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放

笔名张叹凤,祖籍达县管村,长于阿坝汶川,中国作协会员,四川作协全委会委员,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硕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1976年赴阿坝州若尔盖乡村插队务农,后历任四川大学中文系教师,教授。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深宫绝学》,散文集《家园的味道》,评论集《爱心》,评点集《新月与孤星》、《招魂的短笛》,随笔集《文苑星辰文苑风》,中篇小说《芙蓉城》,短篇小说《老师》、《肉身》等。专著《中国新散文源流》获四川省写作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如花的妩媚》获《小说界》第二届小说评奖一等奖,《神圣崇拜》获1992年《小小说选刊》一等奖,散文《天真别趣》获第二届《散文》一等奖、成都市第一届金芙蓉文学奖,其作品还获四川省第一届文学奖、1994年庄重文文学奖。

1949年开国大典二三事


1949年开国大典二三事

 

张放 孟东

 

 

1、清理天安门广场

 

1949年7月,中共中央成立以周恩来为主任,彭真、聂荣臻、林伯渠、李维汉等人为副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到此时,开国大典以及阅兵式的场地仍没有确定。1949年8月9日至14日,第一届北平市各界代表会议做出了整修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的计划,并要求这项工程务必在9月份完成。也就是北平城的中心确定在了天安门广场。

 

同时,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委托北平市政府动员全市人民,对北平市市区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清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中国开国大典。为此,中共中央...

Read more

西方人眼中的1971年国庆前后


西方人谍报人眼中的1971年国庆前后

 

张放

 

 

1971年发生的最大的一件影响到中国普通百姓的事情,莫过于“913”林彪出逃苏联,结果半路飞机坠落在外蒙温都尔罕了。今天重新研究这段历史,才发现,原来,这一事件发生前后的很多细节,早在西方人密切关注之下。

 

最近,俺又出版了本新书,就是讲述西方关注并研究中国的人们,对这段历史发生前后发生的蛛丝马迹密切关注,察觉到中国政治势态正一步步朝新的方向前行的故事。俺先在这里披露一些其中的内容,让关注这段历史的看官先睹为快。

 

1971年9月11日这天,从今天历史已经被解密后的角度看,...

Read more

张学良亲口澄清“九一八事变”谁下不抵抗命令


张学良亲口澄清“九一八事变”后谁下不抵抗命令

 

张放

 

 

俺继续根据最近出版的《奉天纪事》,向广大读者披露历史真相。

 

79年前九月十八日这一天,爆发“九一八事变”。此后,中国军队不抵抗,使得东北沦为日本人长期占领地,也使其成为后来日本人进攻中国其他地区的大后方大本营。张学良与蒋介石,到底谁下了“不抵抗”命令呢?

 

说法

曾任张学良机要秘书的郭维城。早在 1946815,郭维城发表广播演说时称:“九一八事变”当时,张学良将军在北平,一夜之间,十几次电南京蒋介石请示,而蒋介石却若无其事地十几次复电不准抵抗,把枪架...

Read more

“九一三”话林彪


“九一三”话林彪

 

张放

 

 

今天是9月13日,对于70后80后90后们来说,是个十分普通的日子,甚至可以说,普通得过了今天,就再没理由回顾半下的日子。但对于70年代已是少年的60后们来说,这日子似乎有着某种重要的意义。当然,这意义的显现,并非即刻,而属渐进式。而且,随时间推移,显现意义,也越来越强烈,以致最后当事实真相(当时是部分真相),被呈现给60后(也当然包括当时全国人民)面前时,人们的震惊程度,真的一点不亚于听到中国某地被投下一颗原子弹时的反应程度。

 

这一真相就是:九大党章中写明的毛主席接班人,我们最最敬爱的林彪副主席,竟然出...

Read more

我的博客今天3岁213天啦!


我的博客今天3213天啦!

2007年02月03日,在新浪博客安家。

2007年02月04日,写下了第一篇博文:《莎士比亚身世与莎剧真正作者》

2007年03月03日,上传了第一张图片到相册。

这些年来,新浪博客,陪伴着我一点一点谱写生活。

文 章 数 287篇
图 片 数 41张
访问人数 13738251次
  • 过去5年的总结:

    哟,一晃俺这博客已3岁(不是5岁)另213天啦。时间过得可真快。当时开博客,不过为宣传俺出版的三种新书而已。没想,一写就到了今天。“访问人数”...

