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许大立

知青出身,教师出身,作家出身,先后求学于四川音乐学院和重庆大学。曾任重庆晚报副总编、重庆经济报总编辑; 高级记者职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工商管理硕士。著有小说、报告文学、散文、影视剧本等各类作品集8本,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已摄制发行。各类作品逾300万字。
  历任《重庆体育报》记者、编辑,《重庆晚报》编辑、主任、副总编辑,《重庆经济报》总编辑等;曾任重庆市建委顾问,重庆晚报顾问,市新协常务理事,散文学会副会长、影评学会副会长、杂文学会副秘书长等。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四川作家协会,曾任四川省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琴痴》、《原罪》,散文集《在春天里回望冬天》、《瑞丽的故事》,影视剧本集《此爱绵绵》,报告文学集《美丽的飞翔》、《烈日下爱在生长》等,电视连续剧剧本《中国远征军》(1995年版、已录制播出)等。中篇小说《听歌人传奇》、报告文学《一曲深情的歌》分别获四川省业余文学创作二、三等奖,散文《春天的故事》获1991年四川散文奖,《钢琴人生》获1998年《人民日报》20年间优秀征文奖,《走入香港深处》获1997年全国香港百年沧桑话回归征文三等奖,获全国报纸副刊连载作品一等奖.其作品还分获庆祝建国40周年和50周年重庆文学奖及首届重庆报告文学奖,第二届重庆文学奖优秀报告文学奖等等。另有作品数十次在重庆市、四川省及全国多种报刊获奖.
另,1979年加入中国音乐家协会四川分会,现为重庆音乐家协会会员;并担任重庆三美(美景、美食、美女)评委会主任,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评委、总撰稿、专家组组长;重庆争光贡献奖撰稿组专家;全国高校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重庆地区评委,重庆首届读书节“三个十佳”评委等。

大风起兮云飞扬—监狱体制改革管窥(上)


  平生从未走进监狱。

  然而,在2007年这个少雨的春天,我终于走入了一座座监狱,走进了那些被书籍或影视无数次描绘过的地方。想象中的牢狱与现实是那么的不一样,是那么令人惊诧,有一种陌生、有一种压抑,甚至有一种恍然,心里想,这就是禁锢万千罪恶之人的监狱么?

  不仅于我,对中国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监狱都是陌生之地,神秘之地。老百姓心目中监狱是什么呢?可以这么说,老百姓心中的监狱,是魑魅魍魉麋集之地,是邪恶与暴力的孪生之地,是暗无天日的污秽龌龊之地!老百姓印象中的监狱,来自民间的口传,来自戏剧电影的演绎。譬如封建王朝的大牢,阴暗潮湿的地狱木笼中蜷伏的死囚;譬如渣滓洞白公馆囚禁...

Read more

在疾风暴雨中裸奔


  天太热,球友小梁建议去打早场高尔夫,说六点开球,三个小时下来,也不过九点多钟,还不误上午的活,又过了球瘾.夏天一到,这重庆还真没法打球,30大几度的,光坐着都热,气都喘不过儿来,甭说打球了!我说好好好,打打打,明早五点起床,六点开球,不见不散!

  昨日凌晨四时就睡不着了.我这人有个毛病,早上有事不用闹钟,到点前准时会醒。怕小梁睡过头了,一个电话拨过去,哪知挨了一顿埋怨,这么早,鸡还没叫呢,你当你是周扒皮呀!小梁早年在建筑队,是个包工头,抓住时机早早从国营企业出来自个儿干,如今已是家财上亿的主儿,这家伙这些年享尽了改革开放的福,开的车换了又换,老婆自然也换了又换,最后是换了不娶...

Read more

创造永远的美丽


  彭水于我,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那句流传了千百年的民谚: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是因为那无尽的高山和贫瘠的土地,以及许许多多到过彭水的人口口相传的故事,你脑海中只留下两个丑陋的字眼:贫穷!

  陌生,却是因为笔者仅仅去过两次彭水。第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末,随作家代表团访问黔江之后滞留彭水,曾在县城住了一宿,与其时的县领导有过短暂的接触。说实话,当时的印象很不好。小小的彭水城拥挤在陡峭的乌江两岸的山壁上,弯曲而狭窄,看不到多少现代化的气息和生机。城之周围群山莽莽,几乎没有拓展的空间与地方……我曾经在心底叹息:老天爷不眷顾彭水,...

