这百分之六点九的性质与因由。

  曾经说过,百分之五以上的通胀率是不应该接受的。分类再看,农产品占指数统计的三分之一,上升了百分之十八点二;非农产品占三分之二,上升了百分之一点四。农产品相对非农产品的价格是上升了,上升得快,基本是好现象。这些年农民转到工商业去的甚众,上述的相对价格转变理所当然,而如果农产品的相对价格不升,农民的生活不容易改进,贫富悬殊的不幸会继续。不要相信西方的什么专家或...

Read more

新劳动法的困扰


  三年前贝加写中国前途,不乐观。他的看法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有可观之境,很大机会会拿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举出二战后的德国与日本的例子,说服力相当高。三年前我持不同观点,也当然希望他错。然而,在内心深处,我知道贝加有机会对,而当时神州大地正开始引进西方的胡涂政策了。我不同意贝加,因为他不明白中国,不知道我当时正在研究的中国经济制度。在这制度中,地区的县有很大的经济话事权,县与县之间的竞争激烈,会迫使他们反对中央上头推出的对竞争不利的政策。我担心的是人民币的处理,尤其是汇率那方面,因为货币问题地区政府是没有话事权的。

  北京不久前推出的新劳动法,共九十八条,洋洋大观,对地区的竞争...

Read more

人民币的困境(之五)


  有数之不尽的理由一个国家的货币要下一个固定的锚,然后让所有汇率自由浮动。人民币目前的主要困境,是一方面要解除外汇管制,让人民币外放来纾缓币值上升的压力;另一方面,这汇管的解除有很大的机会带来不可以接受的高通胀。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几次建议的把人民币与一篮子物品挂钩,即是说以一篮子的物品价格指数为人民币之锚,就更加重要了。

  解释过几次,明白的朋友拍手称善,但好些读者不明白,可能他们想得太深了。不是我的发明。我只是把古老的本位制与朱镕基的货币政策结合起来,知道可行。与一篮子物品挂钩的想法二十多年前向佛利民提出过,但要等到十年前,得到朱老的政策启示,我才知道提供货币的政府机构是不需...

Read more

人民币的困境(之四)


  不久前在报章上读到周小川先生在十七大的言论,有云:「中国当前货币政策仍要坚持多目标,并强调促进经济发展……。他大称,中央银行首先要注重通货膨胀的防治,保持币值稳定,其次在宏观调控和制定货币政策时要考虑促进就业……。」

  上述的观点无疑是西方某传统的货币政策观。可以办得到吗?地球历史没有成功过。今天欧元币值稳定,主要是因为他们放弃了「多目标」。可不是吗?欧元成立以还,德国与法国的失业率毫无改进,其它的欧盟国家有失业率低很多的。欧盟之邦有不同的经济困境,是佛利民当年认为欧元行不通的原因,而今天欧元成功,是因为主事者只求币值稳...

Read more

能否把县政府改成公司上市?


  把政府上市问:

  有张老的理论依据,可否把中国的县政府当作一个分公司,他们分成固定,向世界招骋县长,甚至把政府上市?

  答把政府上市:

  问题有意思,但答案复杂,让我分点说吧。

  (一)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今天中国的县是公司无疑问。有清楚的范围界定,干部职责与财政分成皆有规定,而县做的是土地与其它项目的生意。

  (二)从法律的角度看,中国的县可不是西方的公司,不依照西方的公司法(corporatelaw)。

  (三)西方的公司法,其实起于地区公司法律,起自英国,而今天美国不少城市是成立了地区公司的(incorporated)。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