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确信:在与狮子老虎的不断斗争下,在“困于心横于虑”的逆境砺练下,在不断的学习、探索和总结后,中国的土狼企业会很快成熟起来。但是,我还是建议你们尽快把自己的牙磨得更锋利一些。
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中,危机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一个企业今天可能一帆风顺,商品供不应求,明天就可能库存积压,面临破产。为了更好...
作者文章归档:杲占强
我确信:在与狮子老虎的不断斗争下,在“困于心横于虑”的逆境砺练下,在不断的学习、探索和总结后,中国的土狼企业会很快成熟起来。但是,我还是建议你们尽快把自己的牙磨得更锋利一些。
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中,危机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一个企业今天可能一帆风顺,商品供不应求,明天就可能库存积压,面临破产。为了更好...
博克上关于家宝一件棉衣穿了十年,关于家宝年薪只有4万港币的文章照例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我惟有轻轻的叹息,一件棉衣穿了十年能够说明什么呢?个人的节省是一个习惯问题,最多可以牵强附会到人品不错,至于别的恐怕根本谈不上。
这并不是我对总理有什么偏见,我觉得这没有意思。我更关注的是:在这样一个权力无孔不入的政治体制格局下,为什么我们所享受的公共服务如此匮乏?家宝的棉衣确实会让人感动,但是我们把权力都委托给了政府的时候,那些西北辍学孩子的哭声,那些西南看不起医生只能等死的病人家属的悲苦,那些东北小姐辗转全国为了一口饭,……他们是不是更应该感动我们或者说感染我们。
其实...
记得北岛在《回答》中深沉的指出: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或许我根本没有必要这么悲观,我应该乐观起来。
&...
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异不是来自物质而是归诸精神;人的高贵不是来自于物质占有的多少而是来自精神生活的充实与否。虽然有时你侃侃而谈自鸣得意踌躇满志,但是你和大街上的乞丐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当他把自己乞讨得来的食品献给另一个更饥饿的人的时候,上帝把笑脸投向他——一个在你眼中无足重轻的乞丐。
我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瞎眼的乞丐向诗人雨果乞讨,雨果说:“我也很穷,没有钱给你。”他便在乞丐面前的纸牌上写了一句话:“春天就要来了,可我看不见她!”于是,被感动的路人纷纷把钱放入乞丐的铁罐。雨果的伟大不止是他的作品,还有他的人格魅...
我们都猜得出来:在人潮汹涌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有多少人疲惫惆怅有多少人苦闷彷徨。有一个朋友在参加N次招聘会后,把自己当初的目标一降再降,他仰天而叹:大学生卑贱如马。而这丝毫不会引来大学生的反感。
中国教育的封闭落后,使得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很少考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很少思索自己的未来职业定位,甚至有些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完全和社会隔离,对于人情练达丝毫不管。这些以骄子自居的先生小姐,名义上处于象牙塔中实质上坐井观天。所以到了就业的时候,自然丑态百出楚楚可怜。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老人当权的社会中,我们对年轻人远未称得上提携和尊重。李敖早年写的《老年人和棒子》总是具有现实意义。这些年轻人...
财富的主要来源有三种方式:包括土地在内的自然资源、资本以及劳动力。在人类进化的漫长征程中,土地等自然资源一直处于不可撼摇的绝对权威地位。据历史学家费尔南德·布劳待尔研究发现,在中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之间,创造财富的首要因素由土地转化为资本,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到了20世纪中期以后,西方国家又走出资本时代进入了知识时代。
规模巨大的资本积累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资本变得更普遍、更易于流动、更容易获得替代。生产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就变成了人才,以人为本成为了企业对员工最核心的承诺。
当然,以人为本并不是向简单的劳动力转移,而是“知识工人”受到了...
国内企业之所以会出现接班人青黄不接的状况,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中国职业经理人制度发展的不尽完善以及企业董事会和职业经理人有效博弈机制的缺位。还有一个同样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没有职业经理人自律组织对职业经理人的有效制约。
当然,并不是说建立了自律组织就万事大吉东风具备,对于职业经理人的激励约束绝非可以一蹴而就。但是有了这种组织制度构建或者说从行业自身有了一层约束机制,将极大的促进职业经理人行业的发展完善。我们知道律师协会,虽然不能保证每一个律师都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但是起码有处理不道德律师的权力,像达莫克利斯之剑一样高悬于这些法律人的头上。它可以通过协会内部的规则清理门户,维护全体律师...
曹锦清在《黄河边的中国》一文中深有感触的提出:“中国的官吏、知识分子与农民各有一大病症。官吏之病在于唯上而不唯下;知识分子之病在于唯书而不唯实;广大农民之病在于好分而不善合。此三种病,自古而然,堪称国病。”官吏是农村的管理者,知识分子实际上是农民代言人,农民自身问题多多,从而使得中国三农问题盘根错节。我围绕这三个方面结合自己的一些观察谈些看法。
权利集中于上,且主要集中于一人。这种政体的运作效率是最高的,因为一个人的决策几乎可以雷厉风行的执行到底。但是这种政体的有效运作必须满足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处于上位的人必须德才兼备,德足以勤政廉洁,才能够...
俞可平先生的《治理与善治》真是一本好书。
政府治理问题是一个广泛被知识界言说的话题。我最早见到的关于政府治理的研究是罗曼(R﹒Rhodes)的一些东西,他指出了几种治理的形态,比如作为最小国家的管理活动的治理,他指的是国家削减公共开支,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效益;作为善治的治理,它指的是强调效率、法治、责任的公共服务体系;作为自组织网络的治理,它指的是建立在信任和互利基础上的社会协调网络等等。这些研究在俞先生的问题也有引述。
中国现在政府从很多指标来衡量都不能算作真正现代意义的政府,这是俞先生文章的一个基本立足点。他在文中没有敢于这样明目张胆的宣示,但是他的分析正是基于这个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