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毛彦民

一个人的命运,由一个人的习惯决定。一个人的习惯,由一个人的行为决定。一个人的行为,由一个人的感觉决定。一个人的感觉,由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一个人的心态,由一个人的观念决定。一个人的观念,由一个人的思维方法决定。 所以,一个人的命运,最终是由一个人的思维方法决定。 解放思想工作室,通过大道思维训练,帮助客户解除学习、工作、生活中各种困惑,明确人生的方向,智慧地面对历史、现实与未来,摆脱压力、抑郁、失落、迷失、恍惑等等各种心理上,精神上、思想上的痛苦与烦恼,自信、清醒、幸福、快乐、自由地享受现实生活,并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创造人生的奇迹。

主要著作:
《大道揭密》
《送你一方宝玉》
《天使论语》

论思维方法(三)


 

5
 
    有句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很多人在知道自己要死了的时候,会悟出来,原来自己一生所执着着的观念或原则,在生命的现实面前是那么的荒唐可笑。这时候他们会发现,当人死了之后,自己一生中苦苦执着的那一切,已经都不再那么重要了。于是他们才恍然大悟。然而这时候,他们的生命已经剩下最后一口气了。
    比这些人幸运的是另一些人,他们在自己人生的经历中有过了起死逃生的经历。那一次的与死神会面,使他们变得不再执着。幸好,他们没有死,这使得他们以后能在较长时间的生命中,...

Read more

论思维方法(二)


 

3
 
  有些人是观念的主人,有些人是观念的奴隶。有些人有时候是观念的主人,有时候是观念的奴隶。
  在圣智之人面前,观念就只是他的奴隶,完全是为了他的幸福生活服务的。如果某种观念不能给他幸福和成功,阻了他幸福或成功的路,他就会一脚把它踢开。如果某种观念能够使他幸福,他又会死死地抓住不放。
用毛主席的话来说,“我是秃子头上打伞,无发(法)无天。”事实上,他并不是完全无法无天。有法没法,取决于这个“法”在他的成功和幸福路上起什么作用。能起好作用就时,心里就有这个“法”,不能起好作用的...

Read more

论思维方法(一)


  论思维方法

  

  1

  

   因为坚持某种观念而舍身赴死的人,或因坚持某种观念而伤死另一种观念的人,都是没有道的人。这两种人都有可能会锐变为恶人。

  圣人有道,绝对不以某种观念为不变的真理,也不以某种观念为必然的谬误,对于他们来说,所有的观念,都只是真理的一部分,或者从任何一种观念都有其局限性来看,也可以说,任何一种观念都是谬误的一部。人若死守某种观念,那个观念就可能会是他变恶的根。

  

  2

  

      有个朋友问我,逆来顺受的人智慧就高吗?农民工是典型的面对现实而逆来...

Read more

无极(4)----大道揭密结束语


 

第十六章顿悟的人生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夫唯不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最智慧的人得了道,就会严格地照着去做。普通的人对道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似知非知。时而能守大道,时而又脱离大道。愚蠢的人听到说大道,就会高声大笑,因为他自以为顿悟了。为了证明给别人看,所以才会大笑。似乎他这一笑,就能说明他是个大道高手儿了。
 我所讲的大道的确很容易明白,也很容易执行。但天下的人却没有几个人能人...

Read more

无极(3)


点击此图下载全书
 
 
 
第十五章 得道的意义
 
第一节:社会和谐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人类遵循于大道,就没有战争发生,战马闲着没事做,只好用来耕田。人类背道而驰,就会频发战争,就连怀胎的母马也要参与战争,在郊外的战地生下马驹。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如果你能执天之道,万事万物都会顺从于你。顺从于你就不会伤害你,你就能生活得安定平和。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以大道来管理天下,百姓就不会再有造乱的...

Read more

无极(2)


点击此图下载全书
 
 
第十四章、什么是失道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人们之所以会以仁义为道德导向,是因为大道被废弃不用。社会之所以会欺诈成风,是因为人们失去了大道智慧。人们倡导孝慈,是因为人际关系不和谐。社会呼唤忠臣清官,是因为政府昏乱无道。
换一种说法或许更有助于我们来理解老子这些话里的本意:大道行于天下时,仁义就会出于自然。百姓安居乐业的时候,民风就会纯正朴实。人际关系和谐的时候,孝慈就会顺理成章。国家安定团结的时候,群臣尽是忠良。
大道被废止,则物欲横流,大道被废止,则六亲不...

Read more

无极(1)


点击此图下载全书
 
下部 无极
第十三章 什么是得道
 
一、得道的标志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如疵(平声)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合音),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经得道了,下面这些问题,可以作为检测的方法和标准。
营是客观存在,魄是主观意识。主观意识要依懒于客观存在,你能做到不让它们分离吗?
让意识和行为完全顺乎于现实,不受任何成见的羁绊,你能做得像婴儿那样吗?
玄览是指人的内心,相当于电脑的内存和硬盘,内心里不切实际的杂念...

Read more

人之道(5)


点击此图下载全书
 
第十二章 无为以执天之行
 
第一节 执天之行的方法
一、冲气以为和
所谓执天之行,就是老子所说的“冲气以为和”。通俗地说,就是在顺应客观实际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行动。
“冲气”,就是根据对阳和阴,即现实和现实发展变化的各种可能性、必然性、现实性等的认知,做出最后的选择,采取最后的行动。
拿我们在第五章,“虚静以观天之道”里关于森林的故事为例,鸟叫,森林厌烦了鸟叫,这是阳气,可以把鸟赶走,这是阴气。森林把这两者结结合起来,最终把鸟儿们都赶走了这个行动,就...

Read more

人之道(4)


 

点击此图下载全书

第十一章:虚静以观天之道

 

第一节  什么是观天之道

1、观天之道的步骤

通常,我们总是先看清了道路,然后才在道路上行走。观天之道,就是看清楚天道的情况,然后才好执天之行,使自己正确地走在大道上。

那怎么才能正确而有效地观天之道呢?

老子曾经感叹说,“吾道甚易知,甚易行。”但是事实上呢,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而是“天下无人知,无人行”。

有很多人研究老子,但却没有什么人能说清楚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德。一谈到这个问题,他们就会认为,所谓大道,是不能说...

Read more

人之道(3)


点击此图下载全书
 
 
第十章 慈爱是实践玄德的动力源泉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谓早服道;早服道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之母,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治理国家,管理百姓,最重要的是要懂得爱惜资源,善于有效地使用资源。只有懂得爱惜资源,善于有效地使用资源,才会真正地在行大道的过程中畅行无阻。行大道的过程,就是在积累构成玄德的那些基本能力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一个人有了构成玄德的基本能力和行为习惯,生活中就可以无往而不胜了。一个人如果能够在生活中做到无往而不不胜,就是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