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于建嵘

于建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兼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曾在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著述有《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中国工人阶级状况:安源实录》和《中国当代农民的维权抗争:湖南衡阳考察》等。

“民心工程”也不能违法占地


河北省安新县白洋淀区为建防洪大堤,计划占用张六村的土地210亩,其中基本农田约187亩。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涉及农用地转用和征用土地的,必须按法定程序报国务院批准。然而,当地政府按照所谓“征地审批的手续十分繁琐,像防洪堤这样的公益工程,可以一边建设一边审批”的“潜规则”,为了加快工程进度,某些人采取“偷梁换柱”的手法伪造村民同意占地的决议书,并采取株连方式动迁,引起群众不满而发生冲突。(4月2日《新京报》)


这是近年被揭露出来的又一起以“民心工程”或“民生工程”为名,无视法律法规,采取各种非法手段侵占农民土地的案件。表面来看,这起案件没有商业利益,是地方政府的“公益工程”。尽管有村民质疑这...

Read more

惊闻老上访户大都成了精神病


北京大学教授孙东东最近表示,“对那些老上访专业户,我负责任地说,不说100%吧,至少99%以上精神有问题——都是偏执型精神障碍”(见《中国新闻周刊》3月18日)。这个说法,对长期关注信访问题的我来说,十分惊讶,直觉上是不能接受的。因此立刻去查找孙教授得出结论的依据,当看到“(老上访户)就坚持他的某一个观点,这个观点就是精神病的妄想症状。他们为了实现一个妄想症状可以抛家舍业,不惜一切代价上访”,我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坚持观点为什么就等同于妄想?是因为“他反映的问题实际上都解决了,甚至根本就没有问题”吗?
  2003年时任国家信访局局长周占顺接受《半月谈》杂志采访时亦指出:“当前群众信访特...

Read more

总理亲自接访又如何?


信访困境是制度性的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指出,“坚持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处理群众来信和接待群众来访制度,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此言一出,立即就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有媒体甚至不远万里来电询问。我的回答是,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接访制度的出发点应是好的,是希望各地领导干部能负起责任来,亲自解决民众的具体问题,以构建和谐社会,但实际效果可能并不一定理想。因为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本身就是一种与现代国家管理职权化原则相背的制度。现代国家最重要的规则之一,就是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这种规则面前,不是处理任何问题,都得主要领导干部亲...

Read more

法学博士不知遇罗克是一种遗憾


近日,有名校毕业的年轻法学博士来访,陪其参观宋庄美术馆,他指着新落成的遇罗克雕像问我,遇罗克是什么人,为什么人们要为他献花?听此言,我深感意外。

像我这样在文革中长大、在文革后上大学的人,大部分是知道遇罗克的。1966年“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血统论风行之时,他写作《出身论》予以痛批,并因此在197035日被判处以极刑,年仅27岁。1979年,此案平反,惨情揭露,震惊全国。

这个出身普通的年青人,之所以让千万人为之动容,是他在那个荒诞年代里独立思考的自觉和能力,是他在无所不在的迫害中表达和捍卫自己观点的热血和勇气,是他在黑暗中仍信仰和追求光明的“天真”。人们在他身上,看到了思...

Read more

支苗们是如何为孙东东辩护的?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支苗最近写了一篇奇文《为什么要为孙东东辩护?》,说是奇文,主要有如下几个地方。

其一,支苗认为,孙东东是在一个专业的语境下发表意见,却被公众放在通常语境下理解,从而产生了误解。而“从精神卫生学的角度看”,“老上访专业户99%以上都是偏执型精神障碍”这句话,并不构成对上访专业户的歧视、贬低,甚至人格攻击。

这样的辩解显然是站不住的。因为,如果支苗认为孙东东是作为专家在发言,那么首先要追究的并非人格歧视问题,而是孙专家拿不拿得出学术依据。因为“我负责任地说”、“99%”这种话,必须得有严谨的调查为基础,公众纳税养活专家,不是让他靠拍脑袋来做学问的。将问题说成 “...

