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陶冬

我叫陶冬,是瑞信的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我于1998年加入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主管亚洲区经济研究。我个人更侧重于对中国经济的研究, 但同时兼顾亚洲区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此前,我曾任香港宝源证券高级经济分析师及中国研究部主管。
  我拥有美国犹他大学博士、经济学硕士学位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士。我曾对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4年中国宏观调控作出过前瞻性分析和预警。我曾于中国、美国及日本任职,自1994年起长驻香港。

完全退出QE难如伯南克预言


 

  典型的好莱坞剧情,带来观赏好莱坞大片后典型的快感。上周股市在一轮震荡之后,出现了快餐式的上升行情。

 

  美国财政悬崖经过戏剧性的演变,上周四终于达成协议,将债务上限触顶的日期推延至二月上旬,政府得到拨款可以运作到一月下旬,同时要求减债协商在1213日之前结束。美国政府得以暂时避免违约,公务员可以拿到补发的工资,加上企业盈利理想,S&P走出近三个月来最凌厉的单周升势。国债市场受消息刺激,不仅最近受压的短期票据强劲反弹,10年期国债利率收2.58%,甚至低过财政悬崖爆发前的水平。美元走弱,大宗商品回暖,不过油价因供求关系而下挫。黄金持续大幅...

Read more

联储退出,中国准备好了吗?


  美国联储局启动退出量化宽松程序,基本上已是箭在弦上,出手只是时间的问题。

  近来美国经济数据参差,年中又逢例牌的数据转弱季节,统计数据未必能够明确地预示美国货币当局何时出手,甚至出不出手。笔者对美国经济走势,只看两个数据。一个是就业数据,失业率乃联储的标竿指标,经济全面复苏的基盘,非农就业乃市场的风向标,对解读经济、市场、政策十分重要。另一个是房地产数据,房市乃复苏之母。房市走强,占人口七成的中产阶层的主要资产便重拾升值轨道,对消费信心帮助大焉。房价回升,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当有杠杆式的改善,而资产负债表修复可以促进银行的借贷意欲。此次复苏如此艰难,盖源于银行金融中介功能的丧失。...

Read more

出手 出海 留钱


  这两年作公开演讲时,笔者被问最多的问题是,“我们手头那点钱,该怎么办才好”。

  房价还在升,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对房地产泡沫抱有戒心。股价不停地跌,不过抄底的人不断为进一步下跌所失望。钱放在银行里则利率太低,百姓感受到的物价上涨,好像比统计局的CPI高出一截。专家们不断在警示金融风险,至于经济不好则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这钱,到底应该放在哪里?

  笔者没有投资的水晶球,斗胆对全球形势作一分析,看官姑且听之。

  全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收水的时期。2009年开始,各国央行大肆扩张银根,打造出了一个超低利率和流动性泛滥的时代。随着美联储进入&ldqu...

Read more

全球去杠杆已经开始


  今后两年,全球经济与市场的关键词是”去杠杆”。金融危机后超宽松的货币环境已见拐点,尽管货币正常化的速度会较缓慢,间中甚至可能出现反复,但是笔者看来货币政策扩张的钟摆已经开始回摆。这种变化对各国经济复苏、市场趋势、资金走向、风险分布的前景,均会带来深远的影响。毫不夸张地说,这是货币政策上的一个大拐点。

  全球经济复苏,其实进展并不顺利,而且分布不均匀,但是世界第一经济体美国与第二经济体中国,因不同的原因先后踏上了去杠杆的路途。

  美国的经济复苏势头最明显,增长的不确定较小。美国的公共部门在削减开支,节流减员,令GDP增长的势头并不突出。不过撇除公...

Read more

央行政策行为正常化


 央行政策行为正常化

 

央行今年特别忙。

 

 

为抑制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各国央行于2009年先后推出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将利率水平拉低至接近于零,将流动性扩张到前所未有的规模。一轮急救式QE之后,货币当局又根据本国的需要,加推QE加强版,以期刺激经济,舒缓市场情绪。全球范围内极端的货币环境,在央行历史上必将占有一个章节。

 

 

事隔五年后,随着美国经济步出衰退和中国经济需要去杠杆,货币政策的拐点于2013年浮现。伯南克给出了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时间表与路线图,德拉吉强调经济的最坏时间已经过去,...