Read more

“鲁迅作品大撤退”是请鲁迅走下神坛?


“鲁迅作品大撤退”是请鲁迅走下神坛?

 

张放

 

 

俺对高中课本“鲁迅作品大撤退”现象,有以下四种粗浅看法。

 

第一层意思:

心理层面因素。

 

首先,从心理意义上来看,之所以“鲁迅作品大撤退”引发很多议论,其中有一很重要原因,就是今天已经开始有些话语权70后80后步入30岁之后,开始忆旧。这是他们步入“老者”行列的一个特点。

 

这很有点像当年的老红军没完到了地给后人讲“我当红军时,如何如何……”,像50后墨墨迹迹地向其子女讲述“我在青年点当知青时,如何如何……”,像60后装神弄鬼地向70后80后讲述“我上大学那阵子...

Read more

张学良到台湾后对“西安事变”后果如何看待?


张学良到台湾后对“西安事变”后果如何看待?

 

张放

 

 

上次博文说到,张学良36岁时弄出个“西安事变”来,使得中国共产党在最困难时,起死回生,并因之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张学良后来随蒋介石一起去了台湾。又过了20年时间,张学良已经56岁。此时的他,到底对自己一手策划的“西安事变”所产生的政治后果,又是怎么看的呢?

 

俺继续挂出《奉天纪事》里第一手历史资料,给诸位读者披露他的真实想法。俺之所以强调说是第一手历史资料,意为:此资料并非经文人或御用文人们加工后产生具洗脑功能的“历史资料”。当然,这第一手资料的背后,一定有故事。但它无论怎...

Read more

张学良坦言策划“西安事变”实属被逼出来的


张学良坦言策划“西安事变”实属被逼出来的

 

张放

 

 

 

俺最近出版的新书《奉天纪事》里,尽是些十分好看又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有些故事则完全是首次披露。上次给诸位披露的,就属首次类别,是人们从来没读过的张学良就“九一八事变”写的几则日记。今次,俺再把其中张学良关于“西安事变”的真正态度,再首次披露一下。

 

 

时间倒退到19361022日,蒋介石赶赴到了西安。这是西北“剿总”成立后,他这个总司令第一次来到这里。不仅如此,随同蒋而来的,还有国民党的大批中枢要员。这一切都显示,蒋介石解决东北军和西北军“剿共”不力...

Read more

张学良有关“九一八事变”日记首次披露


张学良有关“九一八事变”日记首次披露

 

张放

 

 

近日,我们出版了一本名为《奉天纪事》。这本书里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张学良关于“九一八事变”的日记了。后来的史家如何评论又当别论。明天即将进入九月份,1931年,也就是79年前的这个月里,发生了“九一八事变”,从此后14年,东北逐步沦为日本殖民地。我现将张学良日记公布在此,以提醒中国人,中国人的国耻之日即将来临。

 

 

二十八年九一八,早小雨,六十四度。今日阴雨,温度无变化,为什么我用今天为日记开始哪?因为这天日本野心军阀之一弹,震荡了全世界,扯破了国际条约,暴露了国联无能,接...

Read more

美国《时代》忧愁京剧将变成遗迹?


美国《时代》忧愁京剧将变成遗迹

 

张放

 

 

北京,这古老城市,在美国《时代》记者笔下,被描述成“钢筋与玻璃构铸的城市”。而且,钢筋与玻璃好像每时每刻都在人们视线里加增着,并注定越来越多。只是这位《时代》“驻京办”记者,替国人“忧愁起来”。因为他更钟情于正在消失的老北京景象。只是那个老北京渐行渐远:那老北京很安静,街道被树荫遮蔽,路边有无数小店铺,自行车来来往往。而且不时会从某墙头上突冒出一株刺槐树来,墙里藏着一幢老四合院。

 

其实,这位“驻京办”洋记者是借怀旧老北京正在消失,言京剧命运之事。在西方人来看,最代表北京的,不仅仅是已消失和正...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