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陶冬

我叫陶冬,是瑞信的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我于1998年加入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主管亚洲区经济研究。我个人更侧重于对中国经济的研究, 但同时兼顾亚洲区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此前,我曾任香港宝源证券高级经济分析师及中国研究部主管。
  我拥有美国犹他大学博士、经济学硕士学位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士。我曾对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4年中国宏观调控作出过前瞻性分析和预警。我曾于中国、美国及日本任职,自1994年起长驻香港。

耶伦演讲现本色 货币战争降硝烟


  东乌紧张的局势、中国偏弱的增长数据和科技巨企令人失望的盈利,均未能阻止股市前行。恐慌指数VIX大幅回落,投资者寄希望于四方谈判后地缘政治压力减轻,投资情绪受到非科技公司尤其是银行业绩的提振,美国S&P500上周走出了去年七月以来最佳的单周升幅,美国和德国国债面临沽压,美元走强。受到中国需求前景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疲弱,但是油价略涨。黄金价格回落。

  上周最大的发展,当属联储主席耶伦在经济俱乐部的演说。耶伦周三在纽约的演说,进一步为市场对加息的恐慌实施降温,也为她三月份记者会上所谈的“六个月左右”一说全面消毒。耶伦强调目前的就业市场依然疲弱,距离...

Read more

QE成各国央行标准配置 已显现变种与差异


  发达国家近来不约而同地出现了通货膨胀回落、CPI远远落后于央行目标的情况,重蹈“日本失去的十年”成为各国经济界一个热门话题。当物价上涨呈负值时,消费者推迟购买计划、持币待购。企业缺少投资动力,不愿请人。通缩影响企业与个人的心理与情绪,放缓经济活动,而且这是自我形成的恶性循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日本便是一个典型案例,令各国决策层深怀戒意。

  欧洲的通缩压力,主要来自强势欧元。汇率升值,令能源进口成本下降,带动CPI回落。同时除德国之外的国家,目前尚处在财政紧缩的阶段,公共开支收缩,影响到整个内需。欧元区各国的经济状况千差万别,货币政策却只有一个。德国几乎处...

Read more

降准能救中国经济吗?


  二月份中的经济数据,几乎全方位地疲弱过预期。即使将一二月数据叠加,以避免农历新年所带来的基数扭曲,零售和基建投资增长也弱过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的情况,工业生产、出口和信贷还没有差到危机时的水平,不过经济活动全面下滑应该是不争的事实了。由于经济滑坡已经十分明显,笔者相信政府不需要等三月份的数字来判断形势,市场在等待经济刺激措施。

  新一届领导人上任伊始,便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改革和反腐上,试图通过结构性突破,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这些对中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无疑是有益的、必须的,但是改革自然有成本,目前所见到的增长周期性下滑,便是成本之一,需要政策制定者应对。

  必须...

Read more

今年GDP增7.8%不易达到 仍有刺激空间


  今年GDP增7.8%不易达到 仍有刺激空间

  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长为7.7%,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不过此数字受到统计基数等影响,有些失真。用经济学上更准确的环比折年率(annualizedQonQ)计算,第四季度增速为7.4%,较第三季度的9.1%呈明显的下滑。

  十二月份的宏观数据中,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和零售出现了全面的下滑,出口增长也差强人意,中国经济再现了疲态。笔者认为2013年第三季度,是这轮短周期的增长高峰,随后经济温和回调。三中全会前“保稳定”的政策已经让位于“促改革”。

  如果认为改革...

Read more

看不到整体资金短缺 流向失衡问题严重


  银行间利率又在高升了。和6月时候不同的是,中国人民银行这次出手相救,通过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和逆回购,主动地向市场输送流动性,但是此举并未制止利率的攀升和市场的忧虑。与6月份钱荒相比,央行这次出手相助,而非落井下石来教训借贷过于激进的银行。不过如今不仅银行间利率上升,债券市场利率也在飙升。AAA级企业今天的发债成本,比7个月前高出一倍有余。

年底来临,银行年检、理财产品到期、同业拆借清算等季节性因素,拉动利率出现间歇性波动,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利率的飙升,似乎已经超出季节因素的解释范围。撇开季节性噪音,中国的资金成本在过去的6个月其实在一路上扬,这才是市场的担心,这才是风险所在...

