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说,最近深圳不少人到香港买东西,特别是日用品。有些东西的价格,香港比深圳便宜约30%。我的问题是,港元和美元是挂钩的。那么,随着CPI的上涨,人民币对美国升值空间还有多少?
作者文章归档:陆铭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作为咨询专家受聘于世界银行,作为研究员兼职于复旦大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1年获得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并曾先后在法国就业研究中心(CEE)、联合国世界发展经济学研究院(UNU/WIDER)、加拿大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和巴黎第九大学(Université Paris Dauphine)学习和工作。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社会经济学。
以市场化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可以说我们当前正处在这样的敏感阶段,如果处理得好,就能够顺利跨过去,实现可持续发展。现在对这个问题如此重视,说明无论是学界还是决策层,都对我们当前的发展阶段有着清醒的认识。
要破除 “中等收入陷阱”,必须立足于中国经济制度的差异性去思考,而且尽管解决方案很多,但必须要有一个先后次序,得找到一个突破口。
支玲琳:有关 “拉美陷阱”的讨论,其实并不新鲜。然而就在最近,这一话题开始陡然升温,并且媒体、学者们流行用另一种方式称呼它——中等收入陷阱。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从中等收入过渡到高收入,比从低...
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病根在哪里?
近来心里总有些关于中国经济的看法,不吐不快,尤其是当国内国际都将注意力过多集中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时候。
中国经济的病需要中医的思维方式。西医的疗法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于是,美国人一看到中美之间的贸易失衡,就想到要人民币升值。中医一向讲究全面系统地看问题,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说,实际上就是要有“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的思维,这是现代经济学最了不起的思想,但一到用的时候,连职业经济学家都忘了。
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包括国内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失衡——病根出在劳动力市场...
促进要素流动实现需求增长
(即使是在党的五中全会座谈会这样的会上,说的话也要以研究为基础。此会议记录发表于今天的《解放日报》。)
促进要素流动实现需求增长
陆铭
在过去30年里,中国最为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有两个:一是经济高速增长,二是收入差距扩大,这不仅关系到社会安定团结,也严重制约消费能力的增长。为此,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城市化及户籍制度的一些问题抑制了内需的扩大。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常住人口的比重大约为48%,其中有城镇户籍...
以“充分城市化”有效释放内需
以“充分城市化”有效释放内需
10月24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陆铭登上了“文汇讲堂·社科新人季”第二场的讲台。这场假座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讲座关注了当前备受关注的“户籍制度改革”、“内需如何被拉动”,“农民工是否会和城市人抢蛋糕”等热点问题。实力强大的专家提问团嘉宾和陆铭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匡正了不少认识上的误区,也留下了诸多的开放式话题。
今天的主题是《如何更好地实现中国城市化》,副标题是《为了公共利益》。这是中国当前...
土地制度改革破局,壮哉!
(此文经编辑后,发表于近期的《瞭望东方周刊》,此处为原稿。)
土地制度改革破局,壮哉!
陆 铭*
最近,以重庆为代表的被外界称为“土地换户籍”的改革议论颇多。为此,我在《财经》杂志撰文,核心的看法是,“土地换户籍”是突破当前城市化困境的可行药方,对于在具体操作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要研究如何应对,而整场改革应进一步寻求突破。
“土地换户籍”的重大创举是将土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并由此使得土地使用权成为可以跨空间再配置的资产。在重庆开展的“土地换户籍”改革本质上就是在做市域范围内的...
重构城市体系(上): 政治经济学分析
重构城市体系
——论中国区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
陆 铭*
摘要:全球化是对于中国经济巨大的冲击,与全球化进程相适应的工业化进程伴随着生产要素向沿海地区的集聚。由于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未能自由地跨地区流动,中国的城市体系在计划经济年代出现的不合理布局一直未能彻底改变。与此同时,中国也出现也出现了一系列城乡发展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城市化进程受阻,城市化远远落后于工业化;城市规模偏小,城市规模差距偏小;农村和内地的发展面临养老缺失、留守儿童、生育率高、土地闲置、环境破坏等一系问题;城市内部的不和谐因素增加;地区间和城乡间收入差距持...
重构城市体系(下): 走偏了的城市化道路
(此文总结了我和我的合作者近年来有关城市和区域的研究,近期发表于《南京大学学报》。)
三、走偏了的城市化道路:认识上的误区
在这样一个地理越来越重要,而政策对于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强的背景之下,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就走偏了。走偏了的城市化道路源于几个根深蒂固的认识误区,我将其总结为五个问题。
问题之一:集聚与平衡矛盾吗?
一种流行的观点是,中国今天的区域间发展差距越来越大,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大,是由于经济集聚导致的,是因为东部集聚了大量的资金和人才。这个看法是不对的。为什么呢?我们需要区分两个概念,一个叫规模差距,一个叫人均差距。不同城市之间人口总量或GDP规模之间的差别叫做规模...
土地换户籍:妥协还是变革?
(此文经编辑后发表于近期的《财经》杂志。此处为原文。)
土地换户籍:妥协还是变革?
陆 铭*
当前中国发展的困境是,城市化进程遭遇了巨大的阻力。表面上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一年上一个百分点,实际上,大约有1.3-1.5亿的城镇常住人口是没有当地城镇户籍的进城务工人员。即使将这些人全部计入城镇人口,城市化率也仅仅47%,连世界平均水平都不到,更远远落后于中国的工业化水平。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非本地城镇户籍人口比重越来越高,在东部的城市,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已经不是稀罕事,在上海,外来常住人口的比重接近三分之一。不同户籍身份的人之间的社会分割正在中国的城市累积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