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董少鹏

经济日报集团证券日报副总编辑。曾任人民日报社所属国际金融报社常务副总编辑。为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中文台特聘专家。2001年前,先后在上海证券报社、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任职。担任上海证券报北京记者站、深圳记者站负责人。1999年7月在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主持创办《新证券》周报。

汇金增持四大行股票有何政策新意


  既然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并未发生重大改变,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仍有巨大潜力可以发挥,当前的危机恰恰可以使我们一些过去难以推进的改革能够推进。在兼顾外部因素变化的前提下,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正是最重要的主题。无论上市公司还是整个资本市场,都应当在“十二五”经济加快转型期间发挥重要支持作用。上市公司依托稳定增长的宏观经济,业绩预期理应不错。

  有人认为,即使汇金出手稳定市场,但如果宏观政策基调不改变,股市向下趋势也很难改变。这种说法过于简单:首先,宏观政策基调其实不差,一方面要防止物价过快上涨,但同时,政府并没有把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放置一旁;其次,收紧货...

Read more

标准普尔误读了中国房市调控信号


  中国经济网9月29日讯(记者李凡)  对于《标普预测中国房价明年降一成》的消息,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董少鹏质疑了这种说法。

  他说:“宏观调控是遏制部分地区房价过快上涨,我们要准确的看待房地产调控的信号,并不是像某些媒体理解的要把房价大幅度的打下来。我不知道标普依据什么认为明年房价要下调10%,这个10%是指平均的还是指发达地区,我没有看到详细资料。我认为中国的房价处在一个结构性的市场,涨幅放缓是一个较好的调控目标,如果大幅下滑,对中国经济和房地产业,以及相关的产业链条并不是什么好事。我们的银行业做过测试,如果房价下调30%,银行是可以承受的,这些都是未雨绸...

Read more

中国水利的发行有助于吸引新资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9月19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证券日报副总编辑董少鹏今天(19日)9点15分做客节目,点评财经热点。他认为,中国水电的IPO长期来说,有助于吸引新资金。

  主持人:中国水电募集资金173亿元,将成为今年最大金额的IPO,市场震荡下行的情况之下扩容的速度并未减少,您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

  董少鹏:虽然现在市场低迷,政策有很多值得我们更加轻敲细打的地方,但是股市融资的功能我觉得还是应该保护和坚持的。水利水电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尽管它由于融资规模比较大对市场会有压力,但是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要大兴水利,在7月上旬专门召开了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中...

Read more

董少鹏:用国际板给外国公司圈钱将打击A股


  董少鹏:用国际板给外国公司圈钱将打击A股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9月19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证券日报副总编辑董少鹏今天(19日)9点15分做客节目,点评财经热点。他认为,国际板是用国内的资金给外国公司融资,让他们去救火,这对于股市将是重大的打击。

  董少鹏:9月15日,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提出,国际板的推出面临不错的国际环境。现在全球经济形势存在不确定性,为中国推出外界期待已久的国际板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因为外国公司在本土融不到资了,可以到中国来融资。

  对于他的这种观点,我以个人的名义提出批评。中国水利融资是为了国内的产业,特别是水利设施...

Read more

为何全球都在保增长,中国货币仍收紧?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9月9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证券日报副总编辑董少鹏做客节目,点评今天市场热点。他认为,稳定物价的措施在见效,而货币条件还有可能继续收紧。

  董少鹏:总体来看,国内外财经政策密集发布和密集讨论,对A股应该是偏好的、促进的作用。首先,国内CPI数据将要发布,多家机构预计CPI同比增幅在5.9%-6.2%之间。应该说,还是在较高的位置上徘徊;但同时,食品价格整体上稳定回落的趋势已经出来。  

   ·  建议为7·23特大事故遇难者立纪念碑

   ·...

Read more

中国股市正在准备反攻


  昨日起,参加新闻出版署的封闭学习。不少学员希望我在交流时讲讲股市。来自不同报刊杂志的社长总编辑如此关心股市,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好事。

  从7月份至今,国内股市堪称杯弓蛇影,似乎天下所有利空都是针对中国股市的。一些砖家更是极尽唱空中国经济之能事:什么地方政府债危机了,什么上市银行再融资了,什么CPl将打垮中国经济了,什么市场缺乏资金了,等等。由于自身缺乏定价权,A股在美股大跌时,往往以跟跌为主。其实,这种互动、联动并无实质理由。我认为,物极必反总是成立的,A股在目前点位上逐步回升、逐级反攻,将是必然的。

  我在8月15日、8月20日两次表示中国股市已在底部,有网友提醒我不...

Read more

为何全球都在保增长 中国货币仍收紧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9月9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证券日报副总编辑董少鹏做客节目,点评今天市场热点。他认为,稳定物价的措施在见效,而货币条件还有可能继续收紧。

  董少鹏:总体来看,国内外财经政策密集发布和密集讨论,对A股应该是偏好的、促进的作用。首先,国内CPI数据将要发布,多家机构预计CPI同比增幅在5.9%-6.2%之间。应该说,还是在较高的位置上徘徊;但同时,食品价格整体上稳定回落的趋势已经出来。

  稳定物价条件是:整体经济增速在放缓,出台稳定物价的措施在见效,货币条件在收紧。同时,美欧债务危机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回调...

Read more

中国股市丧失吸引力,管理层应推鼓励措施


     美国东部时间8月5日晚间,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A降至AA+,评级展望为负面。这是标普近百年来首次降低美国评级,引发了全球股市暴跌。

   8月9日17:20分,证券日报副总编辑董少鹏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长向松祚做客新浪直播间,分享美债危机相关观点。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乔旎:亲爱的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嘉宾聊天室,今天请到的两位嘉宾分别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长向松祚老师,欢迎您的到来。

  向松祚...

Read more

中国股市争夺国际定价权要做三件大事


  8月25日,我在《中国股市走势脆弱缘于定价权缺失》(2011年8月25日《证券日报》)一文中提出“股市定价权”问题后,有不少读者和业内专家就此展开讨论。有读者提出,中国不仅在股市方面缺失定价权,在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方面,甚至在人民币价格即利率、汇率方面也缺失定价权。

  我认为,这种认识是有道理的。在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下,在大宗商品日益金融化的今天,我国的金融中介机构、各类投资者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国际参与能力还偏弱;同时,发达金融市场拥有话语强势,其对中国金融市场问题的解读易简单化、概念化,提出的治理意见也与现实有较大距离。这就自然导致如下的舆论现象:...

Read more

上市银行资产健康,再融资不可怕


   我国上市银行资产健康,再融资压力远比美债压力小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8月26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证券日报》副总编辑董少鹏做客节目,点评财经热点。随着工行和农行的半年报今天公布,五大国有银行的中期业绩是悉数亮相,在利息净收入增长,中间业务大幅增长两大引擎的推动之下,五大国有银行都交出了亮丽的中考答卷。五大银行上半年净赚了3620亿元同比增长了32.15%。董少鹏认为,目前总体上应该对银行资产的质量保持充足的信心。

  董少鹏:总体来讲,目前大盘指数的平均市盈率是11.72倍,银行股市盈率是6.87倍,五大行上半年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