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许大立

知青出身,教师出身,作家出身,先后求学于四川音乐学院和重庆大学。曾任重庆晚报副总编、重庆经济报总编辑; 高级记者职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工商管理硕士。著有小说、报告文学、散文、影视剧本等各类作品集8本,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已摄制发行。各类作品逾300万字。
  历任《重庆体育报》记者、编辑,《重庆晚报》编辑、主任、副总编辑,《重庆经济报》总编辑等;曾任重庆市建委顾问,重庆晚报顾问,市新协常务理事,散文学会副会长、影评学会副会长、杂文学会副秘书长等。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四川作家协会,曾任四川省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琴痴》、《原罪》,散文集《在春天里回望冬天》、《瑞丽的故事》,影视剧本集《此爱绵绵》,报告文学集《美丽的飞翔》、《烈日下爱在生长》等,电视连续剧剧本《中国远征军》(1995年版、已录制播出)等。中篇小说《听歌人传奇》、报告文学《一曲深情的歌》分别获四川省业余文学创作二、三等奖,散文《春天的故事》获1991年四川散文奖,《钢琴人生》获1998年《人民日报》20年间优秀征文奖,《走入香港深处》获1997年全国香港百年沧桑话回归征文三等奖,获全国报纸副刊连载作品一等奖.其作品还分获庆祝建国40周年和50周年重庆文学奖及首届重庆报告文学奖,第二届重庆文学奖优秀报告文学奖等等。另有作品数十次在重庆市、四川省及全国多种报刊获奖.
另,1979年加入中国音乐家协会四川分会,现为重庆音乐家协会会员;并担任重庆三美(美景、美食、美女)评委会主任,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评委、总撰稿、专家组组长;重庆争光贡献奖撰稿组专家;全国高校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重庆地区评委,重庆首届读书节“三个十佳”评委等。

美国故事之八:中国世纪


 

 那位夏威夷的台湾女导游,曾经对团友们不看草裙舞、不去海底游颇感失望,团友说,钱都在美国大陆花光了。一个17人的团只有两个人参加她组织的活动,你想想,她的脸搁到哪里去。然而她带大家去游威基基海滩、大风口途中,偶尔提到有一种夏威夷玉石,是火山爆发产生的,一下子提起了几位女团友的兴致。

  女导游终于破颜而笑了。她真正的体会到了中国游客的购买力,也间接体会到了开革开放后中国的实力。那几位貌不惊人的女游客,买走了几千美元的夏威夷火山玉。夏威夷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美丽得就像一个纯朴的少女,天然而无过分的雕饰;夏威夷是热情的,晚上的威基基海滩到处是人,到处是自由而快乐的人,不分人种,不分...

Read more

美国故事之七:旅游箴言


 

 时下有这么一句顺口溜广为流传:“上车睡觉,下车尿尿;一路看庙,景点拍照;回家一问啥都不知道。”一听便知是说旅游团的,虽然有点夸张,但令人忍俊不禁。更有几位老游客妙笔生花,续上几句:“商店必到,掏空腰包,导游窃笑……”

  不论国内国外,团队游已成风气,尤其国人,很少像老外那样背个背包满世界乱跑,风也不怕雨也不怕。东方人喜群居,好热闹,那就组个团、租个车出发吧!的确,自然风景,山水丘壑,各不相同;人文景观,中国庙宇,外国教堂,大多如此,教堂不过是洋庙而已。然而美国行程上的教堂很少。不要误会了,美国天主...

Read more

美国故事之六:市场无情


  

         赌城的游客如过江之鲫,瞪大眼睛打望这个与人类道德和经济规则逆向而行的花花世界。和美国各地一样,赌城也有许多华人经营着餐饮服务一类的三产。最让我称奇的是一位年过半百的东北汉子,每天在酒店里专向中国人推销馒头、稀饭、咸菜,使我们这些吃不惯西洋早餐的中国人大快朵颐。他的早饭价格用美国标准衡量一点都不贵,每套5美元,他就是以这种最正宗的中国式早餐在纸醉金迷的赌城站住了脚,开了店,购了房,养活了一家老小。可见,每年有多少华人要去赌城,又有多少人要吃他的馒头稀饭。


  尼亚加拉大瀑布和...

Read more

美国故事之五:百年赌城


 

 在我去过的城市中,纽约无疑是最富丽堂皇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大都会了。当然,我所看到的纽约是这个城市的华彩部分。时代广场大白天也疯狂闪耀着的叠架在摩天楼上数不清的广告牌,联合国大厦相邻大街上掩映在云霭里的楼群,商业街里不计其数的高档专卖店,无一不展示着金元帝国的实力与霸气。

  香港的城市是一流的,但与纽约比它缺少不可一世的威严;上海是朝气蓬勃的,却没有华尔街的磅礴与奔放;至于重庆,它必须朦胧在夜色里,宏大的楼群中少有标志性的精品,而在白天仔细看,则感觉到建筑师的浮躁和房地产商的急功近利。我不是建筑家,我也不愿引发众怒,我只想说,我们应该多建一些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不要只在狭小...

