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童宏保

*从事中小学教师(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与管理,讲座:(1)《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与管理》,(2)《管理与沟通,让教育插上飞翔的翅膀》 (3)《从优秀走向卓越:名校长领导力培养路径与策略》(4)《名校长办学思想提炼策略》(5)《名校长培养方案设计与评估》(6)《学校文化建设与品牌塑造》(7)《主题引领的双微机制驱动教师校本发展》等。
*从事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有论文在《比较教育研究》《教育与经济》《教育理论与实践》《当代教育科学》《上海教育科研》《江苏高教》《考试研究》《中小学管理》《华北电力大学学报》《民办教育研究》《中国考试》等学术期刊发表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全文转载。
*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与研究。讲授课程:《教育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劳动经济学》《普通心理学》《人力资源规划》《绩效评估》《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等课程。
*执笔我国第一个自主设置的《教师发展与管理》硕士学科点设计并协助申报成功,教师发展与管理硕士生导师,教育管理学硕士生导师。
*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国家教育考试《教育学》研究生考试辅导培训。
e-mail:<a href="mailto:[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a>
cp:18124267818

工资漂浮对教育投资的影响


 

何谓工资漂浮?工资漂浮指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寻在的自下而上层层提高工资的倾向,以及由这种倾向造成的工资轮番上升的现象。在市场经济社会,是主流社会的某些行业工资增长对其他行业的工资的影响。比如,军队加薪、公务员加薪对其他准公务员行业的工资影响。工资漂浮现象带有很强的波浪效应。当公务员开始加工资时,市场上日常用品就开始涨价,物品涨价就会导致更多行业有加工资的诉求。最终形成一个“加工资——涨价——加工资”的循环漂浮波浪。中国强制性的的工资制度变迁来自公务员加工资。这里有几个需要讨论的问题:一是公务员要不要...

Read more

教育部及时纠察地方招生制度设计问题的意义


 

从深圳金融父母子女中考加10分新闻曝光以来,不到一周,教育部就督促地方教育部门检查相关招生不合理的制度问题(不是考试制度问题)。深圳政府部门也表示2008年取消金融父母子女中考加分规定。今天有相关省市表示不再对评优学生高校招生时加分。这有几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我们的政府行政效率的确提高了。其二,说明政府现在确实愿意听取老百姓的意见了。畅通视听与采纳视听是两种政府行政行为。如果没有合理、及时的采纳建议。畅通视听只是聋子耳朵,摆设而已。久而久之,老百姓也不愿意去提意见了。其三,现在的网络媒体的力量不可以轻视。舆论是社会监督的有力工具,建议政府开办一个专业民意网站,专门收集民...

Read more

不合理的招生制度不是考试制度


今天在中青在线(http://www.cyol.net 2008-04-22)读到一篇题为《考试制度的理想追求与现实选择》文章,涉及到几起关于招生制度改革的新闻。“一是从2009年起,单一的“统一选拔考试”将在浙江省退出高考历史舞台,除了高考成绩,高中会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也都将成为能否被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中国青年报》417)。另一起是网友向媒体爆料,称学校发送给家长的材料中有关于深圳中考录取的优惠措施:“对于深圳金融界高层的子女,加10分投档录取”(《南方都市报》419)。两起事件,正好将时下关于招考制度改革中的两...

Read more

招生制度不仅仅只是考试制度


   

      我们在谈论高校招生的时候自然想到了高考,在人们的心中认为高考就等于高校招生,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就是国家教育招生制度。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制度,只是不同的国家在招生时所使用的方法不同而已。有不少国家都使用考试的方式进行高校招生,所以人们误以为考试制度就是招生制度。

招生制度国际上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使用单一的考试来进行高校招生,所谓“一考定终身”,中国是典型的用考试制度替代招生制度的国家。二是使用考试加考核的方式招生。美国的ACT加大学教授评议会考核的多标准招生就是...

