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徐昌生

徐昌生,男,42岁,江西上饶市人,高级经济师,现任江西博能实业集团副总裁。

汇率问题正在以讹传讹


汇率问题正在以讹传讹

——对汇率知识的系统阐述与认识纠偏

 

自从美国指控中国政府操控汇率并威胁要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以来,两国有关汇率的口水仗激战犹酣。汇率问题不仅成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的热点,也成了街头巷尾寻常百姓的话题。一个个专家学者粉墨登场慷慨激昂之后,一个个百姓早已被撩拨得热血沸腾义愤填膺。

不过,尽管百姓们对老美愤慨无比,其实他们对汇率知识的了解仍然还是片言只语凤毛麟角,有的压根就根本没有听明白,他们只是习惯性逢美必反而已。当然,没听明白也不是老百姓的错,因为专家学者们所说的道理大都牛头马嘴破绽百出,本身就不合逻辑的理论说起来当然叫人如坠云...

Read more

房价可调,何不油价菜价一起调?


 

两会期间,房价问题再一次引起热议。几乎千人一面,委员代表们都在热切地盼望政府能够迅速出台更加有力的调控措施,来缓解房价上涨或者促成房价下跌。

政府的调控能够使房价下跌吗?回答应当是肯定的,2008年的中央政府采取了系列打压房地产的政策,导致楼市雪崩仍历历在目。但是,如果大家并不健忘的话,也应该对2009年楼市的反弹记忆犹新。调控威力固然巨大,但是其效力能否持久却令人怀疑。

还是挑几项典型的调控措施来具体分析一下,看看调控措施是如何短期有效而长期无效的:

开征物业税。为什么大家都支持开征物业税?心照不宣的理由是,一旦开征物业税,持有多套房产的业主将会因为税收成本增加而...

Read more

保障民生 勿忘竞争


 

两会召开,提案议案风起云涌,绝大多数目光都投向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房价、就业、教育、医疗等。人民代表为人民讲话,人民委员关心人民疾苦,这是时代进步,百姓幸事。

关心民生值得肯定,问题是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达到我们的目标?如果方法南辕北辙,目标就会与我们背道而驰。

笔者之所以如此担忧,是因为各类提案议案都将民生问题的解决完全寄望于政府,就业受阻,房价昂贵,教育不公,医疗困难……无一不是指望政府,而政府也正在满腔热情大包大揽,仿佛它真的无所不能攻无不克。

政府当然能够解决部分民生问题,但政府的解决方法却有致命缺陷。因为,政府本身并不...

Read more

以人为本,是以人的什么为本?


以人为本,是以人的什么为本?

——对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补充之一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个提法非常及时必要,问题是我们到底应当以人的什么为本?概括地说,应当是以人的利益为本。可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并不一致,当人与人之间利益相互冲突的时候,我们应当保护谁的利益?即便是同一个人在同一时候,其利益也存在着多个方面,我们应该选择保护哪一方面?遍阅相关资料,并未发现对这一问题有更加明晰的理论阐述。

比如说,饭店老板把包厢装修一新,他规定来此消费的必须购买饭店的预备酒水,自带酒水则每瓶收取20元的开瓶费。理由一目了然,假使顾客都自带...

Read more

春运,谁让你这么堵?


 

春节,是中国人民欢乐祥和合家团圆的节日;春运,则是千千万万农民工挥之不去如影随形的苦难。

春运尚未来临,春运的紧张气氛早已笼罩神州大地!电视报纸网络都在分析人流回顾拥堵,铁路公路民航都在改进工作增开班次,尤其是广州与成都两地宣布实行购买火车票实名制后,人们对这一举措更是众说纷纭议论纷纷。可以预料的是,不管交通部门如何绞尽脑汁,也不管实名制能够赢取多少民意,神州大拥堵必将一如继往。

令人奇怪的是,人们似乎对拥堵已经见惯不怪,没有人追问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们中华大地每年都要如此折腾一番,使我们面对问题束手无策?春运期间人满为患水泄不通仿佛是天经地义!

