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蔚文

《南方周末》诗人多多访谈节选
多多:1951年生于北京。现代诗歌的探索者之一,其代表作《玛格丽和我的旅行》、《手艺》、《致太阳》等,在旅居欧洲的十几年间,创作不懈,2010年获得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
南方周末:这次获奖对你的诗歌创作产生怎样的影响?
多多:不会有什么影响。我以前也得过一些奖,是不是得了奖就会往前冲?这是不会了,我已经六十岁了,已过不惑之年,我的诗歌理念也早已成形。诗人的天职是写作,不像运动员和歌星,需要一些奖励。可能人在青年时期需要一些激励,到我现在反倒是不会构成对我写作的刺激。
南方周末:你和诗歌的关系实际上已经非常牢固了。
多多:无论我...
《人民文学》2010年12期目录
中篇小说
004 斯德哥尔摩效应·叶 舟
032 租 房·陈蔚文
048 暗 账·朱日亮
走进红色岁月
068 醉荆芥[短篇小说]·郑彦英
短篇小说
068 去 玉·晓 航
077 马年兔·罗望子
085 六月半·付秀莹
092 全家福·张鲁镭
新浪潮
109 断电[短篇小说]·郭少然
112 武林事[散文]·陆蓓容
116 京都景物略[散文]·苏枕书
124 南方籍友邻收集器[散文]·沈书枝
非虚构
128 关于音乐的记忆碎片·土摩托
散 文
150 秘 籍·徐 风
157 两个游戏者·王瑞芸
163 寻找布鲁诺·舒尔茨·瓦 当
174 ...
友人书
朋友们陆续在出新书,这些才女子们!我就不饶舌一一置评了,她们的书是才华本身最好的呈现……
章红,《时光系列·踏上阅读之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当当价13,7)
当当售址: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861256&ref=search-0-mix
蔡小容,《小麦的穗》,(南方日报出版社,2010,10,当当价19.30)
...
童话之轻与重
《小红帽》,这是则几代传承的经典童话了。常见的故事版本是:从前,妈妈叫小红帽给生病的外婆送食物,在森林里遇到了狼,狼诱骗小红帽去采野花,自己跑到林中小屋把小红帽的外婆吃了,并假扮成外婆,等小红帽来找外婆时,狼一口又把她吃了。后来一个猎人路过,把小红帽和外婆从狼肚里救了出来,他们把狼肚子里装上石头又缝上,使狼醒后不堪其重,伏地而亡。
小时,我听这故事像听其他童话般着迷,现在,再重读,竟觉这故事破绽太多——狼在森林里遇见小红帽时,为何不一口吞了小红帽再去林中小屋吃小红帽外婆呢,何必费事先吃老的,再扮成老的来吃小的?还有,得多大块头的狼,...
下手前,发封邮
刚接《青年文摘》杂志邮件,说拟转载我发在《新华日报》(10.8.13版)的稿子《人小物》,让我留联系方式,以便样刊稿费。要谢《青年文摘》的规范——原本这是一本正规杂志应有的工作流程,但搁在现今,能做到者大不易,比如《新华日报》,我从不知道其编辑用了我的稿,而且这稿在博上已改标题多时(之前是《小人物》,后改成《低处的光》)。
我博上左侧一栏清楚写着联系邮箱,也明白写着“博文未经许可,请勿顺走!”但为啥总有人“取”稿时视而不见呢,我是真心存佩服,这些编辑同行们就不怕作者事后发现,...
开业志禧
一个电器行开业,雇了花枝招展的老年鼓队,在这城市披了彩旗游走。还有,自行车队,就是早上九点半我遇见的这支。一列十几人,都是这城市外来打工者吧,女人居多,身上有烈日和劳作痕迹。
自行车毫不划一,估计都是打工者自备,旧单车后半截包覆了电器行的广告箱体,湛黄,书红字。骑车者戴广告黄帽,车头插小红旗。这样一支以旧换新的队伍,穿过闹市商业街,无声无息骑行。一辆紧跟一辆,他们的脸上并没“开业志禧”的欢庆,心不在焉的,每骑行一条街对他们只意味多一点报酬。
这支临时组建的流动广告队伍,就这样一路骑将去,挨着路边,沿城市内环线,商家也许至少要求他们骑行穿越半个城市吧,方可达到更辽阔的...
遇
控制
表弟嘉良是电脑高手,我若碰上电脑方面疑难杂症,常向他求助。通常他会告诉我步骤如何解决,碰上我卡壳时,由他远程协助。
昨晚,要找回一个未保存的丢失文档,按他指导行进,却卡住。我笔记本中的WORD版本与他有异,工具栏设置不同。遂远程协助。
我的光标停滞,屏幕上滑动着另枚由嘉良操控的光标,熟练地,点开一堆文档与工具,但问题没那么好解决,这只光标继续游移着,寻找着,间或停下,思索,尔后继续。这一切由一只我看不见的手操控。
屏幕上,一枚外来的光标任意滑行,进行着我熟悉的以及不熟悉的操作。
等待中,注视这只滑行鼠标,忽觉有些灵异。遥远的一股力量正控制与深入着我的电脑。这多像...
隔夜的鱼
微波炉转动,公司休息室排着队的饭盒。洋葱、土豆、鱼块或一些别的陌生气味(如牛蒡或折耳根),像一些来自不同家庭的秘密,盒里隐约浮现灯光,灯下的人,对话,表情,灶台,餐桌,甚至一柄菜刀……
一切,都影响着一盒饭的气味。盒内盛着家庭史。菜的味道中深浸着一个家庭的来处与习俗。切丝或片,去籽还是不去籽,斜刀或滚刀,下刀斩截还是柔和,姜还是蒜,糖和醋的比重……有如霍金的《时间简史》,一盒菜中有引力、倒溯以及密度。关于家的。
N年前,同父母到一户人家(似乎是父亲的战友)做客。桌上有盘鱼,上一顿剩的。也许因为父母与这家人熟,也许是主人随意,鱼并没撤下,也做为待客的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