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于建嵘

于建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兼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曾在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著述有《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中国工人阶级状况:安源实录》和《中国当代农民的维权抗争:湖南衡阳考察》等。

农民工是谁家的孩子?——对一个无聊又无耻问题的回答


有一位来自福建的全国政协委员近日提出,“农民工失业将带来失业、社会治安等问题,将他们转移出去,是地方官员的本位主义考虑。”他认为,地方政府不是动脑筋创造就业机会,运用科学发展观思路来管理,而是让其它省份为其创造就业机会。对此,他提出,“谁的孩子谁抱”,其它省份并无义务去帮助消化劳动力。

我不知道这位政协委员是谁家的孩子,但显然这位委员把自己当成了农民工的老子。在我看来,他把失业农民工当成社会特别是劳务输入省的负担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他所提出的失业的农民要由原籍省来消化的主张,恰恰是长期存在的对农民工进行各种地方性限制的地方保护主义的最突出的表现,更是十分有害的。

我们知道,中国一亿多农民工。这...

Read more

剥夺穷人生存权就会同归于尽


现在社会各界都在关注农民工失业和大学生就业问题。无论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议案或提案,还是各级政府的方案和计划,还是专家学者的献计献策,说来论去,达成的基本共识就是政府和社会要为失业农民工和新毕业大学生的就业提供制度性的各类资源。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共识。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如果能按照这个共识来做好各项工作,那些处于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将会有所改善。然而,就在精英们为达成共识欢呼的同时,各地发生的事件及发出的声音却并不那么和谐。比如近日某农业大省的果农手推车被城管暴力踢翻、100斤草莓成果酱;某沿海特区发生的街道综合执法队与街头小贩同归于尽式的冲突,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我们对能否...

Read more

于建嵘:要给非正规就业空间


现在社会各界都在关注农民工失业和大学生就业问题。无论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议案或提案,还是各级政府的方案和计划,还是专家学者的献计献策,说来论去,达成的基本共识就是政府和社会要为失业农民工和新毕业大学生的就业提供制度性的各类资源。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共识。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如果能按照这个共识来做好各项工作,那些处于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将会有所改善。然而,就在精英们为达成共识欢呼的同时,各地发生的事件及发出的声音却并不那么和谐。比如近日某农业大省的果农手推车被城管暴力踢翻、100斤草莓成果酱;某沿海特区发生的街道综合执法队与街头小贩“同归于尽”式的冲突,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我们对能否...

Read more

是什么逼得我们在自己的房里暂住?


    日前,我到一著名网站去讨论“两会”,主持人询问如何看待有代表委员提出“住房落户注册的提议”。一位经济学博士认为,“纯粹从公共政策上来讲,户籍是不能买卖的,购房落户等于买卖了,等于做交易。如果说要过户落户的话倒不如卖户口,卖户口的钱归公共财政,但是购房落户这个收益归了房产商,这违背了公共政策不能交易的原则”,“是一个恶政”。我当时反问道,我都在这个城市买了房子了,你还不让我入户,我只能在自己的房子里暂住,这又体现了什么样的公平呢?  我是不同意为了刺激房地产市场来解决户口问题这种方案的,但是,我认为这样的政策是不是一个恶政,则是一个可讨论的问题。而要了...

Read more

失业农民工无法生存就得自己承受?


日前,与几位地方党政官员讨论农民工问题时,对是否应给农民工失业救济等问题发生了争论。官员们基本一致的观点是,农民工失业了,就应回家从事农业生产或回本地创业,在城里呆着是不明智的,无论输入地还是输出地都很难为这些农民工发放失业救济。而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和有害的,对那些在城镇从事非农生产多年的农民工显失公平。

我们知道造成当前失业农民工不能享受基本社会保障的根本原因,是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这种以农村户口或城镇户口为标志的制度,把一国公民划分为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群体。凡是属于农业户口的人就是农民,哪怕他们在城镇从事非农工作多年也只能称为农民工。只要是农民工,就很难享受基本...

