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余秋雨

余秋雨,1946年出生,浙江余姚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历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之余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等。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戏剧理论史稿》,在出版后次年即获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十年后获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戏剧审美  
心理学》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因《行者无疆》获得2002年度台湾白金作家奖
   主要散文著作《文化苦旅》、《借我一生》(不是《给我一生》)、 《千年一叹》、《山居笔记》、《霜冷长河》 、《行者无疆》、《出走十五年》、《笛声何处》、《中国之旅》、《非亚之旅》、《欧洲之旅》、《心中之旅》、《晨雨初听》

转贴:我知道他们是谁(上海师范大学 霍斯铭)


  余秋雨先生的那篇博客《含泪劝告请愿灾民》,凡是看到过的人,只要是神经正常的,没有人会反对。听说那些灾民听了转达也都接受了。余秋雨先生赞扬中国政府、军队、武警、医生、国内外救援队的努力,竟然被批判成“御用文人”,我相信目前全世界赞成这种批判的不会超过四、五个人。

 

  由于人少,因此不难找。

 

  他们记恨余秋雨先生,完全是因为余先生在前几天愤怒驳斥了“地震天谴论”,获得了全国人民的支持。余秋雨先生驳斥“地震天谴论”的时候,那个莎朗·斯通不得不道歉。这说明,余先生驳斥的,不是莎朗·斯通,而是中国人。他们身为中国人而反中国,居然扬言地震是上天惩罚中国,余先生认...

Read more

转贴:他们是灾民心理康复的障碍(成都 邹琴郎)


  灾民心理需要获得康复,这是全世界都承认的严峻问题。这次外国救援队中就有专门针对心理康复的专家,根据他们的建议,有些灾民还要送到国外去康复。

 

  我们现在担忧的是,有些灾民一旦上网,不少信息会成为他们心理康复的严重障碍,使他们原来开始平复的心态重趋病态。

 

  这个问题,已经是一个医疗守则问题,远远高于某些人的所谓言论自由,希望有关部门研究一下,进行适当管理。

 

  这次看到余秋雨教授温和劝导请愿灾民的文章,觉得是有助于心理康复的积极文本,我们从医务工作者的角度深深感谢余秋雨教授。余教授针对的问题,例如灾民请愿,其中心理康复问题大于法律问题...

Read more

转贴:请教余秋雨先生(北京大学 钟离)


  教书多年,阅人亦众,一直有一事很想请教。您每次遭受攻击,结果都增添一次光彩,这是怎么回事?

 

  我在课堂上曾给学生说:鲁迅先生骂过的人中,有一些很好的人;骂过鲁迅的人中,也有几个可以的人。余秋雨先生没有骂过人,但是,骂过他的人中,居然没有一个像样的。这又是怎么回事?

 

  您是凭着什么力量,把那票人物的嫉恨之心激发出来的?您又是凭着什么本事,让一切像样的人即使羡慕在心又守住了分寸?

 

  北大学生说你是“文化小人吸尘器”,也就是说,只要是文化小人,一定会对你不爽,一定会向你投污。结果,倒在你脚下的,全是那样的人。这又是怎么回事?

Read more

转贴:我们需要这样的知识分子(南宁:高元)


  余秋雨先生又一次展现了优秀知识分子的人格水平。一个星期前他对于“地震天谴论”的有力驳斥,以及前几天对于请愿灾民的含泪劝告,一硬一软,都是站在灾难第一线发出的文化声音。这次抗震救灾的文化声音很浓烈,令人感动。特别要赞扬的是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和四川卫视的一批记者和主持人,实在很棒。一些艺术家的演出也很感人。但是,似乎还缺少一个精神引导的高位,这就是余秋雨先生的出现。他从宏观文化的高度做了这样几件事:

 

  1、他发表《自语》表示,中华民族在灾难中的透明呈现,立即解除了外部世界的诸多误会,证明自己的本性是大善,因此感动了天下;

 

  2、愤怒驳斥海内外的“地...