Read more

日元可能无序贬值 新兴市场危机刚开始


  2014年全球经济全面摆脱衰退、金融危机,央行开始着手退出超常规的货币政策,但是市场却在动荡中起步。今年资产会在五个悬念中摸索前行。

1)美股屡创新高,高处不胜寒,崩盘是否已近?未必。笔者认为看股不要看历史高位,看估值、资金成本和风险回报比。美股PE不算特别便宜,但远未到历史高位。由于储蓄利率为零,迫使零售资金流入401K、流入基金。儘管联储开始taper,利率有相当时间不会上扬,联储资金和债劵资金流向股市会继续。同时美国经济事先复甦,联储率先退市,海外资金齐将流入美元区。笔者依然看好美股。

2)联储连续减少购债,债市会否出事?自从去年五月伯南克首提taper,债息已有大...

Read more

2014年中国经济的看点:改革与风险


  二○一四年经济看点,不再是增长、通胀、利率、汇率等周期性故事,而是大题材:结构性突破或系统性风险。二○一四年经济看点,不再是增长、通胀、利率、汇率等周期性故事,而是大题材:结构性突破或系统性风险。十八届三中全会所传出的信息,是已停滞十年的改革即将重新启动,政府有意通过体制上的突破,将陷入疲态的经济重新推入一个可持续的欣欣向荣的上升轨迹。本届政府在理念上寻求两个突破。(一)政府职能由管卡、审批向监管型转型,政府将减少对投资的事前管理,重点放在事后的管理上;(二)经济运作和政策影响强调市场化,行政干预让位于市场本位的政策,同时消除市场准入障碍,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和基于供需关系的价格机制...

Read more

居民储蓄搬家加速,债务GDP比率超警戒线


  十月份所有经济数据中,最有趣的是银行储蓄数字。十月银行储蓄录得净流出4027亿元,而且这个数字是在财政税款入帐下取得的。扣除财政资金的流入,居民储蓄暴跌8960亿,企业储蓄则下降2060亿元。

  一个月的数据未必足以判断一个新的趋势,而且中国的银行数据多为月底余额,中间参杂了“月底冲刺”的水分。笔者需要观察更多一段时间才能得出确定性的结论,不过这组数据的确印证出一些令人不安的现象,值得细究。

  居民储蓄搬家在加速。储蓄利率被人为地压低,老百姓感受到的通货膨胀远高过统计局的CPI,储蓄放在银行里,其购买力不断缩水。储蓄作为民间财富载体的功能和信赖...

Read more

储蓄出走与风险


  十月份所有经济数据中,最有趣的是银行储蓄数字。十月银行储蓄录得净流出4027亿元,而且这个数字是在财政税款入帐下取得的。扣除财政资金的流入,居民储蓄暴跌8960亿,企业储蓄则下降2060亿元。

  一个月的数据未必足以判断一个新的趋势,而且中国的银行数据多为月底余额,中间参杂了“月底冲刺”的水分。笔者需要观察更多一段时间才能得出确定性的结论,不过这组数据的确印证出一些令人不安的现象,值得细究。

  居民储蓄搬家在加速。储蓄利率被人为地压低,老百姓感受到的通货膨胀远高过统计局的CPI,储蓄放在银行里,其购买力不断缩水。储蓄作为民间财富载体的功能和信赖...

Read more

房价涨跌谈


  房价又在飞涨了, 各地地王纷纷涌现,政府的房地产调控再次面临失败的尴尬。

  房地产市场有其独特的规律,长周期乃是其一个突出的特点。笔者认为,在房价升跌判断上, 常识比分析重要,简单的推理比分析模型重要,政策变化对房市短期走势十分重要,货币环境对房市中期走势至关重要。

  房市短期看受流动性和政策影响颇大,此轮房价上升,就是在民间高流动性、发展商提价策略和政府政策改变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中国有世界知名的高储蓄率,资本管制下资金的海外投资渠道有限。同时民间感受到的通胀水平远高过统计局的CPI数值,放在银行里的资金在负利率下缩水。中国的刚性需求中,包括了一批以储蓄为目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