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陶冬

我叫陶冬,是瑞信的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我于1998年加入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主管亚洲区经济研究。我个人更侧重于对中国经济的研究, 但同时兼顾亚洲区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此前,我曾任香港宝源证券高级经济分析师及中国研究部主管。
  我拥有美国犹他大学博士、经济学硕士学位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士。我曾对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4年中国宏观调控作出过前瞻性分析和预警。我曾于中国、美国及日本任职,自1994年起长驻香港。

2016年全球经济五大风险


全球经济的大格局,在2016年估计会延续目前的” 四低四分”趋势。

所谓四低,指的是除非出现结构性改革或市场再次破局,在可预见的将来,全球经济都在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低贸易增长的中期轨道上匍匐前进。雷曼事件触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七年,绝大多数国家脱离了急性危险期,从纸面上看经济正在经历战后最长的复苏期,不过事实上全球复苏颇为虚幻,实体经济复苏远远弱过金融资产复苏,除了美国之外其他大国所谓的复苏都是建立在央行QE的货币幻影上的,从就业到投资未见根本性改善。究其根源,各国在改革上裹足不前,急性危机过后变革的政治意愿更加低下。企业对改革前景没有信心,...

Read more

中国经济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


政府为了保经济平稳较快的增长,出台了4万亿刺激政策,但中国的投资GDP比例并没有因此再往上走,中国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

这股市跌成这样,经济还能不能持续?我在给大家一个答案之前,如果把一些显而易见的事情弄清楚了,许多事情的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中国经济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

这个显而易见的事情是什么?这就是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中国的投资GDP,一度是往上走的,大概走到2007年的时候开始出现见顶的迹象,因为中国的工资持续的双位数增长,中国的汇率大幅度升值,但是这件事情被全球金融海啸所掩盖。

政府为了保经济平稳较快的增长,出台了4万亿刺激政策,但中国的投资GDP比例并没有因此...

Read more

港股A股化与金融大时代


某位内地投资者闻风冲入香港股市,朋友告诉他股票tips,“买中交建”,这位仁兄大手买入中行、交行、建行三家银行。这也许是一个极端例子,不过此轮内地资金狂炒港股,用鱼龙混珠、沙石俱下、雷霆万钧来形容却不过分。

 

三月份笔者提出港股A股化的概念,未久在“港A股”的大旗下,内地资金涌入,用炒A股的手法投资港股,每天两千亿港元的成交量比起A股市场还有差距,但是已经令香港股民看得目瞪口呆了,令香港股市成为全球第三大股市了。中国土豪闯入海外资本市场,遭遇到的第一个绊马索不是被外资沽空,而是“丁蟹效应”。电视明星郑...

Read more

自由行之死


自由行已死。这个在过去十一年中支撑香港经济的一个主要增长引擎,预计会出现持续的负增长,对香港旅游业、零售业、低端就业均构成冲击。

 

柴静的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于中国内地引起了全民关注,但是在互联网上只火了三天就被封杀;取而代之的是铺天盖地的香港反水货运动视频,内地老人、孩子遭到谩骂、袭击的画面传遍全中国。笔者无意对反水货运动作道德评价,但是今日社会媒体对消费倾向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

 

其实,自由行疲态去年就已经显现。香港适合内地大众游客的景点有限,一般人来过一次之后,只有购物能够提起他们再次光临的兴趣。然而,香港租金高腾,零关税的优势早已被高租金所...

Read more

耶伦“耐心”地加息


美国联储终于将“a considerabletime”从它的会议声明中删除了,取而代之的是强调对货币政策正常化过程有耐心。以联储固有的字典翻译,首次加息可能在六个月内发生,但是加息速度将相对缓慢。

 

耶伦准备在利率回升上迈出第一步,不过她又以十分鸽派的姿态安抚市场,但是对加息的速度和力度尽量不作事先的承诺。美国的货币环境正常化,便在刻意均衡的言辞中起步。

 

十一月份发生了两件事情,让上任未久的联储主席坐不住了。美国中期选举中,民主党人惨败,共和党一举夺下参众两院的多数席位,不仅奥巴马总统成了坡脚鸭,耶伦本身也成为国会与白宫...

