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钮文新

1990年进入《中华工商时报》做文字记者同时兼职摄影,1992年开始专业从事证券金融报道至1994年,此间获全国、地方性新闻奖各两次。1994年至1996年任《中国市场经济报》编委、副总编辑;1996年至2001年在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做编导,并作为总编导制作大型系列片《走进国债》、《金融风暴》和《资本市场》。2001年进《财经》任金融首席编辑;2002年5月进《财经时报》任副总编辑,主持金融报道。后担任《财经时报》总编辑。现为中国金融网总编辑。

美国再印钞也是“救急救不了穷”


  北京时间9月21日和22日,美联储最长的一次议息会议将备受关注。人们期待着,美联储给出救援美国经济的新方案。是不是会有QE3或变相QE3?除此之外,美联储还有什么其它的办法?

  没办法。谁让美元依然是世界无可争辩的储备货币?这件事改不了,这个世界的经济命脉就不可避免地被美联储政策牵动。

  美国人今天担心的是“衰退”,而不是“增速放缓”或者“增速不如预期”。现在,美联储在讨论的不是要不要放松的问题,而是该如何放松的问题。

  从8月份议息会议声明看,除明确维持0至0.25%低利率至2013年中...

Read more

美国还会印钞


  北京时间 9月21日和22日,美联储最长的一次议息会议备受关注。人们期待着,美联储给出救援美国经济的新方案。是不是会有QE3或变相QE3?除此美联储还有什么其它的办法?美联储的所作所为会有怎样的效果?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在牵动着世界的神经。

  没办法。谁让美元依然是世界无可争辩的储备货币?这件事改不了,这个世界的经济命脉就不可避免地被美联储政策牵动。作为中国以及世界所有国家、甚至包括欧洲和日本在内,恐怕谁都不希望美国继续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恨不得它们立即停止采取任何放松货币的措施,甚至紧缩一点才好。

  但这可能吗?从现在的情况看,从投资到消费,从制造到就业,&helli...

Read more

美国复苏靠实业还是靠赖账


  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达沃斯论坛上指出:美国当前遇到的是国债评级降低、赤字巨大,但科技创新能力强,整体基础好,如果政策得当,是有条件复苏的。

  这是中国的期待。这句话或许包含了两层含义:

  其一,美国必须放弃执行了30年的“债务经济模式”,停止无度借债拉动经济的增长方式;其二,美国经济必须由科技端出发,发展高端制造业,从而走向经济振兴。

  可能吗?

  今天的美国尽管是民主党执政,但真正的掌舵人却是共和党。30年的“债务经济模式”,30年的贫富两极分化,已经使民主党赖以生存的中产阶级阵营显得十分虚弱。
...

Read more

A股“好恶心”


  看中国股市一年多的表现――无语,但“好恶心”恐怕是绝大多数股市投资人、尤其是中小散户投资者的共同的感觉。一场金融危机,一场债务危机,一场可能即将到了经济萧条,美国股市“咋地没啥地”,但中国A股却惨不忍睹。今年8个月之间,市值损失3万亿、10%,而股民的损失更达人均4万元。  

  “市道”如此艰难,连纳斯达克的副主席都不理解,甚至呼吁“中国政府应对帮忙提振中国概念股的信心”。中国这是怎么了?人们当然要问,而且有权问责。

  股市的下跌发生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

Read more

欧元危在旦夕?


  欧洲央行主导,五大银行联手向欧洲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这实际等于承认了欧洲银行系统美元短缺的事实。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策,而美元大规模投放的结果,大宗商品价格会不会上涨?美国用什么手段压制物价也是关键性问题。否则,全球CPI上涨一样会抑制需求,使经济走向萧条。

  更为关键的是:如果欧美不能重新恢复制造业的活力,那整个发达经济体,就算没有“滞胀”之忧,也会落入“流动性陷阱”。这很可能是世界未来最大的问题。

  我们今天说欧洲的问题,以后再分析“全球流动性陷阱”的问题。

  乔治&middo...

Read more

人民币不该无“锚”


  9月6日,瑞士央行采取强硬措施,为瑞郎兑欧元汇率设置了1:1.2的底线,并发表声明称:“目前瑞郎大规模高估对瑞士经济造成了严重威胁,还带来通缩的风险。因此瑞士央行希望瑞郎大幅持续走弱。”同时还十分强硬地指出:瑞士央行已经做好“无限量”购买外汇的准备。

  对此,国人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抑制瑞郎升值”,同时实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上。其实,更值得关注的是:此举意味着瑞士放弃了所谓“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而采用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同时,瑞士央行为瑞郎寻找一个&...

Read more

紧缩过度将引爆危机


  尽管货币市场利率的回落现实商业银行短线资金相对充裕,但“十一”长假前的“例行宽松”仍然让人们不敢相信“银根就此松弛”。与此同时,市场交易量持续萎缩。从8月份的数据看,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累计成交18.76万亿元,日均成交8158亿元,日均成交同比下降14.3%。

  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短线资金的余缺问题。短线资金的紧张,一定意味着中长期资金更紧;而短线资金不紧,并不意味着中长线资金宽裕。说白了,就是银行贷款过紧的问题。这个过紧当然不是指国有企业贷款紧张,而是指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有人...

Read more

人民币不该无锚


  9月6日,瑞士央行采取强硬措施,为瑞郎兑欧元汇率设置了1:1.2的底线,并发表声明称:“目前瑞郎大规模高估对瑞士经济造成了严重威胁,还带来通缩的风险。因此瑞士央行希望瑞郎大幅持续走弱。”同时还十分强硬地指出:瑞士央行已经做好“无限量”购买外汇的准备。

  对此,国人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抑制瑞郎升值”,同时实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上。其实,更值得关注的是:此举意味着瑞士放弃了所谓“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而采用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同时,瑞士央行为瑞郎寻找一个&...

Read more

中国不能充当“殉葬品”


  宏观经济数据没一个好看的,经济增速在进一步回落,而且已到失速的临界点。更重要的是,我们看不到央行任何“悔意”,还在为紧缩政策找寻借口,甚至不惜修改统计方式(M2+)继续造孽!

  M2增幅低至13.5%,M1增幅也只有11.2%,这是什么概念?接近2003年之前,中国经济通缩时的增长率。尽管央行认为这样的数据失真,大量理财业务未被计入商业银行的存款,但这样的解释好像说不过去。

  我们的看到的情况是,M0增长14.7%,而人民币存款增长15.5%。如果M2=MO+存款(活期和定期),那为什么“因变量”增幅会远远小于&ldqu...

Read more

为中国赢得优质资本机会


  金融危机之后,道琼斯工业指数最高涨到12800多点,并在这个位置上连续“三次做顶”,而后大幅下跌。当然,目前已在11000点附近宽幅振荡,这是筑底?还是下跌中继?各种分析都有,但依我看,情况很不妙。从大格局上看,12800相对于2007年10月中旬的14200点而言,已经形成了“次高点” 位置。期间相隔4年之久――跨越了一场史所罕见的金融危机。

  这样的图形让我想到了1929 年。其实,股灾之后美国股市在金融财团的救助之下,在1930年也曾恢复到了接近1929年高点的位置,但此后却一泻千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