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崔长林

发现了“规律产生于场并在场的作用与制约下形成”的规律——规律形成的规律;发现了“质量是能量的聚集,能量是质量的耗散的规律,质能聚散产生各力”的现象,揭示了“物质生成与湮灭定律”等。在地震学研也有一定建树,提出“地震天成”的思想,揭示了广义地震律(地震生成与衰减规律);破译了“史前物质”和“第一推动力”产生之谜;经济学有《资本场论》上、下卷,《广义场论》上、下卷,《意识场论》、《经济场论》、《价值场论》,《量子经济学》上·中·下卷,《裂变经济学》、《逆变经济学》、《逆变管理学》、《逆变管理法》、《经济交换律》、《聚变经济学》、《管理场论》、《广义制度经济学》、《原理经济学》等;发明有《经济危机疫苗》、《企业亏损疫苗》、《亏基核算法》、《腐败疫苗》软件。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电话01087247353

经济学为啥蔑视诺贝尔物理学奖?《量子经济力学》第04章·第08节《经济质量与经济能量》


 

 

《量子经济力学》

 

上卷

 

 

04

经济质量与经济能量

 

08

经济质量与经济能量

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事物不管有多少种风情,但却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质量,一种是能量。经济事物、物质是否可以逃脱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经济事物也是一定质量、能量关系的表达。或许有人说,既然经济是关系,那它就不能用质量或能量来表达。其实,这也是种错误的认识。关系是什么?难道就不是质量、能量的关系?试问关系是怎么形成的?如果不是一定质量、能量的表达,又怎么会有关系的形成?难道...

Read more

我们的世界存在大量反经济物质——《量子经济力学》第04章·第07节《经济联系与经济物质》(2)


 

《量子经济力学》

 

上卷

 

 

04

经济质量与经济能量

 

二、什么是经济物质、反经济物质?有什么本质体现?

之所以要在上述首先介绍、阐述、区别经济联系和反经济联系,是想告知读者有以下客观事实的存在:在物质形态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意识可以相对决定物质并使它们具有不同的、性别相反的经济性质,表现为经济物质与反经济物质的区别与联系,或者说同样的物质之所以会具有经济物质、反经济物质两种性别,完全是一个意识决定物质的过程。如果联系不好,经济物质就会变成反经济物质了。

(一)什么是经...

Read more

经济意识决定经济物质论——《量子经济力学》第04章·第07节《经济联系与经济物质》(1)


 

《量子经济力学》

 

上卷

 

 

04

经济质量与经济能量

讨论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经济质量、能量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对它们进行比较科学而准确的经济质量与能量的量化,是为了能够获得一个比较科学而准确的经济事物、物质的未来。这些内容由于十分地广泛也十分地复杂,所以笔者为此专门创立了一门具有管理学性质的经济学,它的名字叫《理论经济计量学》。而它与传统经济计量学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其研究对象不是历史而是通过历史求证未来!

笔者经常长期的研究发现,之所以会有“测不准关系”的存在,...

Read more

仇德辉是在自己抽自己还是……?


 

在咱们的《价值中国网》,说起伟大的仇德辉先生来,可以说没有不知道的。至少,在不久前的《价值中国》编辑推荐的文章中就有《〈统一价值论〉绪论》这篇文章。我不知推荐这篇文章的编辑是否还是两年前的那位编辑,否则他真的是有点问题了。大家或许还记的两年前,笔者与仇先生发生的那场争论——关于“劳动”是否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为此,还有许多先生,加入到了这场争论的行列中。

 

是“劳动价值论”还是“统一价值论”?

 

仇德辉是一位誓死都要坚持...

Read more

卖肉现象与大学生创业新路径


 

——为大学生走进超市、菜市场而心动

 

已记不清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记得有位北大中文系“高才生”毕业后回家乡干起“卖肉”的营生。后来,这则消息被媒体披露,顿时激起千层浪。事件发生后,笔者曾为这位“不幸”的大学生不平,而最近随着又一件事情的发生,笔者的态度竟然发生了180度的急转弯。“卖肉现象”是否可以说明以下事实:第一,我们的教育体制已经与实践脱节;第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将成为政府、教育部分必须解决好的事;第三,过剩的大学毕业生已成为一种...

Read more

糊涂人搞理论,聪明人做企业


 

——经济学人有率先成为富翁的必要

 

 

这是个已困扰笔者许久的问题——作为经济学人,是否有率先成为富翁的必要。有人说经济学人是玩理论的,没有率先成为富翁的必要;而我却要说的是,作为经济学人,如没有成为富翁的本事就缺乏经济学人的资格。试想,一个连贫穷都不能摆脱的人拿什么证明自己?经济学原理难道不需要证明?就凭你是大学教授?就凭你是政府官员?就凭拥有一套自以为是的、骗人的经济理论?

 

 

经济理论创新没用?

 

或许有人会说:经济理论需要社会实践的证明,但未必...

Read more

论“知识”成为“资本”的前提


 ——兼论“物质资本”与“非物质资本”的区别与联系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知识资本”这个范畴。我想,这一范畴的提出者或许是位缺乏知识的人——能够体验到知识性重要的人。而事实上,有知识的人大抵都很贫穷。比如马克思、鲁迅等人。为此,为了把问题讲清楚,我们就需要首先讨论一下什么是“知识”和什么是“资本”。除此之外,能够了解“知识成为资本”的“前提”也很重要,否则&...

Read more

唯物主义有走向唯理主义之必须——兼论原理与真理的区别


世界的本原是啥?有人说是物质,也有人说是精神,于是便有了“唯物”与“唯心”之两种“主义”。笔者以为,上述两者都不准确或者说上述两者都是片面的。为什么?第一,物质与精神并不对立,压根就不存在一个要么“唯物”,要么“唯心”的所谓矛盾;第二,在“物质”与“精神”之外或之内还存在着一个比“物质”与“精神”更为宽泛的范畴——物理。所谓物理,可理解为世界或物质&l...

Read more

“物为”与“人为”假日的经济思辩——为清明节不能被纳入法定假日而悲哀


最近,展开了一场对固有假日是否应该修改和怎么修改的大讨论。有位记者向我约稿,让我也谈点看法。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已关注多时,在开始设立“黄金周”的时候,就已经有发表点所谓“见解”的冲动,只是由于忙于工作把它忽略罢了。读者千万不要以为这只是个如何休假和休几天假的简单问题而应该是个包含着深刻的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的问题。或许有人会问,无非是个休假,真有那么严重?好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物为假日”与“人为假日”的区别

 

世界各国都有许多节假日,但有一...

Read more

经营的天堂与管理的地狱


 

 

 

经营的天堂与管理的地狱

 

——如何钻进一个“经济圈”?

 

 

崔长林

 

提出个论题是必然的,它是笔者集30年对经营管理问题研究的概括与总结。前不久,笔者曾加入一场管理经济学家与管理学家是否应该存在本质区别的讨论。得出如此结论:经济学家与管理学家只有微妙区别而没有本质区别。因为经济学家是专门揭示经济规律的一群人,管理学家是专门研究按经济规律办事的一群人。由于管理学家解决的是如何按经济规律办事的一群人,所以与经济学家相比,管理学家不仅需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