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彭剑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中国管理咨询业委员会副主任,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业副主任委员、中国著名管理咨询专家。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北京和君创业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裁。他既担任国内某大民营企业的董事长,又先后参与创办了我国本土两大咨询公司和君创业及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大学知名教授。在企业经营、管理咨询和学术研究三个领域均具有卓越建树。

做不到这四条,就别轻易尝试“合伙制”


 

  今天我们的论坛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参与和分享时代”;一个是“新合伙制”这两个词,都不是什么新概念,但我们之所以要重提,并且强调性的提出,是因为当今整个企业价值创造活动之中,人力资本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

  巴纳德在《组织与管理》一书中,开宗明义就强调了人的参与对组织效率的作用,他说:“组织内所有促进协作行为都涉及一个问题,即个人是否愿意、乐意并有兴趣参与进来。” 但是,过去由于人在组织中更多是一个工具般的角色,是依附者的角色,所以并没有真正地实现参与权,或者说参与的深度、广度都远远不够。...

Read more

虚实之争,都是屁股决定脑袋!创新价值创造方式才是正道


  去年企业界比较大的一个争论,是马云提出了所谓的“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的“五新”模式,但是很多实业企业家对此很不认同。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就认为“五新”之中,除了新技术,其他都是胡说八道,认为虚拟经济把实体经济搞得乱七八糟。

  董明珠大姐接茬说:我完全认同宗老的话,我觉得现在90后开网店,这破坏了实体经济。李东生说:我打个圆场吧,除了新技术我比较认同外,其他几个新,我都看不大明白。对此,马云又反击了,说不是实体经济不行,是你的实体经济不行,不是技术让你淘汰,是落后思想让你淘汰,是不愿意学习、自...

Read more

造百年老店,做“三好”企业


  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要成为好企业。好企业有一些最基本的原则,我把它归纳为“三个好”。

  一、好人

  首先要有好人。好人有三个要素:

  第一,要有好的企业家。如果老板不行,企业面对再大的机遇也不可能做大做强。而好的企业家也有三个要素,即追求、胸怀和境界。企业家有胸怀,才能够容纳比自己更能干的人;有境界,舍得让利、擅于授权才能够实现团队的力量。

  第二,要有好的人才队伍。好的企业家必然会有追随者,打造一支好的人才队伍。好的企业最终不能靠老板个人,一定是依靠好的人才队伍。

  第三,在好的企业家、好的人才背后,一定要拥有好的客户,一定要拥有有价值...

Read more

18句话让你彻底懂得什么是企业家的系统性思维?


  做咨询最高价值是帮助企业家及高管团队完成企业的系统思考,换句话说,即是具备如同企业家一般的系统性思考能力与结构化思维是一个合格咨询师的必要条件。

  做咨询不但需要结构化思维,更需要创新性思维。咨询作为一门科学来讲,一定是基于事实的。科学模式是可复制的、可验证的。这个意义上,咨询需要工具、方法的帮助,提供给客户的是理论系统、模型。同时,咨询又是一门艺术,需要创新,需要内心的互动,当面对客户的时候,有时需要的是直觉思考和洞察力。同时,一个项目的进行还需情感沟通与交流,得到客户的信任和配合。好的咨询师在某种意义上是艺术家。所以,咨询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效结合。

  对咨询师的要求有这么几...

Read more

中国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十个不等式


  《中国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十个基本问题》是早年任正非请彭剑锋教授在华为做的演讲,对于当今的中国企业而言,这十大问题仍然摆在眼前。当年在华为讲完后,就给华为做咨询,第一个项目不是华为基本法,是做营销的组织建设与考核体系。去年我访谈任正非时,他谈到当年华为处于混沌期和迷茫期,人大教授做的两件事对华为的发展是有益的,一是他们编了大部头的欧美管理制度的“白皮书”,使中国企业的制度建设有了基本的参照;二是我们共同创造了《华为基本法》,帮助华为明确了方向,上下达成共识,统一了思想。

  我当时在华为讲的是《中国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十个基本问题》,就是根据自己的体会和实践,以...