Read more

欧洲央行的“Q”与“E”


欧洲央行公布了资产质量检查(Asset QualityReview)结果,130家欧洲银行中25家以2013年底数据计算未能通过压力测试。经过今年集资152亿后,仍有13家银行未能过关,总资本缺口95亿。意大利和希腊是重灾区。另外有259家银行勉强通过测试,不过离及格线不到1.5个百分点。

 

这个数字应该说符合市场预期,但是笔者认为这次测试只是为欧债危机揭开了新的篇章。几乎可以肯定,银行需要进一步集资,欧洲经济面临进一步的去杠杆。今年迄今,欧洲银行集得571亿欧元的资本金,相对于前几年银行改革裹足不前,这是一大进步,也是欧债危机趋于缓和的原因。然而,这个的代价是...

Read more

强美元的逻辑


全球经济,美国一枝独秀。无论从增长还是就业角度看,美国经济的复苏进展远快过欧日经济;无论从股市还是从房价看,资金对美元资产的信心远强过欧日市场。甚至与中国经济相比,美国在去杠杆上走得较扎实,似乎经济不确定性更小和金融稳定性更高。

 

次贷危机至今已有六年,危机的发源地美国居然率先脱困。尽管底层收入阶层和低端房市仍面临不少问题,美国放手让房地产和劳工市场一跌,跌出了市场均衡价格,跌出了一片复苏的空间。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欧州和日本,在结构改革上犹犹豫豫,在市场调整上遮遮掩掩,仅仅试图通过货币政策来摆脱结构性困局,欧洲央行的“whatever it&nbs...

Read more

人民银行,拿出真的定力来


今年货币政策特别活跃。从Google上查看,关于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宽松政策的新闻条款,2014年比全球金融危机后政府出招放水的2009年还多,政策出台之频密在共和国历史上实属罕见。而且在丰富和优化政策组合的名义下,政策工具种类花样翻新,除了常见的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贷款额度管理等政策外,再贷款、再贴现、常备贷款便利(SLF)、短期流动性调节、抵押补充贷款等一批过去不常用或创新的政策工具浮出水面,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等制度性建设也更趋向完备。

 

央行在政策透明度和政策组合设计上,的确做出了许多建设性的举措,这对于经济和市场都是有益的。不过以笔者的观察,人民银行的独...

Read more

欧洲年内实施QE


自从美国在2008年启用QE制止市场恐慌之后,量化宽松成了央行治疗百病的阿司匹林。

 

这次开出QE药方的是欧洲央行,欧洲央行总裁德拉吉在JacksonHole出人意料地表示,欧洲准备实施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步美国、日本后尘通过货币扩张来刺激经济。

 

应该说,德拉吉此言不仅令市场吃惊,连他的许多欧洲央行同事也感到吃惊,他抢在ECB管理委员会之前发表了他个人的意见。上周市场疯传了一份德拉吉发言原稿和经他修改后的发言稿,证明欧洲央行总裁的发言,脱离了之前的计划,加料、加码。

 

这不是德拉吉第一次抢跑。2012年夏季适值欧债危机火头蔓延,德拉吉在伦...

Read more

怎么看七月的信贷数据?


七月份社会融资总额为2730亿元(vs上月1.98万亿);银行人民币贷款总额为3850亿元(vs上月1.08万亿元)。数据出炉,市场大哗,人民银行迅速出来解画也是史无前例的。

 

七月份的信贷数字是失真的。中国银行业每半年有一次审计,所以每次六月底和十二月底的贷款、存款数字,对于各级银行干系重大,每每需要冲刺撞线,请捻熟的企业客户和私人客户帮忙造假,做横跨月底/月初的短期贷款或短期存款,审核结束了,贷款/存款也就完璧归赵了。

 

应该说,这是极富中国特色的银行业务。六月份企业短期贷款额为3540亿元,七月份为-2360亿;六月份个人贷款为1590亿,七月份为2...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