Read more

美国故事之四:危险人物


 

    应该说,我们整个旅程还是祥和快乐的,除了华盛顿的戒备森严,除了登机时的过度检查,看不到“9·11”以后的美国人的惊恐与悲伤。

  从旧金山飞华盛顿,我被礼貌地请到了一个单独的检查口,被折腾了个够。我很奇怪,我的外表很文化啊,既没大胡子,也没小胡子,还戴着一副金丝眼镜。我的包很小,X光检查也没警报,费得着让我高举双手查遍全身翻箱倒柜吗?更令人尴尬的是那些人还让你脱下鞋子解下皮带把上衣掀开,裸露你并不性感的上腹部。

  后来我才知道,在我们这个小小的团里,有七个人被列为重点检查对象,我就是其中之一。早在入关时...

Read more

美国故事之三:惊弓之鸟


  说实在的,除了纽约曼哈顿,美国的城市建设没给我留下多少特别的印象,一如欧洲澳洲大多数城市那样,以两层别墅型住宅为主,散落在各式各样的地理环境中,不壮观,没气势。何况美国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没有欧洲城市丰富的文化内涵,让你很快就产生一种睡眠感。

  不过话又说回来,美国的文明隐藏在它的骨子里,你看看它那宽阔而平整的高速公路,看看那如洪流奔驰的汽车,再看看美国人说话做事的神情,以及他们的衣着乃至步态,就知道为何他们的总统敢于做惊骇天下的事!然而普通的美国人还是很有礼貌很可亲的,就连飞机上的“空奶”也让你看着舒服,有文化,让你感受到国内空姐们所没有的温馨。
...

Read more

美国故事之二:美国梦


 

 从成都总领馆出来的时候,有朋友告诉我,美国佬对你还不错,给你签的是自由行,有半年的时间足够游遍全美国了,且不必参团。然而我还是选择了参团,原因很简单,如果自由行,我就得自己负责旅行中的一切事务,还会给美国的亲戚朋友添劳添累。大家都很忙,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陪我去逛大半个美国。于是我选择了夏威夷的一家旅行社,由他们安排我在美的一切事宜。这样我就成了旅行团的一员。

  飞机向东飞,实际上是逆时间而动,飞越日期变更线后,我们又回到了起飞当日的早晨。尽管并不养眼但还算殷勤周到的空中小姐往来如织地为越来越烦躁的乘客们端茶倒水,然而漫长的飞行仍然让他们有度时如年之感,不断有人站起来舒展手...

Read more

美国故事之一:向东飞


 

 硕大的机舱里挤满了几百号人,一色的黑头发黄皮肤,除了忙碌的空中小姐。这是美联航由香港飞往美国的波音747班机。登机时的喧闹与兴奋已荡然无存,所有的旅客都蜷缩在自己狭小然而松软的椅子上,或酣然入梦,或捧书苦读,或盯着椅背上的电视贪婪地看。因为是白天,昨晚又在深圳美美地睡了一觉,我睡不着,我的同伴们也睡不着,于是座无虚席的客舱里终于有了声音,绝对的中国人的声音。我想,这更像一架中国人的包机。

  飞机在万米高空向东飞行,脚下是浩瀚无际的太平洋,我的思绪也像那翻腾不息的海水一样漂流开去。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飞往美国?他们去做什么?我很奇怪,不是很难签证吗?不是有恐怖袭击的危险吗?不是...

Read more

大风起兮云飞扬--监狱体制改革管窥(下)


  三、重庆成为“监狱体制改革试点”

  中央下决心改变现有监狱体制的精神迅速传达到地方,有如吹皱一池春水,牵动了各地司法行政部门的心绪,尤其是监狱系统的干警,更是人人引颈,倍加关注。

  据说,当年中央并未把重庆列为试点省市,是市领导主动要求进入的;当时的提法也并不是现在的称谓,而是叫“财政收支两条线试点”。

  我看到这么一份市委办公厅处理笺,上有“特急”字样。这份2002年11月7日由重庆市监狱局上报市委办公厅的文件内容摘要中称,“为加快解决全国监狱系统目前的困难,国务院准备从明年...

Read more

大风起兮云飞扬-监狱体制改革管窥(中)


  二,“邵东事件”震惊中央

  我与许许多多监狱干警有过较为深刻的交谈,无论是年近退休的老狱警,还是21世纪才走入这个行当的年轻人,提起改革前的状况都摇头,都不可理解,而且都提到了2001年3月19日由《中国青年报》披露的湖南邵东监狱事件和大连监狱长谢红军腐败案。

  邵东监狱位于湖南省邵东县砂石镇,直属湖南省监狱管理局。1998年5月,该监狱二监区将方便犯人夫妻团聚的“特殊接见室”交由监区管教股“承包”。“特殊接见室”本来是为人性化教管而设置的,这一“承包&rdqu...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