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因为现在很多网友,包括一些经济学家也提出来了。既然标普都给美国降级了,美国经济也不是很好。中国为什么还要继续买美债呢?
何志成:这个问题是一个特别需要回答的问题,我强调了一点,买得不多。上半年中国外汇储备增加了2400多亿,只买了200来亿的美债。而且上半年四个月买了200多亿,前两个月是减持的,减持幅度是比较大的。上半年中国增买美债的200多亿,说明了中国90%左右没有买美债。这个情况应该告诉广大观众。
中国政府在保持外汇储备结构变化的分寸的掌握上是在减少美债的比重。但是最根本的两点,一个是,能不买美债吗?首先买美债是因为美国全球货币储备老大的地位。这不...
作者文章归档:何志成

何志成:美债降级是在情理之中
主持人:搜狐金融智库,汇集金融界最睿智的声音和观点,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搜狐金融智库栏目。 今天请到的嘉宾是知名经济学家、农业总行高级经济师何志成老师。何老师欢迎您。
美债降级是情理之中 有点意料之外
主持人:近期美债危机一直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有评论称,美债降级大量持有美债的国家将恐慌地抛售,于是爆发新的金融危机。但从目前来看,除了上周全球股市跳水以外,美债市场已经变得风平浪静,何老师能否谈谈你对美债降级的看法?
何志成:首先,美债降级是情理之中,有点意料之外,三大评级机构,有一个给美...
华尔街日报18日文章:中国信贷配给扭曲市场 基准利率无法作准
任何东西实施配给就会造成价格扭曲。中国的信贷配给造成了资本价格的扭曲。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消费品供应短缺。从收音机到自行车,各种东西如果能直接从政府那里买到的话,价格都是非常便宜的,而如果只能从民间市场购买,价格就会非常昂贵。今天,在按指标分配融资之际,一个非正式的信贷市场繁荣起来。这意味着关注央行设定的基准利率并不是了解中国货币政策环境的最佳方法。
信贷配给对经济体中的各行各业都有潜在影响。即使是得到大型国有银行支持的大型国有企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由于今年信贷指标减少,企业付给银行的贷款利率比基准利率上升更快。中国人民银行自己的数据也显示,6月份短期...
美债危机将倒逼美中两国进行经济结构大调整
美债危机将倒逼美中两国进行经济结构大调整
一、美债危机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点
如果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有一个不在美国,恐怕美国的国债评级早就被下调到2A水平了;如果中国民间评级机构(大公国际)不是来自于民间,恐怕也不敢在美债危机最敏感、最关键的时刻下调美国国债的信用评级。
美国国债违约危机几乎每年来一回,有时候还来两回,但这次性质与以往的几十次完全不同。如果说,以前国债上限被一次次调高是因为:美国政府的财政支出总是不断地大于财政收入,迫使美国政府靠赤字过日子,靠卖国债过日子,而且一次次成功,由于美国政府从未有过实质性的违约记录,因此美国国债一直是&ldq...
中东北非动乱中的经济学启示
全球金融市场在进入8月后突然出现“断崖”般的剧烈震荡,标普降级美国国债评级,虽说有些突然,但谁也没有想到全球股市能够出现如此剧烈的调整。很多人一定会问:这是为什么?它的源头在哪?如果我回答,8月的全球金融市场暴跌其实与年初的中东北非国家的持续性动乱相关。有些人会说我逻辑混乱。且听我如何道来。
当今的世界经济已经全球化,对这一点几乎没有疑问,但如果说全球经济的几大板块在相互间已经有着深刻地依存关系,很多人会有疑问,如果说,中东北非经济出问题会蔓延到全世界,有疑问的人会更多。而我强调,无论是欧债危机、美债危机、包括中国经济的降温,都与中东北非国家的动乱相...
欧债危机是否会愈演愈烈
基本面不好的时候,未必是汇价大幅度下跌的时候,比如在美债危机闹得最凶的几个月里,中国和许多国家还在增持美国国债(中国4个月增持了200多亿美元),硬是将美元指数维持在74附近。同样的道理,欧元区最近的基本面因素也很差,但欧元走势却不弱,欧洲央行还在拼命捍卫欧元的信誉,包括买入欧猪五国的债券。这说明,分析外汇市场的中长期走势要具有超前意识,透过现象看本质。
发欧元债券,将加速欧元灭亡
近期,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尤其是外汇市场波动的因素非常多,在美国债务上限终于“被调整”、标普“意外地”调降美债信用评级之后,国际外汇市场也发...
美联储会不会很快推出QE3
由于标普调降美债评级,“两债”危机越闹越凶。美国白宫发言人杰伊·卡尼11日说,在美国经济复苏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刺激经济增长和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仍是美国政府的首要关切。因此,越来越多的市场人士坚信美联储一定会很快推出QE3。
然而,正当大多数人认为欧盟决定扩大救助基金规模、美国国会同意大幅度提高国债上限,“两债”危机一定会过去时,市场完全没有按照人们的愿望发展,更没有想到标普会在美国提高债务上限后立即降级美债评级。
也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标普降级美债必然引发美元暴跌,美债市场也将闹得天翻地覆,收益率将飙...
CPI上扬 PPI走平 货币紧缩近尾声?
今年以来,我国6次提高存准率、3次加息,货币紧缩力度位居全球前列,但CPI却逐月上升,7月份更是创出37个月以来的新高。与其同时,工业增加值月月回落,且有加速迹象。这种奇怪的数据组合显然是管理层不愿意看到的,而这恰恰是中国式通胀走向滞胀的必然。
7月的CPI、PPI以及工业增加值、投资等数据告诉我们,中国维持较高的通胀水平是经济规律的客观反映,是难以一下子改观的,想依靠货币紧缩抑制通胀,结果就是投资和工业增加值的降温。虽然我们希望温和地降温,但7月的趋势若延续下去,8月的PPI、投资率、工业增加值等衡量经济稳定的数据有可能出现“断崖式”下跌,虽然CP...
全球央行处两难境地 中国继续紧缩空间收窄
上周全球股市暴跌,从周一一直跌到周末。很多国家的股市一周跌幅超过10%,有些甚至达到15%,中国股市也大幅下挫。问题是,全球股市暴跌引发中国股市暴跌,还是中国经济降温风险引发全球股市暴跌?笔者认为,这次全球股市暴跌的确是全球主要经济体出现衰退或降温的前兆,这些经济体中核心国家应该是中国。
中国经济减速是隐型风险
上周全球股市暴跌,跌幅最大的不是美国,也不是“欧猪五国”,相反却是上半年经济表现最“亮丽”的国家,比如巴西、澳大利亚、德国和法国。仔细分析这些国家,它们都有一个“最大公约数”,即与中国...
警惕投资风险负向传导
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实际是靠负债拉动,一旦“输血管”被掐死,不仅巨额债务将成为国家的重大“风险敞口”,关键会立即暴露出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一个巨大“短板”
美债违约危机爆点推迟,但全球经济继续疲弱,预计欧美日澳经济表现在下半年尤其是三季度将继续放缓。由于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的持续性影响,全球市场投资者信心被严重干扰,上半年投资率普遍下降,这也导致欧美各国新订单指数大幅下降。预计欧美经济在三季度继续下滑,这将影响中国出口。
中国及其他新兴经济体上半年保持了较快增速,是全球经济最重要亮点,但持续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