Read more

债市抛售似过度 黄金调整仍未了


 

美国联储和中国人民银行纷纷表态,指市场对于流动性的担心属于过度紧张,,资金市场利率应声回落。债市情绪略缓,股市在挣扎中小有反弹。日本股市受日元贬值的刺激上扬。不过,商品市场的表现就比较疲惫,农产品价格更在玉米带动下大跌。黄金市场再现恐慌式下跌,金价一度失守每盎司1200关口。

 

 

美国国债市场,是这次市场震荡的最大源泉。自从五月伯南克首提减少购买债券,十年期国债利率已经上升了80基点,从共同基金到保险公司再到主权基金,抛售债券像传染病一样蔓延开来。2013年上半年债市的表现,是1994年以来最差的,如果单看五月中至六月底在这段时间...

Read more

再论安倍经济学


  「日元先生」榊原英资,上周与笔者在今周刊主办的《亚洲经济高峰论坛》上同台论道。「日元先生」断言,日元汇率短期内不会突破兑美元一百大关。他的话音未落,日元兑美元汇率第二天就冲破了一百关口。榊原预测失准,究竟是老马失蹄,还是另有苦衷,笔者无从了解。

  「日元先生」的第二个预言,乃安倍经济学试图通过日元贬值来拯救实体经济,不会有多少真正的效果。笔者对此观点深以为是。

  安倍经济学自去年十一月出炉至今,日元暴贬,日股飙升,其在金融市场的成就,堪与伯南克的QE政策、德拉吉「不惜代价捍卫欧元」之豪言媲美,实为国家资本主义时代的神来之笔。为安倍晋三带来高人气,为对冲基金带来发财良机...

Read more

去年的经济政策基本失败


  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同比增长仅为7.7%,如果以环比折年率计算,目前增长速度只有6.6%,消息传来,市场大哗。如此的增长速度,印证了笔者之前的预言---所谓增长反弹不过是一个伪周期,经济并未进入新的上升周期,只是现有周期的延续而已。

  其实几乎所有的民间经济活动,都仍在放缓或持平,政府不过是在GDP的各项指数之上,加入了一个新的成分,即地方政府投资。多了地方基建这一块,就像人穿上高跟鞋一样,达到8%的高度不太成为问题,不过那不代表真正的身高。

  增长7.7%,以历史的尺度衡量的确偏弱,不过这是今天中国经济中最不成问题的问题,增长之外才是问题。

  首先,去年夏季开...

Read more

欧盟危险的先例


  在塞浦路斯救援问题上,欧洲领袖再一次展现出他们具有创意的自我摧毁能力。

  塞浦路斯是一个依赖于金融业的小国,该国GDP仅占欧盟GDP总量的0.1%,但是塞国的银行资产却达该国GDP的8倍(以广义的银行资产负债计算,银行总资产更高达本国GDP的22倍)。不过,塞浦路斯在某种程度上又是一个特例。目前塞国所面临的是银行危机,而非主权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相对比较处理,但如果处理不当,也随时有转化为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

  欧盟基本上把塞国危机当做一个特案来处理的。塞浦路斯在过去十几年,执意扩充离岸金融,把它打造成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个过程涉及到许多不规范的银行经营,甚至洗黑钱。...

Read more

银监会管得住理财产品吗


  中国银监会于3月25日发文,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激发了市场恐慌,银行股遭遇抛售。对于中国银行监管当局此举,笔者先鼓掌,再跺脚,既支持又有保留。

  首先,银行理财产品近年出现爆炸性增长,在非标准化债权产品的设计、销售、风控等领域,均有失控的架势,而且此类产品透明度低、结构复杂,又处监管盲点,风险十分大。

  据笔者观察,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多在向地方政府或开发商提供资金,违约风险不低。另一方面,大量民间资金被吸入非标准化债权产品,而且多数购买者并不清楚隐含的风险,许多时候银行销售在风险或回报上还有不实之词,一旦问题出现,势必引起社会问题,甚至金融动荡。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