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资源是有限的,未来是一个分享和共同“做市场”的时代,只有形成“大势”,才能共同致富
在中国这样一个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的市场上,不管是跨国公司还是国内企业,谁能建立一个(或多个)平台,谁就能在竞争中居于有利位置,就能掌握主动权,进而营造一个适合自身健康发展的生物链。因为有了平台,就能够筑巢引凤,吸引各种资源的加入,加入的企业越多,占有的社会资源就越多,得到的支持也就越多,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另一方面,某个平台一旦建立,就等于有了天然的进入壁垒,对新加入竞争的企业来说,付出的代价就会提高。
未来是平台制胜...
作者文章归档:高建华

学会借力才能后来居上
市场营销在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的体系,产品创新早就成为一套标准化的流程,我们没有必要从头开始,更没有必要在黑暗中摸索,完全可以“踩着巨人的肩膀往上爬”,虚心学习,不要再迷信营销“招数”,着力于产品创新,而不是“忽悠”式的造势宣传上。否则如果我们只知道努力地工作,不知道聪明地工作,结果必然是“勤劳而不富有”。
其实,中国企业今天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在发达国家的企业成长过程中早就遇到过,而且有了相应的对策,只是我们没有花精力去发掘答案而已。我们已经习惯了&...
小众化时代的企业营销
过去的20年,中国市场从短缺经济迅速转化为过剩经济,取得了令世界震惊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大众化营销”功不可没,成就了无数个具备规模经济效益的知名企业,尤其是在快速消费品领域。成功的大企业成为众多中小企业学习、效仿的榜样,很多中小企业想按照这些大企业过去的玩法来做市场营销,希望成为大企业,结果大多不尽如人意。
从短缺经济到小众化消费
不能照搬大企业营销做法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时间问题,二是空间问题。
首先,我们看看时间问题。在15年前,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地方品牌的产品,每一个产品品类都有成千上万个小品牌,所以,一旦出现某个全国性...
“经营”是财,“管理”是寿
“经营”与“管理”的分别是什么?它们是什么样的关系?这是很多企业家和经理人并不太清楚,但却是工作中不得不面对的最基本的问题。
而忽视这个问题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看看我们周围,很多企业红火几年就倒下了,很多企业出现了大起大落,很多企业遇到了成长的极限,也有一些企业出现了失控甚至腐败。所以我们有必要认真地探讨一下“经营与管理”的关系问题。
一般来说,经营关注的问题是如何把业务(business)做起来,通过什么样的运营模式来服务于哪些市场、客户、如何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等等。
而管理关注...
从“经营”向“管理”转型
“经营”是财,“管理”是寿
“经营”与 “管理”的分别是什么?它们是什么样的关系?这是很多企业家和经理人并不太清楚,但却是工作中不得不面对的最基本的问题。
而忽视这个问题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看看我们周围,很多企业红火几年就倒下了,很多企业出现了大起大落,很多企业遇到了成长的极限,也有一些企业出现了失控甚至腐败。所以我们有必要认真地探讨一下“经营与管理”的关系问题。
一般来说,经营关注的问题是如何把业务(business)...
善用“恐怖营销”来净化市场
在我从事管理咨询的这些年里,企业家朋友经常提到的一个问题,也是中国市场上普遍存在的一个顽疾,那就是“假冒伪劣”产品的横行,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这是一个令好企业非常头疼的问题,很多善良的企业经常陷入两难的境地,要么同流合污,要么被逆向淘汰。不管是三聚氢氨事件还是其他行业集体造假事件都是源于同样的道理,大多数都是被逼无奈,是“逼良为娼”,我经常讲这样一个道理:一个好的环境,会把坏人变成好人;而一个坏的环境,会把好人变成坏人。
面对这样一个难题,真的就没有解决之道吗?其实不然,只不过大家习惯了逆来顺受,摸着...
选择正向思维
面对挑战和遭遇困境时,企业和员工应保持乐观的正向思维,尽可能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而不应悲观消极地逃避、找借口、抱怨。
选择正向思维
活在世上就要不断攀登、挑战自己,奋斗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奋斗的过程。如果一个人没有经过奋斗就成功、富有了,其实会感到很没有意思。就像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反感的少数“富二代”,他们虽然富有但缺乏奋斗精神,整天 “公子哥”一般招摇过市、花天酒地,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败家子”。国外的富人绝不会把孩子变成“富二代”,父母再有钱也不会给孩子...
中小企业更适合蓝海战略
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重点要从“舞台表演”转到“地下工作”,从注重市场宣传,到注重市场调查、注重产品定义,靠贴近市场来寻找创新的源泉
过去这段时间有关蓝海战略的讨论非常热闹,我很担心又会像执行力和细节的流行一样,走一番过场之后就被大家忘到脑后去了。作为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去争论蓝海战略是否颠覆了传统的营销战略体系(其实根本不可能),更不要用“两分法”来看待蓝海战略。因为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国人似乎已经习惯了“两分法”的思维模式,要么照搬(100%认同),要么否定(10...
要提高利润,先提高成本
中国企业应跳出"要提高利润就要降低成本"的思维误区,通过提高原材料成本、人才成本和外脑成本来创造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企业的利润.
很多人都误以为,要想提高利润就要降低成本,似乎利润和成本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按照人们的"常识"来看,似乎成本越高利润必然越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集体性的思维误区?因为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家和经理人都不明白定价的道理,甚至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市场营销,以为所有的消费者都喜欢便宜货.所以,大家都拼命在降低成本上做文章、下工夫,各个行业出现了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由于产品没有特色和差异,同质化产品充斥市场.而作为购买者...
市场营销的最高境界是卖思想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时间比较短,绝大多数人对市场营销From EMKT.com.cn都缺乏基本的认识,可以说,大多数中国企业目前还停留在推销阶段,很多企业都把经营的重点放在渠道建设和品牌宣传上,而偏离或者说是忽视了市场营销的核心工作——产品创新。由于对营销认识的误区,企业内缺乏真正的营销职能,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价格战、广告战就成了中国市场的“主旋律”,大家在推销的层次上“努力拼搏”,艰难度日,即使那些全国知名的大品牌也基本上没有品牌溢价能力,只好靠低价格去赢得客户,赢得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