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杨松

著作:《全知论》、《唯知论》、《存在的童话》、《神止步的地方》、《佛论》、《真理论》、《哲学的终结》、《政治经济学前传》
概述:一切乃知。
常用邮箱:[email protected]

《唯知论的故事》


     

    上个月,教授给我布置了一篇《关于论述石头的存在的报告》这样的论文,经过一番调查研究,有一天,我向教授提交了报告,在报告里我详尽地描述了一块石头,并且附有各种数据、图片和影象。
    教授花了大概五十八秒的时间翻看了一下说:“这个报告非常出色,但遗憾的是,这不是石头本身,而仅仅是关于石头的信息。”
    我说:“是的,先生。”
    教授说...

Read more

《中国在启蒙》


 

    我们的祖国据说有五千年以上的文明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们中国人民在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对人类的整个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在眼前的二、三十年里我们却一再重温人类文明的某些最基本的要义和观念,有些观念甚至可令人吃惊地追溯到目前还无法确认年代的人类的起源时期。
    记得在改革开放初期,我还是一个非常无知的小青年的时候,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人是要吃饭的”,当时感觉十分顺耳和舒服:这话说得多么自然和无可争议啊。但后来想想不对呀,这句天经地义的话为什么到现...

Read more

《存在的童话》作品介绍


先看看这个更有意思些:http://www.chinavalue.net/Blog/BlogThread.aspx?EntryId=59864

 

作品:《存在的童话》

概要:文学社科类,以三个青蛙的生活故事和对话,叙述存在、哲学、宗教、科学

、生存的意义等方面的基本问题,适合学龄儿童以上读者。

 

章节安排:

一、小青蛙的作业

二、什么是哲学?

三、什么是知道?

四、知道之路

五、知道的多种说法

六、知道中的知道

七、知学

八、我是谁?

九、你知道着什么你就是什么?

十、你信了什么?

十一、活的还是死的?

十二、活着有什么意思...

Read more

《你就是上帝》


《你就是上帝》

    杨思基

 

你当然是上帝,你必须是,你不可能不是,你已经是的了。

上帝创造和培育了你,你是上帝的意思的产物和安排,你是上帝之子,你是上帝在你这里的表达和出现。

    你可能会说:我是我父母的子女,我根本不认识什么上帝,我和他没有任何关系,更别说有什么亲戚关系了!

    但你父母、以及你父母的父母都是上帝之子,上帝是所有存在者的父母。

    你还会说:不管最终是谁生我养我的,但我仍然还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我,我不是我父母,...

Read more

《存在总论》


英文标题:The Summary of Existence

关键词  :知道  语言  信息  意思  交流  存在

摘要    :知道即存在;从不知道就遑论存在。存在仅仅意味着知道——我们所指称的、所说的,都只是我们知道的。唯知论——一切乃知。

作者简介:杨思基,男,湖南/安徽省人,安徽理工大学毕业。

           &...

Read more

《致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的倡议书和公开信》


  

                              《致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的倡议书和公开信》

尊敬的组委会执事们、哲学同好们:

        众说纷纭、飘渺变幻的哲学早就应该有个安身立命的系锚之地、或宇宙之钉了。
        关于人类自我、关于世界和万事万物,我们已...

Read more

《全知论》


 英文标题:Knowism 

主题词  :知道  语言  信息  意思  交流  存在

内容摘要:知道即一切;从不知道的就是迄今还未说到的。一切都仅仅意味着知道——我们所指称的、所说的,都只是知道的;各种事物之间亦是如此。这就是‘全知论’(曾经冠名‘唯知论’,目前觉得还是现名更贴切些)——总的表述为:一切乃知。

作者简介:笔名:杨思基,真名:杨松...

Read more

《哲学概论》


  

 

《哲学概论》

杨思基

 

人类迄今的所有哲学没有一部是令所有人都满意的。因此就总有人觉得很有必要自己亲自撸起袖管、开动脑筋,试图再搞一部完善的、无可挑剔的哲学出来,以完成一统天下。或至少把目前已经显得萎靡不振的哲学再提振一下、使其看起来更活跃一些。

人类有个毛病(当然是优良的),那就是凡事都想要搞清楚。因此人类总体上喜爱光明、而讨厌黑暗,因而对伟大的太阳也就总是赞不绝口(当然还有别的原因)。人类当然很喜欢丰富多彩,但也不能忍受混乱——至少不能长期地忍受那种搞不清状况的混乱。另外,人类如果仅仅涉足于一个世...

Read more

《佛论》


    佛事久矣,附庸者众,毁荣参半,无一定论。
    附庸者,偶得只言片语即四处恣意拨弄,或瞥眼角眉梢则暗自忘情揣摩;禅思竭虑乃穿凿附会,灌顶棒喝亦迷茫晦涩。恰如那混沌乾坤,海阔天空,信马由缰,上下左右焉能拿捏得住!正是:但求心醉信迷,哪管人云亦云、尽其随意拼造。
    纵观佛事,不过上、中、下三者境界:
    1、上者越不过‘无量正知正觉’,此乃全知全能是也,造万物、主天地,莫过如此。全知者必然全能;全能者当然全有以至全是。宏如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