Read more

咨询业供给侧改革的八个方向


   传统咨询方式存在的两个问题企业管理咨询行业的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由于当前中国经济处于结构化调整转型时期,咨询行业的需求侧与供给侧也随之进入了新的调适期,咨询行业作为供给方,其产品跟不上客户的需求,靠原来传统的方式做咨询,存在两个具体问题:

  一是供给侧的要素投入低。导致的结果是供给方的咨询人均效率低,咨询投入的效果比较差。咨询行业目前仍未跳脱求生存的阶段,在咨询产品研发、人才、技术创新上的投入不足,各咨询公司提供的咨询产品与服务同质化,形不成差异化,更谈不上核心专长与技能。就导致同行业打价格战,真正招标时大家可能拼的是价格。

  二是供给侧的产品品质不高。这...

Read more

企业家的“原始精神”不能替代战略


  为什么中国企业在成长中会面临这么多的文化问题?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文化管理需求?彭剑锋教授认为:许多经营管理问题,本质上都是文化问题。

  企业要跨“文化”门槛

  类似的文化问题大概与中国企业的成长背景与发展阶段有关。历经二三十年的市场化过程,许多企业已从简单地求生存转向寻求可持续性发展。一方面企业文化有了一定的历史积淀,需要系统地总结、提炼、升华;另一方面企业的规模和量级达到了新的水平,原有的文化要素已经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障碍,需要扬弃,需要文化的变革与创新。

  2006年联想控股集团委托我们进行一个独特的企业文化研究项目,启动之初,柳传志就提出了...

Read more

张瑞敏的管理情节和互联网企业改造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企业中,能走过30年,能不断在变革过程中成长,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是不多的。像华为任正非,联想的柳传志,海尔的张瑞敏,就这三个企业家来讲,不仅把企业做到世界,同时还在管理的方法论上,管理的创新上,给中国的企业,给全球管理理论研究贡献了价值。

  与这三位企业家的接触,我认为,最具有学术思想和研究情结的是张瑞敏。我在海尔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张瑞敏和其他企业家不太一样,最大爱好是读书,各种各样的书都读,基本上企业管理类的书,市面上没有他没读过的,知识面特别的广。第二点他基本上过着苦行僧生活,过去曾经早晨六七点钟上班,晚上基本上10点以后才会下班。到现在他还是这样,基...

Read more

人力资源如何跟货币资本共创、共享?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推行所谓的人力资本合伙人制度,人力资本合伙人制度最核心的东西还不是简单的讲人力资源参与企业的分享,像阿里巴巴,包括我们现在在美国上市的互联网企业一样。人力资源渐渐拥有了比货币资本更大的话语权。

  举个例子,陌陌老板的股权是39.8%,在董事会也是39.8%,但在IPO以后,在董事会的投票权变成了78%。这就意味着当人力资本具有了超越货币资本更大的话语权的时候,对人力资本的认识就需要从两个层面:一个是怎么给他定价?他分享多少利润合适?

  人力资本要超越货币资本更大的这种决策权的话,很容易形成公司治理上的内部人控制,很容易出现过去叫货币资本剥削人力资本。现...

Read more

八大转变,从老板变身企业家


  如何实现从企业家的企业到企业的企业家这个转变呢?我认为有以下八个方面:

  1企业究竟是谁的?

  从所有权的角度看,要实现从企业是“我的”到是“我们的”转变。

  对企业家的企业,企业家的潜意识里,企业就是属于我的,而企业的企业家,虽然我是创始人,是大股东,但企业不是完全属于我的,是社会的,是大家的,是组织的。企业家的企业往往将企业当成是自己的家产,员工是家奴,追求的是自我价值最大化,企业是个人化或家庭化的组织,而对企业的企业家而言,他已经超越了自我的意识,他不完全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即使将企业当成家,也是符合现代企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