Read more

转贴:那些灾民被说服了(德阳救援中心:康震)


  余秋雨先生在博客上对于请愿灾民的柔声劝导,我在帐篷里看到了,很感动。我给同帐篷的伙伴看,大家都说好。但是,大家又都知道那些灾民目前不可能看到。因此,从6月6日(星期五)晚上八点开始我和几位伙伴就有目的地走访几个有关帐篷。我们把余秋雨先生的那些话向他们复述了一遍,高兴地发现,他们全都点头了。他们说,下午已经有几位家里受伤害比他们更大的灾民也来劝说过,心里已经平了很多,现在听余先生从更高的角度讲道理,就更清楚了。他们要我们转告余先生,谢谢他的热心相劝,他们完全支持政府集中全力抢救几十万活着的人免受堰塞湖之危的行动,化悲痛为力量,进一步投入抗震救灾。他们前些天的请愿,已经等到有关方面的积极...

Read more

修改《自语》的说明


  在全国悼念日,我把低头默哀时闪过心头的几句话写下来放进了博客。我当时就觉得,大灾难使中华文明获得了一次大呈现,结果在无遮无拦中感动了全世界。这些天我前思后想,感受更深,因此作了修改。但是,两个稿本都不叫诗,叫什么,就叫“自语”吧。


自 语


余秋雨


  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都埋藏着对中国人的疑问。
  路在问,树在问,
  窗后的眼睛都在问:
  你们,究竟是什么人?
  太长的岁月是否积累了太多的计谋?
  太多的人口是否潜伏着威胁的可能?
  你们是否尔虞我诈?
  你们是否尊重人性?
  我一次次讲解,
  一次次辩论,
  他们总是礼貌地点头,
  却又转向了别的传闻...

Read more

感谢灾区朋友


余秋雨

 

  这两天收到很多来自灾区的信息,得知一些救援队的朋友把我劝告请愿灾民的文章及时地向有关帐篷作了转达,效果很好。为此,我要对转达者和被转达者表示双重的感谢。


  一切自然灾难都可能带来情感灾难。情感灾难就像堰塞湖,它的形状是必然的,但要防止溃决却要做辛苦的疏导工作。而劝告,就是疏导。只要大家一起来做,就会出现唐家山的奇迹。


  劝告非常艰难,因为被劝告的对象刚刚遭受了极大的伤害,他们的很多权利还没有获得,他们的情感行为非常值得同情,这就会使劝告者显得“不仁不义”。但是,必要的理性劝告还是要鼓起勇气提出来。例如,我们每个人都会对那些肩背亲人遗体行走很久、很远的灾...

Read more

阅读的艰辛之十二


余秋雨

 

  在教材编写组听到一个好消息,新华书店即将开放几本“非政治书籍”。

 

  是什么书呢?谁也打听不出来。但这个消息传得很快,大家都在兴奋地等待。

 

  终于,有一天清晨,上海南京东路新华书店外排起了几百人的长龙,因为根据书店工作人员泄漏,这天上午九点钟开门后就会拿出“开放”的书。

 

  一个城市对书的饥渴,这天被我看到了。不管是什么书,与自己的事业有没有关系,都想抢到手,一本也好。

 

  到了九点钟,排队的人已多达二千。

 

  终于开门了,发现只开放了一种书: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这天,那二千...

Read more

5·12文化追问——央视《文化访谈录》专访余秋雨


  马东(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余老师,汶川地震到今天已经四十多天了。废墟还有待重建,烟尘已经散去,但是,它似乎改变了我们身边很多东西,又让我们获得了很多东西。我想问您,这四十多天以来,一直出现在您脑子里的,会是什么?

 

  余秋雨

   当然首先是那些感动了全中国和全世界的画面。不管播出多少次,我都会反复地看。这些画面与我们过去看到过的英雄画面不太一样,里边的人物全是最普通的中国民众,职业、年龄都不相同,数量却很大,他们的反应和表情正是所有中国人都会有的。因此,我从这些画面,重新读解了中国人,重新读解了中华文明。

 

  马东:

  这些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