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方彭君

原上海市政府经济部门干部.从事商业经济的管理和理论研究工作

東昌路上一个失魂落魄的女人


東昌路上一个失魂落魄的女人
在浦东东昌路的日子里之十三
                方彭君
东昌路上,有个在街上来去走动或来购物的女人,旁人总指指点点,她看上去老态龙,头发稀疏,只有能数得清的几根发了,光着头,眉毛也掉落光了,使眉骨突现出来,眼泡虚肿,是个落形之人,她其实还不到50岁,我那時还是个不諳事的孩童,不知人们为什么对她那么感兴趣,听他们说她是大汉奸周佛海的妻子,有人说她姓杨,他们旣有对汉奸的憎恨,也有对这个女人的好奇...

Read more

東昌路过去是浦東的行政商务中心


 浦东的行政商务中心
在浦东东昌路的曰子里之十二
               方彭君
黄浦江,把浦东和浦西分隔成两块,使东西两地,地域不相连,公交不相通,造成了浦东地区的特殊性,有浦东的公交运行体系,有浦东的电力生产和供电单独机构等,都独立于浦西,而这些机构的总部所在地,均在东昌路。成了名符其实的浦东商务中心。
       码头一上岸,右边的一块场地,就是汽车站,是去南...

Read more

浦東商业第一街


浦东商业第一街
在浦东东昌路的日子里之十一
              方彭君
浦东有几十万人,他们有消费的需求,那就要有个购物的场所东昌路当时商业很繁荣,商店众多,有多家棉布店,规模也不小,南货店也有六.七家,食品店,百货店,电器行,中西药店,木材行,建筑材料店,书店,饭舘,浴室等行业,门类众多,同行也多,相互竞争,顾客可以挑挑拣拣,除了缺少出售金饰品的银楼和亨得利的钟表外,基本满足浦东地区的购买需求,还能把遠至南汇,川沙,高桥的居民都吸引过来。
...

Read more

浦東东昌路 的三反.五反运动


三反.五反运动
在浦东东昌路的日子里之十
               方彭君
1952年全国开展三反,五反运动,东昌路也不外,机关三反,企业五反,声势浩大。我们店员工会,在工作组的领导下,组织了学习班,读宣传资料及报。工作组人员叫一些人来读,但都推托读不来,又提议叫年青一点识字的人来读,我被大家推出来了,他们都是我的前辈,我不能担当,推了几次,大家不让我推,我只好上去了,其实只是个读报员,美其名叫学习辅导员。
学习班活动,借在...

Read more

灶头间也是我的阅览室


灶头间也是我的阅览室
在浦东东昌路的日子里之九
                方彭君
我来时,在灶间的牆边,有一堆用来引火生子的废纸,其实是过期的杂志,我每天总要拿一本出来,撕几张掉的有一天,我看到要撕那页的文字,是骆驼祥子,这什么意思呀!感到怪异放下来,等空时再看,另拿一本去撕。空下来時,拿来看了,后被作者文中设置的埸景和细腻的描写所吸引,我心理却不断的想着,觉得作者是在编故事,很多事明显不真实,但编的情节很能吸引人。老舍先...

Read more

东昌路难熬的冬日


 
 难熬的冬日
在浦东东昌路的日子里之八
             方彭君
气侯似乎在变化,那时的寒冬腊月真是冷得可怕,冰结得厚厚的,数日也不会融化,长串的冰凌挂在屋簷下,用棉衣包扎的自来水龙头,也会结冰。那時见到街上出卖糖栗子,民间谚语就出来了,"糖栗子难过日子",秋天到了,冬天不远了,即将进入严寒难熬的时光,当然也可能我还未成年,禦寒能力差。
我每天必须完成的炊事工作,是在灶头间里,地面是泥地,屋顶漏着风,十分的寒冷,洗菜是在屋外...

Read more

東昌路上蚊子施虐


 东昌路上的蚊子施虐
在浦东东昌路的日子里之七
                方彭君
夏日的东昌路蚊子猖獗,一到黄昏,外边的蚊子开始向屋内飞来,天一黑就到了顶峯,滿屋嗡嗡响,人一进屋蚊子可欢呀,你飞来,从衣里,从衣袖管里,钻向人体。鼻子呼吸会把蚊子吸入进来,耳朵洞里也会飞进来,嗡嗡两响又忙着飞出洞去,因空间太小无停的地方。
蚊子的密度太高了,我用涂滿肥皂水的洗臉盆,四处摇摆,一会儿,洗脸盆内粘着黑黑的一大圈蚊子,都把...

Read more

東昌路上的鬼节


     东昌路上的鬼节
在浦东东昌路的曰子里之六
              方彭君
我去东昌路,刚好是公历八月份,正是农历过七月半的时候,是个鬼节,中元节,店家堆积着香斗,大的香斗有一米多高,香斗形似现在的蛋糕,圆形的有好几层制成,底层最大,一层小于一层,但比蛋糕大得多,用线香制成。
当地居民,家家户户要烧香斗,祭鬼神,保平安,沿街店面插滿了香,这与浦西的气氛大不一样,浦西移民多,崇尚商业,对旧民俗有所淡化,...

Read more

師兄请我去看<苏州二公差>


師兄请我去看<<苏州二公差>>
在浦东东昌路的日子里之五
                方彭君
解放初,新编戏曲不多,当时大公滑稽剧团在上海共午台上演<<苏州二公差>>,轰动全市,因此出了一句流行语:苏州二公差,各打五十板。師兄心痒痒要去看,又怕一个人深更半亱回浦东太寂寞了,就拉我一起去,他知道我没钱,他慷慨地说,只要你去,錢我都包了&rdq...

Read more

东昌路上我的学徒生活


 
   学徒生活
在浦东东昌路的日子里之四
              方彭君
当学徒是没有工俸的,只发给我月规钱,五个折实单位,约2.75元。折实单位是上海解放初,实行的工薪计算单位,随物价涨跌,折实单位隨之变化,我的月规錢除了洗澡,理发以及生活所需外,是没有多余錢的。
学徒生活是很辛苦的,单说做好一日三顿飯,要买菜,洗菜,八个人吃飯,燒六菜一湯挺烦心的,既用紫銅鍋在煤炉子上烧飯,又用柴火在土灶头上烧菜,由我这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