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守刚

1971年生,江苏建湖县人。经济学、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专业方向为西方财政理论与政策。法学博士专业方向为外国法律史。

1997.7—2001.6先后任职于君安证券研究所、君安证券上海总部、国泰君安证券上海分公司
2001年7月回上海财经大学任教,就职于公共经济管理学院
2004.9至2007年9月,在复旦大学从事政治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政治。

研究领域
财政学理论、公共生产理论与政策、西方立宪主义史、宪政理论、当代中国政治

经济学和法学博士论文都已出版,分别为《中国公共生产探源与政策选择》《西方立宪主义的历史基础》。

恭贺我的老师曹老立瀛先生百岁寿辰



  与曹老先生通完电话,得知老人家身体安好,甚是欣慰。再过两个月,即农历八月初一,就到他99周岁的生日,按中国人的习惯,该庆祝他的百岁寿辰啦。作为他的关门弟子(1996届硕士研究生),我在此热烈恭贺他一百岁的生日,纪念他浮沉曲折的一生。

  老先生经常感叹,他的一生是失败的一生。我们听了,实在不是滋味。决定他浮沉曲折一生的到底是什么?天意?政治?还是所谓的大历史?不管原因是什么,他的一生,是典型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写照,是这个动荡时代的真实反映。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还是用几个数字来简要概括他的一生吧。

  1:一个硕士学位和一个博士学位。

  老先生16岁...

Read more

西方的自然法学思想是怎样兴起的?


西方的自然法学思想是怎样兴起的?

 

在西方数千年法律思想长河中,“自然法”这一名称被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为不同目的而运用,它的命运也极尽曲折:既曾经被奉上神坛,当作绝对的真理,判断现存法律(实在法)是非的终极标准,受到热情的捍卫,或作为革命的旗号,这是从古希腊哲学、古罗马法学、中世纪神学到启蒙运动一段很长的故事;又曾被视为无稽之谈,给与无情的嘲讽和猛烈的攻击,被边沁(JBenthan,1748--1832)讥为“高烧时的胡说八道”,这主要是19世纪法律分析实证主义、功利主义甚嚣尘上之事。时间进入到20世纪,一度衰落的自然法...

Read more

房价持续上涨将毁灭中国宪政的希望


  房价持续上涨将毁灭中国宪政的希望

  2001至2005年以上海、杭州为代表的城市,房价持续快速增长。在上海内环,几乎找不到单价小于1.5万的房子,即使在外环附近,买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也要60多万,需要普通家庭不吃不喝20年才能买得起。对这种现象,识者议论纷纷,中央政府也不断出台政策进行打压,但至少在上海,至今未见房价下跌的现象。地方政府也或明或暗地支撑着房价,以便捞取将来的高额土地出让金。

  房价不断上涨,危害到底在哪里?一般的议论,集中在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机,会对金融安全乃至宏观经济产生不良影响上,或者集中于房价上涨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上。而我更为担心的是,房价的...

Read more

西欧的市民阶级是如何兴起的?


西欧的市民阶级是如何兴起的?

 

 

西欧自16世纪以来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迁,一般认为是一种内生的现代化的过程,主导这一过程的主体性力量,就是市民阶级(一般称之为资产阶级)。那么,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的市民阶级,又是如何在西欧兴起的?为什么只有西欧地区才产生市民阶级?

如果不过分追究细节的话,西欧社会与政治现代化进程大体可以描述如下:

15世纪前有效的经济增长(新的社会力量第三等级即后来的市民阶级出现)——  1415世纪的文艺复兴(为市民阶级提供思想武器,奠定政治现代化的思想基础)——...

Read more

唐德刚为袁世凯辩护


唐德刚为袁世凯辩护

   

    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隔开时空的距离,一百年后再来看袁世凯,唐德刚有了新的发现。于是,在他的历史名著《晚清七十年》(岳麓书社,1999年,定价28.00元)中,唐老先生为已成定论的窃国大盗(称帝)、卖国贼(《二十一条》)、刽子手(镇压戊戌变法)袁世凯,作有罪辩护。

    所谓有罪辩护,即上述皆为事实,但有可减轻责任的理由,逐一辩之如下:

    1、破坏戊戌变法  光绪皇帝和几位近臣(四个年轻的四品章京、一个言...

Read more

离开价值中国网


    不知不觉,在价值中国网呆了十多年了。当初应叶行昆老师的推荐和李初升先生的邀约,来到这里,自说自话,发些感慨,也和一些朋友做点交流,陆陆续续竟然写了不少文字。前两年,从这些文字中选了一部分,辑成一份小集子《有所思》,自娱自乐,也娱乐部分朋友。

    也有朋友劝我,说这个网站过于冷清,应该离开。但生性疏懒,一旦落定,就想不起离开。再说,个人也不是一个爱凑热闹的人。于是,竟然在这个网站呆了十多年!令自己也吃惊。

   不过,还是要离开了。离开最主要的原因,是在这个实名制的网站,竟然审查越来越严格。本来兴致勃勃写的一些小文,...

Read more

宪政源于人会犯错


  人到中年万事休。按说到这个年纪早该修炼到不动心的地步,可有时候就是对一些幼稚的表演感到恼火。这两天恼火的是,竟然会有那么多所谓的专家对宪政说出那么幼稚的话,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

  如果是装不懂,那没有办法,不说也罢。如果是真不懂,那得说两句。虽然就这个话题,已写了本30多万字的书,似乎没什么可添加的了。但不写点什么,实在无法消除心头之火。最大的火是,宪政怎么会是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不适用于中国?

  宪政无非就是权力的多元安排,以使权力相互独立与相互制约。为什么要做的这样的安排?无非是因为人会犯错误,人所组成的机构会犯错误。由会犯错误的人或机构来行使政治权力,一旦发生错...

Read more

“太阳从不睡觉”


  翻着儿子刚发下来的课本,有一本选录了当年叶圣陶等人所编《开明国语课本》中的一段,自以为童趣盎然,向儿子念道:

  “太阳,太阳,你起来得早,昨天晚上,你在什么地方睡觉?”

  谁知七岁的儿子,低着头玩ipad,不屑地回答说,“这谁不知道,太阳从不睡觉,晚上去照西半球了。”

  顿时无语……

  是啊,对叶圣陶那个年代的小学生来说,太阳东升西落可能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而对今天的小学生而言,这已不是个问题——太阳从不睡觉。

  其实,现实中有多少问题,提问者自...

Read more

道德的三个世界


  在2011年的中国,有过一场关于道德的争论。一种意见认为,在当今的中国,“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这以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为例。特别是因腐败案频发而使民众对公职人员的道德评价普遍极低,更为加强这一判断提供了印证。另一种相反意见则针锋相对,主张从主流上看,中国人呈现了良好道德风貌,并以经济建设、重大活动和应对自然灾害等过程中中国人的表现为例,同时认为密集的反腐行动本身说明官场主流道德是健康的。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