Read more

县政改革请自改变“异地为官”始


最近,我写了几篇有关县政改革文章,其中对现在县乡领导干部的“异地为官”制度提出了批评。在我看来,这种制度作为一种古已有之的治理技术,至今仍然在沿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执政者在治理技术上的因循守旧,不利于地方自治制度以及现代民主制度的建设,应该对其进行改革,其方向是“改流为土”。对于这个观点,引起了一些争论,感到有进一步论述的必要。
  我们知道,所谓“异地为官”,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五十三条之规定,“担任县(市)委书记、县(市)长职务以及县(市)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一般不得在本人成长地任职”。《公务员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公务员...

Read more

当纪委成为了股东,我们还可以信赖什么?


根据有关股市公开信息,四川省纪委、四川省监察厅机关服务中心(以下称服务中心)赫然名列闽福发A、东方银星、中原环保三家公司五大流通股股东之列,今年在股市中可能已收获颇丰。在媒体质问下,四川省纪委有关负责人及时解释道,股票系在查办案件中依法扣押的违纪违法资产,因分散于多个账户,根据省政府领导集中统一处理的意见,办案单位以机关服务中心名义开设账户并完成过户,目前正在按程序办理解缴国库手续。(四川新闻网)

此言一出,倒似乎要感谢他们保护国家财产的良苦用心,但根据以往的经验,这种事后言论常有掩盖粉饰之嫌,现在解缴国库也可能是亡羊补牢之举。不过,即使就把这当“真相”来看,我也仍不敢苟同。

第一,...

Read more

呼唤手抚良心头顶权力的资本精神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但近年来各种矛盾也日益复杂和突出。因此,许多清醒的人一直没有停止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考着国家的走向和中华民族的未来。一些人的注意力和着眼点是放在制度改革上,既总结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和不足,更呼吁更早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这当然非常重要,但制度的建立、改良和自觉遵守都需要以某种思想或者叫精神力量为基础,不能凭空起高楼。卢德之博士的《资本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就代表了寻求社会进步的另一条途径,也就是从人的精神入手追寻我们民族不断强大的思想源流,试图通过建立中国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来化解普遍的精神危机,试图通过建立中华民族的精神支...

Read more

谁在教城管“打人不见血”


“注意要使相对人的脸上不见血,身上不见伤,周围不见人”,北京警察学院教授高峰在其执笔的《城管执法操作实务》中,教导城管如此应付暴力抗法。他在接受采访时称,这是“借鉴公安执法中的一些经验,对执法技巧进行了总结”。
不看执法对象,将普通百姓当成潜在罪犯对待;罔顾城管权限,随意效法享有“合法暴力权”的执法部门,这本“秘籍”因此饱受批评。对于高教授的语录,有论者童大焕痛快淋漓地指出,这是“权力腐蚀知识或者说知识卖身投靠权力”的结果。毕竟,是北京城管看中了高峰的背景,也是北京城管在用这本“内部资料”培训它的干部。那么,究竟是谁在教城管打人不见血?在我看来,并不是高峰教授这些专家偶发奇想,而是他们投靠...

Read more

警惕信访制度的进一步异化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的意见》、《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定期组织干部下访的意见》、《关于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化的意见》等三个文件,体现了中央对信访工作的新思维。它为了解决信访向中央集中等突出问题,总结了近年来各地信访工作的经验,如领导干部大接访,下访,关口前移等,并将其标准化,如定时接访、包案、带案督办等,规定重要信访事项需明确解决时限,并从制度上明确规定了地方党政主要领导的信访责任,并将干部下访工作列入考核目标。这些文件显示了中央对信访的重视和解决信访问题的决心。然而,在我看来,由于这些规定并没有改变原有的信访制度设计和信访问题解决思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