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明玮评述:
《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教授搞笑篇》easy time-2007年牛市中的口误-
郝明玮评述:
常与巴曙松教授在一起,无论是研讨会、朋友聚会、饭局还是什么别的活动,只要他在场便妙语连珠,诙谐睿智,场合气氛显得跌宕起伏让人身临其境,妙!
巴曙松教授常用“指瑕”手法,将平日里人们不经意的趣事加以提炼,连串成句,一搏开心。做大学问,内省的幽默气质看来是必不可少的。
在引巴文之前,我也想起青少年时代的口误来:有一次,我们在四川巴中地区下两镇实习,夏天酷热。晚间,同学们都集中到住房门口纳凉,突然间电灯灭了,我旁边的好友邹玉文同学大叫一声:“不好!绌子炮了”(灯泡钨丝被烧断了的意思,当为:“泡子绌了”),引来一片狂笑......
以下转帖巴曙松先生在中国网自己...
《教师的灵魂》
《关于<违背作息时间有罪>一文》对话徐风拂柳
《80后与太阳》对话徐风拂柳
野人评说:
清晨,一团乌云暂时地遮蔽了初升的太阳。
然而,不管这些黑色的水蒸气泡泡有什么“来头”和“背景”......总之,这八九点钟的、年轻的太阳那本能的、原生态的创造力,好似“性欲勃发,不可遏止”,她喷薄而出,直冲当午!
“夕阳”笑话晨曦......“夕阳”欢呼雀跃,庆贺乌云在清晨的“胜利”......但是,“夕阳”完全忘却了,干干净净地忘却了——自己也是太阳,“夕阳”看上去很牛逼!只是近黄昏!!!
徐风拂柳原文:
作为“60后”者,原并不熟悉什么“80后”之称谓,只是网上出现的多了,又都是贬意声声,才被动接受。
看到对“80后”的诸多议论,不禁回想起...
《故人行·悼念挚友》
凌晨,天边一丝闪电......渐渐地、渐渐的演化为闷雷,轰然砸向人间!寒光伴随着这滚地而来的凄厉巨响......惨然!我的挚友徐风拂柳(徐建峨)不告而别,兄弟您何以不告而别!不告而别啊!......
和诗: 野人和诗不拘平仄视为剥体: 《钗头凤》 郝明玮评述: 毛泽东是语体文大师,他博古通今,不懂外语,地道的中国人。他的文字是学汉语的好教材,同时可以学会中国化思维,好! 在西方思想领域,法国人总是先于西方或欧洲其他群族,在人类的近现代时期,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等思想概念均发源于这个国度...... 在全球化的今天,互联网让更多的西方人众了解了中国,中华文明只有到了今天才有了广泛传播的机会,普适法则将不断被另外的文化群族抑或文明群族了解、接受与认同。 毛泽东的文字... 西方达达主义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战后,他们崇尚巴枯宁的“破坏就是创造”的信条,在艺术上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画家杜尚,他用《长胡子的蒙娜丽莎》首次恶搞了达芬奇的作品。 文革中,我认识一位小知识分子,他送给自己单恋的心上人一本《毛泽东选集》(竖体精装版)在扉页上他写道:“破坏就是痛快!惠存!......”后来,由于野人读的书越来越多,现在看起来恐怕已经超过这位当年野人心目中的“大学问家”了,于是才知道他的那句“破坏就痛快”是从法国人那里学来的,而且是法国人在100多年前的瞬间话语、短命的话语、无政府主义的话语......此,不在话下! 当代中国人可是碰上了好时代,大家利用各种计算...
发布于
杂谈
.由
关于《司空见惯王小丫 有钱不挣是傻瓜》对话秦全耀
《剥体陆游<钗头凤>》对话沉迷的雁
关于《 法国人学汉语为看原版毛主席语录》对话星星偷着哭
《恶搞孔子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到了后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