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从升值压力到贬值压力,中国的经济增长动力从强劲到被国际势力唱空,经济政策从控制物价、抑制增长到放弃物价控制、保增长……迅速的变化似乎就发生在一夜之间。
为什么会这样?
表面上看,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基本已成定局,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面临“突然熄火”的风险:外贸,已经公布的数据表明,外贸出口增长迅速回落至个位数,几乎是自由落体般的下跌;内需,在房地产这个投资主力即将灭火之际,所有传统产业的投资都面临停顿,而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投资风险巨大,股市的下跌也为其融资添置了障碍;消费,房地产和汽车销...
作者文章归档:钮文新

怕的就是货币需求乏力
央行数据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82.55万亿元,同比增长12.7%,比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8.14万亿元,同比增长7.8%。现在的问题是:货币供应量增速这样的回落是因为央行11月份进一步主动紧缩的结果?还是货币需求下降自然的结果?
我担心是后者。因为,11月份我们已经看到了“货币政策从紧缩到中性”的转变,而且11月央行净投放现金738亿元。而且,贷款投放5622亿元,低于市场预期。这恐怕必然使全年贷款低于7.5万元的年初计划,估计要低3000亿元上下。
实际上,从媒体今天的报道看,大多数专家已经意识...
美国掠夺全球资本
资本至上”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理念,它们深知资本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也深知没有资本的聚集效应美国不可能恢复。这是太常规、太浅显的道理了。而我们中国好像不以为然,否则绝不会任由股市下跌,漠视资本定价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资本至上”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理念,它们深知资本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也深知没有资本的聚集效应美国不可能恢复。这是太常规、太浅显的道理了。而我们中国好像不以为然,否则绝不会任由股市下跌,漠视资本定价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说句老实话,中国股市现在的情况要是放在美国,从上到下早都急了,它们绝不会允许股市自由落体,绝不会...
让货币政策回归“被动地位”
当经济已经出现问题,已经走软的时候,货币政策的积极毫无意义,它只能使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因为,经济前景不明朗或者暗淡的时候,企业不愿意投资扩张,甚至生产萎缩,所以它们根本不要贷款,那投放货币给谁呐?
因此,现在中国的货币政策绝不能过于主动,只需“中性偏松一点”足矣。让货币政策变成一种被动性政策,跟随积极财政政策,需要多少给多少,处于满足供给的状态,而不是主动的投放。
其实,这样的政策早就该是如此。包括2009年下半年开始,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中性,如果要是不希望经济增长太过火,防止通胀预期失控,只需让财政政策适度退出,将“铁...
“中国崩溃论”背后的争夺
巨额的货币投放又开始了。
11月30日,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加拿大央行和瑞士央行六大央行宣布,将对全球金融系统提供流动性采取联合行动,在12月5日下调现有美元流动性互换费率50个基点。
当日六大央行联合发表声明指出,各央行的联合行动旨在缓解金融市场的紧张形势,扶助全球经济增长。各国将建立临时双边互换安排来提供流动性,新的货币互换额度将持续到2013年2月1日。六大央行的联手行动旨在减轻金融市场压力。
此次行动堪称壮举,史所罕见。其实,从意大利申请救援开始,欧元区是否可以完整存续的问题已经日益凸显;随后,欧元区最重要的两大救援国&mdas...
中国股市行情错位
一场畸形的宏观调控已经使中国股市的行情发生了重大的错位。
投资者都在期盼货币政策转向。现在看,转向不成问题,但问题是晚了。我认为,最后的最佳转向时机是今年6月份。错过最佳转向时机的结果是:进行反向修正的成本非常大。不仅是政府需要支付巨额成本,同时,股市投资者也必须支付巨大的成本。过去股市过度下跌是成本,未来死去活来的折腾更是成本。
为什么未来可能会“死去活来”的折腾?
第一,过去紧缩过度的货币,要转向投放(包括定向投放)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它一定是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对股市而言,资金充裕的预期和资金实际充裕程度之间会有落差。这个落...
央行在为下调存准率铺路
为什么货币政策根本解决不了结构性问题,而金融方向的管理者还要拼命强调结构调整?这让人费解。要知道,拒绝放宽货币的结果,必然是人民币币值坚挺,必然是内需经济受到进一步压制,必然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失速”状态。
下调存准率0.5个百分点就意味着3500亿元资金的投放,这样的投放,短期看当然显得“过猛”,所以在下调之前通过央票发行先回笼一些,恐怕也是央行操作的常态。实际上,过去历次上调法定存准率时,我们也都会看到货币市场央票反向操作———放出适量的货币,然后再上调存准锁定更多的货币。
...
巴西经济严重失速
刚刚公布的巴西第三季度经济增速为“ 0”,这是号称可以顺利摆脱金融危机阴影,并走出独立行情的“金砖四国”中,第一个“经济增速归零”的国家。的确,去年巴西经济表现十分亮眼,GDP实现了7.5%的增长,但就在一夜之间,情况就突然发生了逆转。今年第一季度,巴西实现增长仅为1.3%;第二季度,GDP增长0.8%;第三季度“0”。
这是典型的经济失速。巴西财政部副部长内尔松·巴尔博萨22日不无伤感地承认:除欧债危机和美国增长乏力的因素外,巴西经济减速还缘于“政府...
关注政策基调重大变化
穆迪宣布法国的评级可能遭到调降,在我看,这不是“可能”而是“一定”;美国“驴象两党”争议降低财赤问题无果而终,在我看,美国向着债务违约方向又进一步。一切迹象表明,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的判断--全球经济二次衰退,金融危机最终以大规模的债务重组结束――正在变成现实。
当然,对于国内经济我依然坚持原有的判断:面对必然衰退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国政府如果不是采用适度宽松的政策去“扛”,而是采用紧缩政策去“抗”,那中国的内需会受到严厉压制,搞不好经济会突然“失速...
美国继续拔高中国CPI
美元指数上升,石油价格暴涨,这意味着什么?
同时,人民币升值的问题突然变得异常尖锐,这又意味着什么?
这是一套“路数”。中国货币政策之所以可以从紧缩转向“中性稍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CPI开始掉头,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之所以在G20和APEC会议上不断呼吁发达国家管制大宗商品价格,抑制投机炒作,实际上是中国已经明确认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物价和生产成本压力。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大宗商品价格的稳定,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就不可能有稳定的CPI,也不可能有“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