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史晨昱

经济学博士,资深金融人及专栏作家。文章散见于《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上海证券报》、《经济观察报》、FT中文网、《中国外汇》、《中国财经报》、《中国经济周刊》、《新京报》、《董事会》等。文章均为且仅为个人观点。邮件:[email protected];MSN:[email protected]

“存款拐点”尚未来临


16家上市银行同期存款锐减1.5万亿元,中国银行业存款在第三季度出现的波动,引发了争议和讨论。
有观点认为,这是互联网金融“压倒”了传统银行。的确,自从2013年以来互联网在金融领域出现井喷式发展,中国银行业“金融脱媒”的压力与日俱增。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分流的存款多数又以同业形式回流银行,导致存款结构变异和成本上升。实际上,互联网理财的日子也不好过,三季度余额宝[微博]规模已经首现下降。因此,银行三季度存款减少的背后,还有更深刻的原因。
从存款与整体经济的走势来看,储蓄缺口注定存款黄金时代已逝。成熟经济体经验表明,人口老龄化会拉...

Read more

在经济转型中探寻规制之路


        诺贝尔经济学奖不仅是反映全球主流经济学研究趋向的窗口,也为各国提供了经济决策的思想指引和参考。

 

  比如,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梯若尔的学术对于中国就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下的中国,经过30余年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原本只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出现的产业组织现象和问题在经济转型期也暴露了出来。以往中国的产业政策过于重视产业结构而没有深入到产业组织中去,把许多不属于产业范围的内容,如经济增长理论、增长方式的转变、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等问题都纳入产业视野。这是不清晰的思路。现在,应该对产业政策...

Read more

梯若尔为政府规制提供可操作性视角


        这一次,诺贝尔经济学奖没有辜负天才,得主让·梯若尔(Jean Tirole)是当代首屈一指的经济学家。

  梯若尔仿佛专为经济学而生。纵观其30多年学术生涯中所作出的贡献,足令任何经济学家瞠目:300多篇高水平论文,11部专著,智慧的光芒和热量洒向经济学每一个研究领域。而其赤子之心更值得八卦。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梯若尔受好友拉丰感召,怀着振兴法国经济学的神圣使命, 放弃了美国优厚的生活,义无反顾地回到了法国。两人一起创办了蜚声全球的法国产业经济研究所(IDEI)。在欧洲大陆经济学复兴...

Read more

剖析让·梯若尔 破解市场竞争与政府规制密码


2007年9月17日,本报A7版“经济学人”专栏刊发了史晨昱博士的文章,介绍法国经济学家让·梯若尔(Jean Tirole)的学术思想与成就。当时下的题目是“梯若尔:天铸经济学旷世奇才”。这句话看上去有点抢眼球,但仔细看过梯若尔的经历与成果,你会发现他确实是有本事的。尽管我们从来不去预测什么人会得什么奖,但梯若尔会得个什么奖是应该的,要不然这什么什么奖也真不是回事。今年,梯若尔一人独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应该是实至名归的。七年过去了,梯若尔学术思想有什么新发展?对中国又意味着什么?我们依旧请史晨昱博士作评介,以供同好了解。

...

Read more

防兑付危机应建多层次风控体系


近日,中小企业私募债风险频现,“12津天联”创下国有担保公司在交易所市场违约的首单案例。

一直以来,中国金融市场一个长期的特殊是刚性兑付,即收益与风险长期背离。刚性兑付是我国债券与资产管理业得以迅速普及和规模急剧扩张的抽屉担保。目前看,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和成熟,零违约的因素正在潜移默变,为违约事件的到来埋下铺垫。

第一,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以及受外部宏观环境影响,市场风险暴露在所难免。与八九十年代的日本相似,我国经济目前正在从政府管制型逐渐向市场化转型。债券发行人和信托...

Read more

储蓄缺口驱动人民币汇率下行


      近期,经历恐慌性暴跌后的人民币再度站在十字路口,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人民币汇率走势,既受到劳动生产率、经济转型等中长期因素影响,也有外部冲击、政府干预等短期因素搅动,难以预测。不过,与此前不同的是,当下驱动人民币汇率的核心结构性因素,即储蓄缺口,正在发生变化,或是推动人民币走势的最重要因素,使得人民币震荡升值的趋势难以维系。

    多年来高储蓄引致的贸易顺差为人民币升值夯实基础,三者一直结伴前行。储蓄是投资的重要来源。从1992年到2012年,中国国民储蓄率从35%升到了59%,其中,贡献储蓄的主体实际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