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方彭君

原上海市政府经济部门干部.从事商业经济的管理和理论研究工作

曾经的尚文路龙门邨序


曾经的尚文路龙门邨序

                         

 

   1946年的八月底,我从十六铺舱船码头下来,帶领我的信客,为我叫了辆黄包车,去尚文路龙门邨,龙门邨是当时上海城厢内著名的高档住宅区,拉车的说:"晓得",把我拉到尚文路130号,让我下车了。龙门邨在133号里,与我去的地方近...

Read more

朝宗小学我的人生逆境


曾经的尚文路龙门邨之一  

方彭

 

          朝宗小学我的人生逆境

  姑母是我最亲的人了,我虽寄篱人下,但並不歧视,她让我马上报名去读书,龙门邨周边有许多好学校,蓬莱路上的梅溪小学,学前街也有小学,白漾三弄过了中华路,那边还有私立景瑞小学,但因临近九月,过了报名时间,都已停止招生,经表哥的各方打探,只有朝宗小学,在大东门复兴东路口,解放后改为中华路三小,正由民宿改建成学校,工期延误,快到开学还没完工,但不招生要影响一年,所以还是赶紧招...

Read more

大弟先我而去


大弟先于我走了

方彭

侄子来电说他爸过世了, 消息让我悲伤,大弟比我小两,今年八十四岁。有句俗话叫,七三,八四阎王不找,自己去.”,八四对老人来讲是个关口.。大弟的病在半年前我已得知了,那时他一定要与我微信语音通话 ,我们俩人都是聋子,但他还是听到我讲的,你会好起来的,他高兴了。

年前冬至也过,我以为他过关了,但恶耗还是来了,他真的走了。

小时候,我们俩人因年龄相近,是兄弟又是玩伴,常去家门前的湖塘上玩。

记得有一年的春夏之间,湖埠头的大石板还淹在水里,约有五公分左右,长着碧绿的青苔,浓密的紧附在石板上,在...

Read more

相逢两老人


   

方彭

我从儿子家里出来,向黄浦江边的滨岸绿地走去,前面的天间有两个高高的架子,架着长长的一条直线,在太阳照射下形成的一条彩带,它就是徐浦大桥,我向它走去。

今天恰好是农历十二月八日,腊八节,又是大寒日,太阳刚露出来,又从云雾中退去,凌厉的西北风有些刺脸,我还是沿着江边的栅栏,边看江景,边向前。

江上只有快被水淹没似的驳船,装的都是建筑材料,装到满负荷为止,船边都快近水面了,岸上人见到似像水上飄着的树叶,这里是黄浦江的末端,来往的船只不多,也未见客轮,吨位都很小。

江的两岸都是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开发得很好。

绿地设置的座椅上,...

Read more

一个小伙骚动了東昌路


   一个小伙骚动了东昌路
                 在浦东东昌路的日子里之十四
                方彭君
每年的劳动节、国庆节,浦东最热鬧的地方是东昌路,因交通的原因,不能去人民广场,浦东自行组织遊行活动,东昌路无疑是必选地,当时这两...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