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蔚文

陈蔚文,女,20世纪70年代中期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读者》杂志首届签约作家,从事媒体多年,曾任职《女友》杂志编辑部主任等。 在《大家》《天涯》《小说月报》等刊发表小说及散文若干,作品收录多种年度选本,出版散文及随笔集《随纸航行》《不止是吸引》《情感素材》《蓝》等,另合集《新流言体八人行》《阴性之痛》等。

天 光


 

与小茹同路,一个娴静的舟山女孩,在杭州读的大学,在上海工作。曾和她住过一晚,看她枕边有本《圣经》——因家庭的关系,她家几代人的信仰,到她这很自然地就信了,不需要外力与特殊机缘。她有时去教堂,但不是每周都去。

   那阵子在看果子先生寄来的书《成就爱》,一个逝去女子的生命书。果子是我前同事,我入职时她已离开,再听到她名字是因她患癌消息,她积极与之对峙,竭尽所能。然而,生命如流沙,非用力就能握紧。果子离枝,有了这本她先生为其整理的遗作。从患乳腺癌到复发肝转移离世,书中有一个女人面对重疾的真实心路:恐惧、否则、愤怒、挣扎、困惑到后来的平静乐观——当然不会这...

Read more

“犀利哥”造型背后的传媒之耻


       犀利哥的一拨热潮按说也该过去了,得腾出地儿供不断冒出的新人在网络崛起。但昨看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节目,主持人维嘉兴致盎然地扮犀利哥造型走秀——怎么还揪着犀利哥不放啊!悲哀感再次升腾!

    犀利哥以其流浪生活里“混搭”的那身行头(在镜头中,无意契合了某种颓废“不羁”的时尚)与外形(超出了人们通常对一名乞丐外形的期待),“秒杀”了观者,走红网络,这本身是种时代之伤。

   他的“酷”造型照片和他乞丐身份的落差在这个急需娱乐资源以解空虚贫血的时代,使他成了互联...

Read more

逝去的情书


 

    看到这些信,在这个以祭扫为名义的即将开始的短暂假期。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相遇?以命运温存又残酷的名义!

    “无穷无尽的鸟没入黄昏,好象纷乱的世界从此结束,只有大自然,沉寂的历史,自由的灵魂……”谢烨写给顾城的,他们如今实现了,虽然实现的方式非常暴力。

    他们的儿子,小木耳,已长成可以去爱一个姑娘的年龄。他会如何去爱?他会发出他的第一封情书吗?

    小木耳,祝你一切好。我一直...

Read more

台语歌及约翰·契佛


      这期“康熙”做的是台语歌与英文歌。嘉宾都是台语唱将,让他们来唱英文歌。其中的曾心梅貌不惊人,却是台语歌中的天后级人物,一开口真是如有天助!像莫言小说写过的一个麻女人,“她在这人世惟一的家当是一条嗓子”,有些人的嗓音真是曼妙。同样是喉咙,人和人发出的声儿怎么区别就那么大呢?还有个服饰夸张的女人,说话用浮在喉咙之上的假声,十分尖脆,不肯迈向成人世界,固守小女孩腔的娇嗲,开口也不凡,据说她是“演歌女王”,唱日文歌十分好。评委之一林志炫就不说了,他好像没什么歌不能唱,且是那么地爱唱,张口即来,技法专业,声音浪漫华丽,这是他的特点,也是...

Read more

风景


 

女友Z约一起同行东北。这样一个季节,北方已萧瑟了。萧瑟苍凉的北方于我似乎才是正版的北方:对我这么个籍贯和生活半径都在南方的人,想到北方不由就会动用些文学范畴的概念,例如古诗词中“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那类。

到北方几日,家人来电话,问到了哪些地方,他们觉得我出门若干天,应到访了几个知名点——大老远地在这个季节跑去东北,不得看点著名的什么吗?事实是,一处收门票的地方却还没去,确切地说,一直在路上。从长春到珲春,珲春到安图……轮辘与尘土,车窗外的树木与原野,是每日行程的主要内容。

风景不一定在门票的背面——我并非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和貌...

