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朋友小聚,酒兴正浓时,一位退休前当过企业领导的老毕,眉飞色舞地讲起了他在位时的辉煌业绩。这时,邻桌一位中年汉子,转过身来拍了老毕一下肩膀,高声道:“嘿,这不是老毕吗?”老毕回头一看,立刻拉下脸,厉声道:“你小子见出息啊!老毕是你叫的吗?”那汉子一脸的茫然,自语道:“你不是老毕吗?”那桌一位认识老毕的人赶紧过来打圆场,对那汉子说:“他过去不是你的厂长吗?连你爹对他都毕恭毕敬,你怎么可以这样放肆!”那汉子还不服气,自言自语:“那不是过去吗?&rdqu...
作者文章归档:娄荫池
一次朋友小聚,酒兴正浓时,一位退休前当过企业领导的老毕,眉飞色舞地讲起了他在位时的辉煌业绩。这时,邻桌一位中年汉子,转过身来拍了老毕一下肩膀,高声道:“嘿,这不是老毕吗?”老毕回头一看,立刻拉下脸,厉声道:“你小子见出息啊!老毕是你叫的吗?”那汉子一脸的茫然,自语道:“你不是老毕吗?”那桌一位认识老毕的人赶紧过来打圆场,对那汉子说:“他过去不是你的厂长吗?连你爹对他都毕恭毕敬,你怎么可以这样放肆!”那汉子还不服气,自言自语:“那不是过去吗?&rdqu...
近日从网上搜索到几篇外国人关于老年人生活及观念的文章,其中有一篇题为《美国人的年龄观》尤其引人注目,读后颇为感慨。
文章说,在美国,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脸上有皱纹、肥肥胖胖、大腹便便的老年人。然而除了行动迟缓外,他们的面部表情是欢乐的,语言动作是风趣而幽默的。毫无疑问,乐观风趣,是美国老年人年轻的秘笈之一。而全社会对老年人的一视同仁,更是他们自立自信的根本所在。
在美国,大多数用人单位,都觉得老年人诚实有经验,用着放心可靠。所以,在招聘员工时,年龄要求只有年满18岁的下线,而没有上线。哪怕你是80岁的老人,只要你愿意做,而且能做得很好,用人单位就会...
去年,从《辽宁老年报》上,看到该报总编辑李元同志《读“孙奇日记—政协工作八年纪事”》的文章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特别是其中写孙奇同志应邀在昌图参加“研讨会”的一件事,读后深受教育,颇为感慨。
辽宁省老领导、省政协原主席孙奇同志是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多年来尤以惯讲真话、敢讲真话被人称道。经过“文革”的“洗礼”后,人们对讲话有了很多讲究,说空话、套话、假话、废话的人多了,而讲真话,说实话,却成了一件难事,特别是领导干部们。而孙奇同志却不改初衷,始终坚持...
男人三情
——为情人节而作
近日网上风传一则流行语:老婆是大树,千万要抱住;情人是小鸟,千万别喂饱;老婆是个宝,她吵你别吵;情人是小草,谁拔跟谁跑;都说红颜好,不吵也不跑,就是不好找。读后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词典上说:爱情,是男女相爱的感情。毫无疑问,男人对上述三种女人的三种感情都属于爱情的范畴。具体点说,那就是男人的“夫妻之情”、“情人之情”、“红颜之情”。姑且将其归纳为“男人三情”。
毫无疑义,夫妻之情,光明正大,相依相携,登堂入室,相亲相爱。&ldquo...
有个寓言说:一头驴掉进了很深的废弃的陷阱里。驴的主人权衡一下,认为救它上来不划算,就扔下它走了。每天,照样有人往里面倒垃圾,驴很生气,觉得自己真倒霉,主人不要它了,每天还有人往里面倒垃圾。可有一天,它实在饿了,就在垃圾里寻找能吃的食物。肚子不饿了,它突然觉得还有生存的希望,于是它决定改变自己生存的态度,顽强地活下去。此后,它每天都把垃圾踩在脚下,而不是等着被其淹没,并不断地从垃圾中找些食物来维持自己的体能,终于有一天,它重新回到了地面上。
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几乎每个人都有抱怨,抱怨你的怀才不遇,抱怨你的仕途不顺,抱怨你的财运不旺,抱怨你的工作不如意,抱...
搬上新楼,我只带来两盆吊兰,一盆放在厨房里,一盆置于寝室南窗前。记得郑板桥有句诗: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说的是居室再小,只要主人品德高尚,情趣自然高雅;花再少,只要散发花香即可。本人居室不大,品德也谈不上高尚,当然也就不敢称雅;室内只有吊兰两盆,平淡无奇,也称不上香。但对于这两盆简直称不上花的吊兰,我却情有独钟。
吊兰,顾名思义,就是吊起来的花草。有人称其为“空中仙子”,叶子修长、翠绿,叶片中有一条白色的茎。浓密的条形叶子沿着花盆的沿儿往外斜垂着。过一段时间,它的枝头便绽放出一朵朵雪白的小花儿。吊兰的小白花从春季一直开到初秋。当...
人活尘世间,虽然都想洁身自好,但却很难做到清心寡欲。各种难以抗拒的诱惑,诸如物欲、美色、美食的诱惑,懈怠、堕落、沉沦的诱惑,林林总总,纷至沓来,让你防不胜防。诱惑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直指我们内心的最软弱处,也是我们人性的最薄弱处。那么,对待各种诱惑,我们是否就得随心所欲,无可奈何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清道光年间,刑部大臣冯志圻,酷爱碑帖书画,但他却从不在人前提及,赴外地巡视更是三缄其口。一次,有位下属献给他一本名贵碑帖,冯至圻原封不动地退回。有人劝他打开看看无妨,他说:“这种古物乃稀世之宝,我一旦打开,就可能爱不释...
这几天,只要打开电脑,总能收到一些热心网友的圣诞祝福。一张张图文并茂、喜气洋洋的声乐电子贺卡,让我在寒冷的冬天受到异样的温暖。我这才发现,原来“圣诞节”快到了。大街上,街道两边的店铺门口都摆着五彩缤纷的圣诞树,树上挂着各种精美的小礼物,造型憨态可掬的圣诞老人在向来往的宾客赠财赐福,我这才感到节日的气氛已经很浓郁了。
“圣诞”这个词,我是从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知道的。小女孩在火柴的亮光里,看见了一棵美丽的圣诞树,树上挂满了精致的礼物,还有数不清的蜡烛,那些蜡烛温暖着小女孩冻僵的小手。烛光中,小女孩看见了妈妈、奶奶...
民众为什么要信“内参”?实际上这是群众上访无门的无奈之举。想想看,如果群众上访能够及时得到接待和处理,那他们还会盲目地花钱去求助“内参”吗?现在,上访难,难于上青天!各地(包括县以上政府)在北京都有专人坚守、防范上访人员,往往是,你刚到北京,情报就过去了,还没等你到中央有关部门,你就被拿下了。所以,有的老百姓说:“过去是穷人冤死不告状,现在是老百姓屈死别上访。”
关于司机和教师不负责任,使幼儿在专车上被遗忘而死亡的事件早已不是新闻。可类似的事件却仍然在继续。这是为什么?很显然,就是对草菅人命的当事人处罚太轻。如果不是按照“过失致人死亡罪”,而是按照“故意杀人罪”去量刑,看他(她)还敢不敢那么拿人命当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