Read more

按下葫芦浮起瓢的“三农”——读李昌平新著《大气候》


李昌平难题

“李昌平难题”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字。
  农村:从1978年开始,历经三十年的城市化,按户籍来算,农民从7亿多增加到9亿多;
  中国:截至2008年底,中国总人口为13亿多,户籍为农民的9亿多;如果中国城市化水平达到如某些发达国家那样只剩10%的农民,那么中国还需要安置8亿农民成为“农民工”或市民(现已有1.3亿左右的农民工);
  全球:世界发达国家人口总和不足6亿;中国、印度与东南亚国家如越南等,这些发展中国家“搞制造”的人总和达到数十亿。
  这是李昌平的最新力作《大气候》中提供的数字,这组数字里就藏着“李昌平难题”。站在中国的角度思考,中国必...

Read more

利益博弈与抗争性政治——当代中国社会冲突的政治社会学理解


在当前中国,社会冲突是个非常现实且敏感的话题。随着改革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社会的各种利益要求日趋复杂和多变,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也不断显现。无论是农村日益增长的土地抗争和工人的维权行动,还是近几年社会泄愤事件的频发,都是明证。从本质上来说,当前中国的社会冲突是一种利益博弈方式,涉及的是不同阶层和民众的具体利益,民众没有反体制的政治诉求。但是,由于其政治上的敏感性,中国的社会科学家多将其视为研究的雷区而不敢涉及。因为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主流的话语体系往往将社会冲突视为社会的“病态”,并在“注意政治影响”的名义下将目前中国社会经常发生的各种抗争活动掩盖起来,将其概...

Read more

公司掠夺农民与政府掠夺一样可怕


  据报道,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和平村在1300亩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将集体经济财产量化到人,并在此基础上成立西安和平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村民变为股民,年终按股分红。媒体认为,这样做会克服长期以来村民自治权与经济决策权合二为一的管理模式以及频繁的换届选举,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稳定性和长远性的缺失等问题(新华网西安3月29日电)。
  应该说,和平村所进行的股份制改革是近年来各地完善集体经济特别是集体土地所有制的探索之一。这一改革的基本思路与重庆当年推行的“股田制”是一致的,其核心内容都是把农村集体土地这一最重要的财产量化到人,作为村民的股份投资进公司。对这种改革争议比较大。有些学者...

Read more

不能用所谓的“社会敌意事件”来误导社会


作者按:2009年3月14--15日,由中国政法大学和京鼎律师事务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社会敌意事件与调控·犯罪学高层论坛”在北京中国社会主义大学文华大厦举行。在这次会议上,中国政法大学皮艺军教授提出了“社会敌意事件”这一概念,并认为瓮安事件、德江舞龙、学生聚会、杨佳这些事件都是“社会敌意事件”。在会议上,著名学者上海政法学院教授严励、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单光鼐等都对“社会敌意事件”概念提出了质疑。我在会上表示在“社会敌意事件”这个用词方面需要特别的慎重,假如用“社会敌意事件”来指称中国的民众的维权事件,就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会议后,有学者在网络上发表了有关会议的评述,产生了一定的...

Read more

群体暴力袭警案何以频频发生


近期群体暴力袭警案频发。据报道,3月23日海南东方市因一学生纠纷,数百人到感城镇政府和边防派出所进行打、砸、烧,导致4间官兵宿舍及部分档案资料被烧,1辆警车、1辆涉案扣押的小汽车及10部摩托车被砸烂烧毁。3月28日晚,西宁市城西公安分局虎台派出所民警在处理一起报警事件中,遭到一伙人的殴打围攻,派出所遭到打砸。3月30日,乌鲁木齐3名便衣民警在押送犯人途中,遇代某违反交通法规横穿马路,鸣笛示意,代某却不避让。民警紧急采取制动措施,交涉过程中双方发生口角,代某煽动周围"不明真相"的群众围攻民警,围观群众达200余人,等等。
分析这些事件,我们可以看到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共同特征。其一,群体...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