Read more

永远的江北城


  数十年前的那个炎热的夏天,我随着我那位参加过辛亥武昌首义的爷爷,从中国东部乘着小火轮溯江而上,拼命从激流汹涌险象环生的大三峡里挣扎出来,回到我出生的这座城市时,我既感到惊奇,又有几分失望.惊奇的是没想到这遥远的西部还有如此规模的城市,竟赤裸裸地耸立于高崖峭壁之上;失望的是城市尽为大江所隔,行路极为不便.那时的重庆不用说桥了,连公路也没几条,要去相邻的区县,必须乘轮渡过长江嘉陵江,小小年纪的我就生出困兽之感,渴望有朝一日回到老家那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去!

  那时我只有九岁,正上小学,听爷爷说我生在李子坝的老刘湘公馆,不到三岁就回老家去了.我家当时住在新华路,远远地看得见两江的风景...

Read more

在我的城市上空飞翔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笔者正值壮年,精力充沛,每日阅批大量文稿之余,还常常写点杂七杂八的文字扔出去,赚点小钱贴补家用。某一日忽然接到深圳特区报的邀请函,说让我以作者身份参加该报创刊十周年庆典。对于我等中国西部的草民来说,这真是一趟美差啊!那次深圳之行的许多细节都记不得了,但某次喝早茶时一位香港朋友的话却记忆犹新。他说,香港男人每日三件事,炒股泡吧乘轻轨……一干人起哄说,岂止炒股,还炒楼花;名为泡吧,实为泡妞;至于乘轻轨嘛,哪是因为开车堵,目标也大,还是为了”炒泡”方便呵!于是满座皆捧腹。

  一席玩笑话让我记住了轻轨这个词。199...

Read more

钢琴人生


  钢琴,是神奇而美妙的,它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和发明之一。在全部乐器家族中,钢琴是最具表现力和创造力的乐器,音域宽,音量大,音色变化丰富,从晚间微弱的蛙鼓虫鸣,到火山爆发式的轰然巨响,以至自然界听不见的人类感情的翻腾起伏,都可以从那些毫无生命气息,呆板排列的八十八个黑白键上淋漓尽致地倾泻而出!

  上述文字是我在自己的一篇名曰《琴痴》的中篇小说里对钢琴的理解与描述。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两代中国钢琴家为艺术献出青春乃至生命的凄婉故事。我在四川音乐学院求学的年月里,曾经见到许许多多非常平凡却又高深莫测的钢琴大师,听到许许多多关于钢琴、关于钢琴家的轶闻趣事,于是我在几年后完成了那部小说;而心...

Read more

李钢请客: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那天市作协主席团开会审定文学奖等等事宜,会毕,诗人李钢忽然拉住我的手说,晚上我请你吃饭!我盯着他的眼睛仔细看,没错,很真诚!我说,行,但我有约,一起吧,你请客,我买单.不行,李钢执拗地说,我买单!TMD太阳真的从西边出来了?我下意识抬抬头,天气很好,太阳倒是在西边,那是因为快落山了!我忽然间明白了,李大诗人是要了却十多年前的宿愿.哈哈,反正今天他领了点车马费,恭敬不如从命,让他请吧!

  我说行行行,你请,你请,你买单!

  李钢是才子,是聪明人,他还有许许多多不好的名声,比如好吃呀,好色呀,开会喜欢闹焉呀,等等等等.这小子书没读几天就跑去当兵,还当的什么海军,其实也就像...

Read more

张者的桃花与桃花运


         张者原先的名字没有这么酷,很俗气很市民叫张波.这小子自幼特立独行,一肚子坏水,记得当年他在西师求学的时候,经常通过他的师兄胡万俊弄一些不三不四的稿子来,妄图蒙混过关.我当时觉悟比他们高,进步比他们快,虽然到晚报时间不长,但因为勤奋,多少还有点才气,所以很快便骗取了领导的信任,把签发稿件大权搞到了手.对于张者那些充斥着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稿子,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要么一刀砍死,要么大改大删,整得这小子灰头土脸,十多年后的今天心中仍然有气,那天从北京打电话来炫耀他又出了一本书叫<<桃花&g...

Read more

看人间千年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卢作孚对于每一位略知中国现代史的重庆人来说,都是一个耳熟能详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更不用说研究中国民族航运业发展史的专家学者了!笔者很惭愧,尽管生于斯长于斯几十年,尽管闻卢作孚之名若洪钟大吕,但对此公的了解却是支离破碎浮于皮面的,只知其创办了民生轮船公司,以其对国家对民族的赤子之心在川江中闯出一条血路,一条活路,成为中国民族航运业的开山鼻祖,成为中国西部民族工业的不二执旗者。而对此公生平及事迹,从未有过深研或探寻,且与我一般的重庆人想来颇多,亦为知其人不知其所以然也!


   &nb...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