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吕品田

.

作为国际文化战略的国家形象塑造


作为国际文化战略的国家形象塑造

  作为国民人格培养和精神世界表达的艺术形象创造和作为国际文化战略的国家形象塑造,是应该统一也可以统一,但在实际运作上又有所不同的文化事业。
  今天,我们需要从国际文化战略角度来认识国家形象塑造这个关涉国家和民族利益追求与维护的重大问题。所谓“国家形象”是现代国际关系格局中以现代国家为单位的一种涉及国家利益追求和利益维护的对象化认知、判断或定位。没有国际视野,就没有所谓的国家形象;而没有国际间的利益角逐,也就没有作为国家文化战略的国家形象塑造问题。
  利用文化交流弘扬民族文化,宣传自己的国家,塑造符合自身利益诉求的国家形象,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和文化...

Read more

油画文化自觉的期待


油画文化自觉的期待
——写在“寻源问道——油画研究邀请展”之前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油画院承办的大型油画展“寻源问道——油画研究邀请展”将于年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在展览层出不穷的今天,这个展览值得期待。所值得期待的或许不在于它一定会推出什么惊世之作,或者会产生什么划时代的骇俗意义,而在于它将很大程度地体现中国艺术研究院这所国家级综合性艺术科研机构积极介入美术创作领域的宏观运思,以及中国油画院作为其隶属机构志在促进油画艺术健康发展的具体运作。
  集合在中国油画院这面旗帜下的一批志同道合者,为自己的艺术实践提出了“寻源问道”的目标,
同时也向油画界提出了这个目标。这当然会有相应学...

Read more

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性方式保护


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性方式保护
  中国有着完整而发达的手工生产体系,手工制作涉及生产实践和生活需要的各个领域,形成了诸如木作、雕琢、烧造、冶炼、铸造、錾锻、纺织、印染、缝纫、刺绣、编结、彩扎、髹饰、装潢、制笔、造纸、印刷等难以尽数的专门技艺、技巧和知识。以手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技艺,是蕴涵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创造智慧,彰显中华文明独特品格和民族气质,凝聚中华造物技术思想和实践经验,体现各族人民卓越创造力和雅致生活情趣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流变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特征。在长期的手工劳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传统技艺,其技术内涵和文化属性依存于追求现实事功的践行过程。传统手工艺...

Read more

在生产中保护和发展——谈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性方式保护


在生产中保护和发展
——谈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性方式保护”

   “差异性”作为一种经济学负担被推动现代化的工业力量所排斥,以致一切具有历史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特质的传统文化形态,包括传统手工技艺都在现代化过程中遭到无情的破坏。只要大工业生产方式成为唯一的生产方式,这种趋势就无法遏止。在当代历史条件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在于切实地维护文化差异性,也即维护一定文化形态所具有的历史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特质。要想切实地维护文化差异性,就不能不在生产方式上着手。历史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形态的产生与发展,根本地关系着手工劳动实践和相应的社会存在,其特质的存续也取决于手工生产...

Read more

国画形态的当代拓展


国画形态的当代拓展
  我们一直求创新、求发展,然而,实际中究竟取得了怎样的创新、怎样的发展,一切创新和发展的价值究竟表现为怎样的形态,或者说,我们怎样从现象的层面来指认、梳理或评价所有创新和发展价值的特征与意义,以至于在宏观的历史视野中达到对当代创造的文化自觉,则是需要下大力气的工作。
  笔墨当随时代。古往今来,国画一直没有停止以形态上的变化,适应和满足变化的社会生活需要,也因此形成自身博大精深、生机活泼的人文价值体系。当代社会生活变化激烈,生存状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物质条件诸多方面的变化,势必对国画形态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影响。譬如,飞机汽车等现代高速交通工具难免会影响现代人的认知...

Read more

设计与民生


设计与民生
  通过智慧而系统的针对性设计,作用于民众生计来源的维护和扩展。这是寄希望于艺术设计界的“为民生而设计”的核心理念。
  在现代化进程中,现实呈现匠心和体力、生产和消费、城市和乡村等一系列的二元结构。“设计”因此被作为一种协调意识或统筹能力而加以强调,相关的设计实践包括艺术设计实践也因此肩负着以智慧而系统的预设、规划或运筹来整饬社会、改善民生的使命。如今,随着以人为本理念以及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民生问题日益凸显。作为生计的来源,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目前要紧的民生问题是如何促进充分就业,维护和扩展民众的生计来源,以至从根本上保障民众特别是广大乡村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我国农村中...

Read more

为民生而设计


为民生而设计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民生,即“民众的生计”。广义地理解,凡是同民众的生计有关的一切都属于民生范围。然而,民生概念更为切实的含义,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保证民众生存条件、改善民众生活质量的一般需求。今天,随着以人为本理念以及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民生问题日益凸显。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的《2008年中国民生问题调查报告》显示,就业困难、工作不稳定,是公众面临的主要生活压力之一。就业是民生之本。就现状而言,我国目前要紧的民生问题是如何促进充分就业,维护和扩展民众的生计来源,以至从根本上保障民众特别是广大乡村农民...

Read more

关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全国美展有着超出一般大型展览的重要地位。其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最广泛、最集中地展示近五年间的美术创作成果,更在于它能够最大程度、最有代表性地显示美术创作的一般动向以及主流价值选择的基本取向。全国美展从来都是观察和分析社会精神面貌和美术发展状态的重要视窗。
  由10个分展区构成,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壁画、水彩、粉画、漆画、陶艺、动漫、综合艺术、艺术设计和港澳台美术等类项的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已在美术界的期待中隆重开展。可以说,这是一届努力以新姿态适应新形势的全国美展,有许多新的举措,譬如展览提出了“熔铸中国气派,塑造国家形象”的战略目标;增加了动漫展项,扩大了艺术设计、漆画、陶艺等...

Read more

发掘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学术内涵


发掘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学术内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由文化部、财政部联合组织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圆满完成。这是美术界隆重而华美的国庆献礼。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于2005年正式立项,获得国家财政1.05亿元的项目资金支持。在艺术创作深受市场经济影响的新形势下,政府设立创作项目,组织实施创作活动,支持和鼓励艺术家创作具有史诗性和崇高感的美术作品,力求艺术地再现我国1840年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用艺术的方式塑造国家和民族形象,弘扬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中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国家斥巨资开展的重大美术创...

Read more

国画教学不可小视和懈怠


国画教学不可小视和懈怠
 
这些年来,之所以反复地讨论国画教育,是因为它作为具体的民族文化教育出现了关系整个民族文化传承的问题。通过讨论,我们意识到,国画作为中华文化表率的价值蕴涵,包括它的切合中华民族文化认识和感觉模式的基本思想、原则、规范和方法,基本题材、语汇、样式和媒材,以及它的凝聚民族精神、昭示社会意识、培养文化人格、寄托人生情怀的功能作用等等,都要通过现代化的教育体制和机制来保持来延续。于是,改善国画教育便成为一种深切的期待,并由此将诉求深入到更加具体、更加实在的教学层面。
  今天,依凭学院体制和机制的现代化国画教学,是实施国画教育的主渠道。这种格局一时还不会改变...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