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先明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40多家单位借鉴了其研创的精细管理工程;武汉工程大学客座教授。专长于为企业提供精细管理工程、企业文化、管理创新等咨询、培训服务。曾被评为中国十大企业管理咨询师、中国十大培训师。2008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30年行业百名功勋人物”;2009年被推荐为“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或建国60周年创新人物”;入围2010“创业中国年度十大创新人物”。

伊利董事长潘刚是如何看自己出演的广告的?


伊利董事长潘刚是如何看自己出演的广告的?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07年11月26日中午,本人在吃午饭的时候,偶然看到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潘刚与奥运冠军、世界110米栏纪录保持者刘翔 “联合出镜”的新广告,看完广告,我就直觉这则广告有不妥的地方;于是,当晚就写了一篇标题为“伊利新广告给刘翔带来了吉利吗?”或“伊利新广告能给刘翔带来吉利吗?”的博文,并于当晚在博锐管理在线、遨游论坛、博客中国等网站上的本人专栏里发表:
伊利新广告给刘翔带来了吉利吗?(07-11-26 23:47:21)
...

Read more

长春领导干部每天读报40分钟的规定尚须精细


长春领导干部每天读报40分钟的规定尚须精细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最近,长春市市长崔杰在市政府精细化管理座谈会上,要求政府组成人员必须看报,每天早晨利用40分钟时间,将当地出版发行的5种主要报纸浏览一遍。之所以提出这种要求,按崔杰的说法,是“通过报纸听民声、观民意,了解百姓疾苦,检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读报不能走形式,读报是为了解决问题。”长春市政府办公厅随即也下发通知,要求市政府及其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干部,每日利用一定的时间读报。
长春市要求领导干部每天读报40分钟的规定,就相当于国家有关部门颁发过的“煤矿领导...

Read more

与TCL空调事业部总经理王康平谈一谈规范的问题


与TCL空调事业部总经理王康平谈一谈规范的问题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 刘先明
 
2008年1月9日,本人偶然浏览到TCL空调事业部总经理王康平发表在TCL空调《共生》第四期(2007年5月11日)上的《固本强基  强化执行》一文中的内容:
“企业管理是动态的过程,企业管理制度也应该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和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而实现相对稳定与有效创新的结合。适时调整、修正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改进原有管理制度中不适合企业发展的制度和流程,管理制度的规范与创新都是必要的。管理制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为基础、互相作用和互相影响的关系,它们处于一个统...

Read more

全体职工都应树立“岗位主人翁”的新观念


全体职工都应树立“岗位主人翁”的新观念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2008年1月7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出席“2008’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在致辞中,胡锦涛提到了“广大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胡锦涛关于“广大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的提法,让很多网民激动不已。
很巧的是,本人2008年1月7日中午刚完成了一个适合为企业全体员工尤其是新员工培训的课程,并发表在人民网强国博客、新华博客和博锐管理在线的个人专栏里:
1、人民网强国博客:
...

Read more

中油七建的“三进三融”是否借鉴了刘先明总结、提炼的“五进五融”?


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七建设公司的“三进三融”是否借鉴了刘先明为辽河石油勘探局总机械厂总结、提炼的“五进五融”?

公司获得山东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称号

在多年的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安全文化建设”做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总结、提炼、塑造出了富有公司特色的“三进三融”安全文化,即安全文化“进项目、进班组、进岗位、融于脑、融于心、融于行”,为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人为本&r...

Read more

一个好的庆典活动应具备“五有”特征


一个好的庆典活动应具备“五有”特征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每一个单位成立或组建的日子,都是这个单位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对于每一个单位来说,在其发展过程中,通常会在其成立或组建到5年、10年或5年的倍数的年份及其日子里,搞一个大型的庆典活动来纪念。
不一样的单位或者同一个单位,因为对庆典活动所做的策划不一样,以及实施策划的效果不一样,庆典活动的效果也是大不一样的。有少数单位的庆典活动的策划及其实施比较好,庆典活动的效果以及为单位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效果也较好,但是,大多数单位,因为没策划或者策划得不好,钱没少花,庆典活动的效果却不尽人意。
20...

Read more

责令《集团经济研究》杂志社总编覃虹就抄袭之事向刘先明公开道歉


责令《集团经济研究》杂志社总编覃虹就抄袭之事向刘先明公开道歉
 
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
《集团经济研究》杂志社:
总编覃虹:
2008年1月2日,本人偶然从网上看到《集团经济研究》杂志社总编覃虹发表于《集团经济研究》(2002 No.4 P.1)上的文章《创新和规范一个都不能少》,经过比对,发现《创新和规范一个都不能少》一文中的多处内容,是改头换面地抄袭了本人的《规范性与创新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一文的内容,详见:
1月3日,本人已将“《集团经济研...

Read more

一个圆馒头何以激起网海千层浪?


一个圆馒头何以激起网海千层浪?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  刘先明
 
馒头标准的出笼以及关于馒头标准中规定馒头是圆的种种说法,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非议,真可谓是“一个圆馒头激起网络海洋千层浪。”
几天之后,国家粮食局和国家标准委先后出来解释说:“新标准规定了馒头的形状”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是不实的。”
为什么一个圆馒头会激起网络海洋千层浪呢?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有两条:
1、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而且是老百姓能自做自吃的馒头,国家也要立个国家标准,这与...

Read more

揭示抄袭论文的五种手法


揭示抄袭论文的五种手法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本人2001年初撰写、发表了《规范性与创新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一文,此文在有关网站发表或转载后,成千上万的网民点击、浏览,在该文被大量网民浏览的同时,也有一些人抄袭了此文,抄袭后的文章还在七家杂志和多家网站发表。
同一篇文章被七个人抄袭,并在不同的七家杂志上发表,这在中国是不多见的,从《规范性与创新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一文被七个人抄袭、并发表于七家杂志的数量上来说,这可能是创下了“中国之最”。另外,多位抄袭者对《规范性与创新性的企业管理制度》抄袭的手法,也是花样多多,归纳起来,有五种;如果从抄袭手...

Read more

《集团经济研究》总编覃虹的一文是否抄袭刘先明的一文?


《集团经济研究》总编覃虹的一文是否抄袭刘先明的一文?
刘先明

今天从网上看到《集团经济研究》杂志社总编覃虹发表于《集团经济研究》(2002 No.4 P.1)上的文章《创新和规范一个都不能少》,经过比对,发现《创新和规范一个都不能少》中有多处与本人《规范性与创新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一文中的内容相同或相似。
下面,就刘先明的《规范性与创新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与覃虹的《创新和规范一个都不能少》中的多处相同或相似之处,逐一对比:

第一处:
刘先明:成功的企业背后一定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的企业管理制度在规范性的实施。
覃 虹:成功的企业背后,往往都是创新而且规范的管理制度在规范性的实施。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