然而,经济学告诉我们...

Read more

警察为什么敢向百姓开枪?


 

随着张磊警官的几声枪响,两人魂归西天一人侥幸脱逃,坊间再一次对警察是否应当随身配枪的问题引发热议。

其实,这种讨论实在是出于无奈。警察配枪,天经地义,没有枪怎么能够打击犯罪驱除邪恶?问题是,配枪的警察往往掉转枪口,把子弹射向了无辜百姓,这让他们惶恐至极。警察累累射杀无辜,百姓只好退求其次,呼吁非执行公务期间警察不要配枪。在腾讯网最近的一次网络调查中,反对警察随身配枪的居然高达投票的79%

也就是说,百姓宁愿偶尔面对持刀的歹徒,也不愿经常看见持枪的警察,这真是一个让人欲哭无泪的结论。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警察为什么敢随便掏枪射杀只是与他们发生了几句口角的老百姓?假如我...

Read more

产能过剩的根源是产权不清


  中国又一次大踏步地跨入了产能过剩的年代。之所以强调又一次,是因为产能过剩(或者叫投资过热、或者叫重复建设等)一直是个困扰中国经济的难题,几乎是每隔几年就要把中国经济折腾一番。

  让人不解的是,产能过剩问题年复一年,为什么总不能釜底抽薪,找到彻底解决之道?

  关键是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我们并没有认清!就像医生给一个人治病,如果没有找到病因,即便天天给他药吃,也许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一些症状,但终究无法治根。

  为什么会有产能过剩?众说纷纭的解释中有这么几种具有代表性:一是无论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对于未来的需求人们总是在猜,没有人能够准确地预测到若干年以后这个世界上...

Read more

国进民退的经济学逻辑


 

国进民退早已是一个热门话题,有识之士对此担忧无比,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陈志武等更是痛陈国进民退之诸多弊端,希望各级政府能够改弦易辙,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原有的民进国退的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但是,墙内并不理会墙外的喧嚣,这些呼声并没有被各级决策层所理会,国企仍在扩张,民企节节败退,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官员们不懂国进民退对经济的危害?

经济学对产权理论的阐释有一句通俗易懂的话,那就是用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效率最高,用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效率最低,如此浅显的道理,没有什么文化的老百姓也能听得明明白白,官员们肯定更加清楚。他们坚持国进民退,并非缺乏常识,而是因为背后另有其因。

大众...

Read more

欲治矿难必先治穷


矿难不断,国人揪心,遏制矿难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问题是,这其中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倘若我们搞不清矿难发生的真正缘由,那么我们要遏制矿难的愿望就会变得遥遥无期。

看似简单的问题,偏偏众说纷纭。正因为在看法上见仁见智,所以不同的人给出的治理措施也就不同。

在山西省政府的眼里,矿难不断是因为煤老板私心膨胀。如果他们能够良心发现少赚一点,多在矿井里面投入一些安全设施,工人的遭遇那会如此悲惨?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们于今年开始对本省的矿山资源进行大规模资产重组。说是重组,其实就是国有企业按低价强行收购,不管你赚钱蚀本,先把这些煤老板清理出局再说,谁叫你们草菅人命呢?

在中央政府的眼里,矿难不断是因...

Read more

增加就业不是发展经济的目的


 

这是一个流行的误解。许多经济学家在评价政府的救市政策时,对4万亿巨额资金大多投向了“铁公机”(铁路、公路和机场)而持批评的态度,理由是这些投入虽然能够产生大量的GDP,但却不能或者很少增加就业。

这个理由很富有煽动性,因为就业关乎民生,所以它不仅能够赢得平民百姓的赞誉,而且也诱使许多地方政府的经济工作误入歧途。巨额的资金投向了“铁公机”当然不是一件好事,也的确需要批评,但批评的理由应当言之成理而不能信口开河。

发展经济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经济学的答案是为了增加财富,而绝不是为了增加就业。厘清这一概念,可以使我们能够透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