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郑新安

主要著作:《镜头里的商品》(2002年世界知识版)、《企业品牌梦工厂》(2004年清华大学版)《首席品牌官》(2004中央党校版)《影视营销》(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版)《反向——品牌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版)《品牌的幻象》(现代出版社2007版)《颠覆——市场的重造》(传媒大学2008版)《影视营销》(传媒大学2007版)《平衡》(化工出版社2011)等书。
服务过中设集团、五矿集团、古巷醇酒业、北汽福田、中央电视台、中国民航报、视讯中国、振兴集团、荆门市政府、北京演艺集团、纳斯达科技集团等。
emil:[email protected]
http://www.bfbrand.com
手机:13910752743
QQ:956639146
微信公众号:bfbrand
品牌战略规划中最常见问题
品牌战略是一个组织,一个机构,一个产品,一个服务在概念形成之后,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没有这项工作,其抓手,旗帜、组织、机构、产品就无法市场化,也无法形成有效的竞争壁垒和强有力的竞争手段。什么样的品牌战略是成功的,最好的,适合的。这是很多政府、企业、机构及产品经理们在进行市场管理中,要思考的问题。
一个适合的品牌规划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有哪些核心技术点,应该突出什么?淡化什么?哪些是战略问题,哪些是技术问题,哪些是基本问题,品牌的基本结构与框架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都要搞清楚,不了解这些问题,不懂得品牌战略规划的基本要素厘定,要做品牌规划...
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势不可挡的基本样式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深入推进,中国的城市进入到一个肌体超负运转与和畸变发展的阶段。高昂的房价和拥堵的交通,看病人多,吃饭人多,停车难,上学难,工作难,上银行办事永远是人满为患。
毫无疑问,传统的城市运营方式己经难以为继,城市中体现出的高成本,多难局面,使生活在城市的人民越来越难以舒心着活着,人们向往着农村的生活:依山傍水,几亩水田,几间草房,看日出日落,睹云涌云动,更为重要的是,人们渴望活得轻松,自由,健康,在山间呼吸到更为新鲜的空气。
拥堵的城市越来越不人性化了。
在这样一种高成本的城市生活境遇下,城市管理就必要进行变革,使人民的生活更加...
平安银行品牌深发展猜想
品牌间的并购在资本市场上是稀松平常之事,也是市场竞争不断深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平常的是,双方并购之后对品牌的处理方式的不同让人深思。
一般的来讲,购买方如果是品牌弱者,多会采取对并购来的品牌悉心呵护的姿态,备加敬重不断维持其原有核心价值不变,以图借强势品牌带动自我小品牌的深发展。如果购买方是品牌强者,则会采取消灭并购来的新品牌,并让其永远消失,以解除该品牌对其固有市场发展的干扰。
对于前者来说,沃尔沃与吉利的关系就是这种情况;从品牌的强弱来看,沃尔沃是世界级的豪华汽车品牌,而吉利则是一个定位低端的廉价汽车品牌。吉利以蛇吞象的方式并购沃尔沃汽车的...
好产品成就好品牌
产品不等于品牌,但好品牌离不开好产品。产品是品牌之基,是品牌之本。
市场中发生过无数有产品却成就不了好品牌的事,那不是因为品牌的错,而是产品本身的问题。常有人说,天下没有不好的产品,只有不好的营销,实际上,这样的说法只是一种忽悠的说法,励志的说法,在真实的产品世界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产品当然有坏,坏产品一上市就会受助,好产品不仅一路受欢迎而且能成长为一个优秀产品品牌,差产品大多是一种流星,而好产品多是一种恒久恒星,随着时间的久远,只需进行升级换代就可以了。此时的产品,大多据有了一个品牌的基本内涵与基因此,功能的价值被不断加粗,产品的溢价...
郑新安:打造“中国农谷”品牌的核心关键点
中国正处在城镇化发展的快速增长期,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左右,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超过50%。未来中国城镇化率会不断提高,预计这个发展阶段还将持续35年。中国农业人口巨大、工业经济积累薄弱、城镇化水平起点低,这是城镇化发展的基本问题。时下,各级政府都在极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破解“三农”难题。破解的策略是以工业化为支柱、城镇化为载体、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实现三化同步、协调发展,形成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相得益彰、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建设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当然,这样做的目地,就是为了防止在城镇...
用“以产带城”的模式打造城市品牌形象
什么因素让电视节目好看?
精神的提练与表述
北京人艺的企业文化分析
不知不觉北京人艺已年届60。如果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北京人艺也算是一个持续发展的企业。中国企业大多是3、5年的辉煌,成功的如海尔联想们也才20多年近30年的历史,我们还没有看到一个超过60岁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北京人艺已然是一个响当当的文化品牌。
当然,严格的讲,北京人艺是一个官方的文化团体,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但它却有一个好企业无法企及的企业文化体系。
这种体系或许并不是北京人艺的着力而为,而是用心创作自然形成的。至于,北京人艺的一种精神,也应不是事先谋划或定位的,也是几代艺术家不断潜心于创作,合力共行所体现的一种工作状态,并在长期的工作中沉淀下来的基本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