Read more

创业教育课程与大学功能的关系


 

 

一、创业教育课程国际化的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的巴黎宣言——《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

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 “为方便毕业生就业,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毕业生将愈来愈不仅仅只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同时发表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强调指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这是国际组织以文件的形...

Read more

教育考试是人成长发展的航标


 

考试的成功与失败影响着人们对新目标的追求。考试作为人的知识技能的测量手段,是伴随着人的社会化成长的一项重要社会化行为。人类社会的成层与分层都是与考试分不开的。由于人的素质的不稳定性、人的心理的复杂性,考试的结果也是人们经常非议的话题。不同利益相关者对考试的态度与考试的功能是不同的。在同一次考试中,中上等成绩者通常对考试持肯定的态度,中下等成绩者通常持否定的态度。原因是前者可以从考试中获得利益,看到成功;后者只能从考试中拥有失利,看到失败。从马斯洛人的行为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成功者是主体的需要得到满足,会激励主体产生新的高一层次的需要;所以考试对成功者而言会产生积极的递加...

Read more

国家教育考试问题相关的研究


对国内考试问题的研究

我国研究考试问题的力量主要几种在厦门大学刘海峰团队和华中师范大学廖平胜团队、教育部教育考试中心团队以及北师大靳希斌团队。主要学术杂志有《中国考试》《考试研究》《湖北教育考试》等。从文献检索看,关于考试的相关研究领域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从考试教育学的角度,围绕科举考试研究以及科举考试与当今高考等国家考试的比较研究,分析考试与教学的关系。分析科举考试的积极价值与消极作用以及对后世考试的影响。这主要几种在以厦门大学考试研究院刘海峰团队的研究为主。刘海峰《科举考试的教育视角》,首倡科举学研究。刘海峰从科举制的产生与勃兴、改革与发展、盛衰与革废、科举与学校的关系、科...

Read more

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的特点


国家教育考试制度与其他考试制度相比,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不同层次教育水平测试性。在国家不同等级的教育层次中,许多学校和教育部门以及社会都用国家教育考试来衡量教育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业水平与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二,教育层次选拔性。对于国家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而言,对更有能力接受教育的学生选拔到更高一层次学习是符合资源配置的效益原则的。所以国家要根据人的选择偏好与效益结合的原则,为不同偏好的人提供选择教育的机会,让有限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效益,让有更多有受教育偏好但是能力偏弱、基础稍差的人通过个人支付一定学费的方式获得更多的教育。在公平与效率以及差异选择上有一定的空间。

第三,接受教...

Read more

2007感动中国陈晓兰医生事迹的价值


 

2007年感动中国》的揭晓,让国人在感人至深的事迹中感动着。2007年的感动中国事迹较前几年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关注教育科技,关注角色道德人生。从十项事迹来看,有三项是科技,钱学森、闵恩泽、和嫦娥一号是典型的科技发明感动着国人的事迹。有三项是教育;李丽的特殊人对特殊人群的教育、香港树仁大学创始人香港办教育的辛苦、方永刚军队教育创新都以不同形式的教育事迹感动着国人。余下四项是角色道德的,陈晓兰医生、烈士救人、上门女婿、为爱情呼唤植物人都是不同角色道德的典范。

人们在看完之后不免要评论一番,评论的焦点无非是从价值的大小来评判的。价值这条标准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尺寸。当一件...

Read more

培训经济学研究杂谈


 摘要:培训不同于学校教育,可以完全市场化。培训作为一种市场化产业,具备产业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培训经济学是研究培训产业中的培训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经济学。建立培训经济学是对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内涵式拓展。
 
    培训的重要性从杰克·韦尔奇到松下幸之助得到了比制造产品更重要的地位。牛根生更是认同“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自培训以来未必就有培训市场,但是培训市场的确促进了培训产业的竞争、繁荣与发展。培训产业催生了培训经济,培训经济实践必然引导理论工作者探讨其中的培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