Read more

以年之名


上午和H聊文学——在全国人民忙着火购年货的时候,实在有些好笑吧。H的诗写的挺好,若干年前我完全看不懂他的诗,但知道其中充满知性与探索。现在能看懂了,我以为我成长了,他说是他诗风改变转向生活化了以年之名 - 陈蔚文 - 陈蔚文

  近阵借了他若干书,荷兰的珀尔所著《市民与妓女》、《博尔赫斯访谈录》等,还有卡佛的,于是说到卡佛。H说到《大教堂》的好,平淡中蕴含的机巧,“你不觉得有些枯躁吗”老实说,卡佛的小说就像日常生活本身,客厅里播不完的肥皂剧,真实,但同时也不无枯躁。H说到那些场景转换,将俗世以文学性的方式的那些美妙呈现,他说他的诗歌也从中受启迪。我想我应再读一遍。

  因为提到朦胧派代表诗人杨炼...

Read more

随记


 

一群女人围着鱼摊买鱼,其中有种手指长短的小鲫鱼,她们嚷着要摊主剖。摊主生意忙,没空,几个女人不干了,“我们信佛不杀生的!你不剖我们怎么买得成?”,她们有些生气。摊主只得猫腰剖。女摊主的手冻得粗红肿大,刀子又钝,鱼还有口气,挣扎着,像和摊主打架。

 

   老旧结实的办公楼,以前是有气派的吧,且派头不小。可现在旧且落伍,不过还是自有气象的,压得住阵脚。有家世的遗老。上上下下左拐右出的楼梯,不熟的人如进迷宫,乱窜一气仍找不准要去的地方。多数时候它是冷清的,相当冷清,如冬天在架上凋弊的藤类植物。

这座楼的大与沉只方便寒风出没。有时外头世界已艳...

Read more

善自珍摄


善自珍摄 - 陈蔚文 - 陈蔚文

何肇娅与她的编织

 

    汾阳路1号音乐自助餐厅,与肇娅午餐。她又送根她近期的项链作品,粗犷设计,黑金属管与玛瑙,是她要表达的风格:性感,有力,独特。她不喜规则的平均律的首饰设计,喜欢每条项链都有跌宕,她不看《VOGUE》这类时尚大刊上的流行首饰。她不想受他人影响,只埋头做自己东西。她不止一次说要把自己的项链做成“奢侈品牌”——非价格意义,是风格的独特性。

   冷得让人发抖的空调里,她聊起生活种种。她有狮子座的女人的要强与坦率,她对我亦不是如《好管家》《外滩画报》之类时尚媒体热衷报道的那个“沪上艺术家”,而是更真...

Read more

如是,而已


采访台湾作家候文咏,所答问题中有道:

   ·近年人生,你所感受最深?

   发现所有我治疗过的末期癌症病人(约有四五千人),过世前最在乎的事情,和整个主流社会大部分的人每天汲汲营营所追求完全不同!

  ——是否只有迫近的死亡才能真正让人放下身外虚浮,肯亲近自我内心?来这世上一趟,究竟想要的是什么,最在乎的事是什么…当我想这问题,会写下,首先愿命运安排给我的亲人们安好,虽我们间非百分百我们所希翼的关系,那也是因为,我也非他们所百分百希翼的人,甚至我也许只有百分之四五十达到他们希翼,那么我们惟有彼此担待,爱与容忍。亲人的重要常在他们离...

Read more

舌尖上的初恋


曾经,话梅,汽水,山楂片……,都是可以轻易送我们味蕾上天堂的玩艺儿。而如今,舌头像穿上了防弹衣,很难再被什么东西击中。

有个朋友,读高中时,地理老师跟他们讲资本主义国家的富裕,譬如美国,为了说明其富裕程度,他说,美国人把牛肉干当茶余饭后的日常零食,没事就嚼几片。在座的同学,包括我那位朋友,一听之下全暗地涌动着青春期分泌汪盛的口水,心里喟叹,美国人真奢侈,真资本主义啊!

因为牛肉干,他记住了这位地理老师的名字。老师后来考研出国了,他和同学们都猜,老师一准是被“茶余饭后嚼牛肉干”的生活诱惑出去的。

也是这位朋友,他说,小时吃过的冻梨真好吃啊!甜美,爽口,像雪在舌尖上融化——我起初以为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