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史晨昱

在经济转型中探寻规制之路
诺贝尔经济学奖不仅是反映全球主流经济学研究趋向的窗口,也为各国提供了经济决策的思想指引和参考。
比如,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梯若尔的学术对于中国就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下的中国,经过30余年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原本只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出现的产业组织现象和问题在经济转型期也暴露了出来。以往中国的产业政策过于重视产业结构而没有深入到产业组织中去,把许多不属于产业范围的内容,如经济增长理论、增长方式的转变、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等问题都纳入产业视野。这是不清晰的思路。现在,应该对产业政策...
梯若尔为政府规制提供可操作性视角
这一次,诺贝尔经济学奖没有辜负天才,得主让·梯若尔(Jean Tirole)是当代首屈一指的经济学家。
梯若尔仿佛专为经济学而生。纵观其30多年学术生涯中所作出的贡献,足令任何经济学家瞠目:300多篇高水平论文,11部专著,智慧的光芒和热量洒向经济学每一个研究领域。而其赤子之心更值得八卦。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梯若尔受好友拉丰感召,怀着振兴法国经济学的神圣使命, 放弃了美国优厚的生活,义无反顾地回到了法国。两人一起创办了蜚声全球的法国产业经济研究所(IDEI)。在欧洲大陆经济学复兴...
剖析让·梯若尔 破解市场竞争与政府规制密码
2007年9月17日,本报A7版“经济学人”专栏刊发了史晨昱博士的文章,介绍法国经济学家让·梯若尔(Jean Tirole)的学术思想与成就。当时下的题目是“梯若尔:天铸经济学旷世奇才”。这句话看上去有点抢眼球,但仔细看过梯若尔的经历与成果,你会发现他确实是有本事的。尽管我们从来不去预测什么人会得什么奖,但梯若尔会得个什么奖是应该的,要不然这什么什么奖也真不是回事。今年,梯若尔一人独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应该是实至名归的。七年过去了,梯若尔学术思想有什么新发展?对中国又意味着什么?我们依旧请史晨昱博士作评介,以供同好了解。
...“236号文”洗牌银行理财市场
防兑付危机应建多层次风控体系
近日,中小企业私募债风险频现,“12津天联”创下国有担保公司在交易所市场违约的首单案例。
一直以来,中国金融市场一个长期的特殊是“刚性兑付”,即收益与风险长期背离。刚性兑付是我国债券与资产管理业得以迅速普及和规模急剧扩张的“抽屉担保”。目前看,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和成熟,“零违约”的因素正在潜移默变,为违约事件的到来埋下铺垫。
第一,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以及受外部宏观环境影响,市场风险暴露在所难免。与八九十年代的日本相似,我国经济目前正在从政府管制型逐渐向市场化转型。债券发行人和信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