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何亚福

1967年出生于越南,1968年随父母回中国定居。长期研究人口与生育问题,自主生育倡导者。写过几百篇有关人口问题的文章,其中有一些文章发表于《东方早报》、《第一财经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快报》、《南方都市报》、《信息时报》、《新周刊》、《领导者》、《人力资源》等报刊上。

什么条件才适宜生孩子


我曾不止一次在网上看到计生支持者发表诸如此类的言论:“如果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就不要生孩子!”或“如果不能给孩子幸福,就不要把孩子生下来!”
 
乍看之下,上述观点似乎很有道理,似乎是很为孩子着想。然而,仔细思考之后,就会发现,如果绝大多数中国人在生孩子之前都遵守上述原则,那么中华民族很可能早已灭亡了。下面试进行具体分析。
 
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人们常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按照这些计生支持者的观点,原始社会当然不具备生孩子的良好条件,也不能给孩子幸福。难道不是吗?连饭都吃不饱,还生什么...

Read more

监狱里的各色人等


一提到“监狱”,许多人就会想到里面关押着杀人犯、抢劫犯、盗窃犯、强奸犯、贪污犯等等社会渣滓,人们往往倾向于把“囚犯”与“坏人”划上等号。然而,只要考察一下古今中外的历史,就会发现情形并非如此简单。有时候,关押在监狱里的囚犯不但不是坏人,反而是一个国家里最好的人,他们往往是由于非刑事犯罪的原因入狱的。例如,南非的曼德拉、韩国的金大中,他们都蹲过监狱,其中曼德拉甚至在监狱里呆了27年,真可谓“把牢底都坐穿了”,但后来这两个人都分别当选为他们国家的总统。“囚犯”与&ldquo...

Read more

生育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先讲一个故事:一位顾客走进一家商店,看中了一台双筒望远镜,打算买下来。店主说:“单筒望远镜比双筒望远镜更好!”店主于是介绍了单筒望远镜的优点,并要求这位顾客买下一台单筒望远镜。这位顾客认为双筒望远镜更好,所以坚持要买双筒望远镜。店主见顾客不听他的建议,恼羞成怒,于是叫来几位雇员,强迫顾客买下一台单筒望远镜。顾客向消委会投诉店主的行为,消委会工作人员问店主为什么要强迫顾客购买单筒望远镜,店主辩解说:“因为单筒望远镜确实比双筒望远镜更好!”
 
在上面这个故事中,店主强迫顾客购买某种商品,显然是违法行为。店主当然有权介绍单筒望远镜...

Read more

驳“中国人素质低”之类的论调


以前,有一位网友在我的博客留言说:“如果中国现在来个全民公投,决定是否取消计划生育,我认为结果一定是——不取消,坚持100年不动摇。你想呀,过了生育期的:‘哼,凭什么我当年不让生,现在让你们这些毛头小伙子可以生几个?反对取消计划生育!’还没有到生育期的:‘天啦,又多了很多人来跟我抢饭碗。’或者‘关我什么事,还早着呢。’反对取消计划生育。在生育期间的,至少有一半人嫌苦嫌累,嫌经济紧张竞争激烈,不愿意多要孩子。”
 
我认为,这位网友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反对强...

Read more

韩寒挽回名誉的最好办法


方韩之战到现在,尽管韩寒是否有“代笔”一事还没有定论,但韩寒昔日的“青年意见领袖”形象已一落千丈,遭遇了成名以来的最大考验。据凤凰网2月1日下午报道:凤凰网在这两天就方韩之战做了一次网络民意调查显示,支持韩寒的投票占39.1%,支持方舟子的投票占46%。这样一种结果,在两个月之前是不可想象的。韩寒甚至感叹:“因为此次事件,如果再有一次机会,自己将不会选择当作家。”
 
1月29日,韩寒的合作伙伴、出版人路金波对外发布称,方舟子通过互联网质疑韩寒“代笔”,对其名誉造成损害,韩寒当天...

Read more

人口观点不分左派右派


首先说明一点,左派与右派的划分并没有明确的、统一的标准。有人认为,所谓左派,就是强调集体和国家利益至上;所谓右派,就是强调每个个体的利益和权利优先。也有人认为,支持社会主义的就是左派,支持资本主义的就是右派。本文所说的“左派”与“右派”,大致按照上述标准。
 
我在《徐迅雷等知识分子为何支持计划生育》一文中说过:“非常奇怪的是,一些知识分子尽管在其他问题上尖锐对立(例如‘左派’与‘右派’之争),但在人口问题上,他们却出奇的一致,都支持计划生育。”下面举例说...

Read more

浅评方舟子与韩寒之论战


龙年春节前后,方舟子与韩寒就韩寒作品是否有“代笔”一事进行了持续不断的论战,成为网络上的一大热点。
 
关于韩寒,他在2007年写过一篇文章《关于社会抚养过我什么》质疑重罚富人名人超生,针对富人名人超生要按夫妻双方上一年度收入的3倍至4倍征收社会抚养费的规定,他说:“为什么这钱叫社会抚养费?是以后这个孩子由社会抚养了?”他还拿年薪过千万美元的中国篮球明星姚明举例:“如果姚明超生了,是否要被罚款十多亿人民币?”2009年7月,他在《天涯访谈录》中放言:“我不会贯彻计划生育”、&ld...

Read more

“上海不拒绝外来人口”是明智之举


国家统计局网站1月18日发布的《2011年我国人口总量及结构变化情况》显示,由于生育持续保持较低水平和老龄化速度加快,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2011年为74.4%,比上年微降0.10个百分点。尽管未来几年会有小幅波动,但对劳动力供给问题需要给予更多关注。
 
有意思的是,去年12月15日东方网报道:上海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从十年前的1193.92万人增加到了1756.67万人,增幅达到了47.1%,占总人口比重也从72.8%上升到76.3%。
 
顺便提一下,国家统计局使用的“劳动年龄人口&rdquo...

Read more

女政客降低台湾生育率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投票1月14日结束,马英九连任。我认为,台湾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超低生育率。据2011年8月16日中新网报道,根据台湾“内政部”统计,2010年台湾新生儿总数较2009年减少24424人,仅为166886人,总生育率更从2009年的1.03骤降至2010年的0.895,等于平均每位妇女只生0.895个小孩。
 
众所周知,台湾现在不但没有像中国大陆那样限制生育,相反,台湾现在还鼓励生育。那么,台湾生育率为何如此之低?是不是因为以前实行过“提倡少生”的政策?下面我们来比较印度、俄罗斯和台湾的人口政策和生育率...

Read more

浅评“龙宝宝生育高峰”


  1月11日《扬子晚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南京将迎来龙年生育高峰 其中近15%是“二胎”》的报道说:龙年即将来临,赶在龙年生一个“龙宝宝”,成了不少年轻夫妇的龙年最大心愿。记者昨天走访了南京不少医院发现,医院产科建卡人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今年新一波生育高峰不可避免。从目前每天建卡的人数上看,龙年扎堆生子的“鸭梨”很大:准妈妈们要排队做检查,还要抢着预约床位。

  

  上一个龙年是2000年,也是“千禧年”,一些媒体也说“千禧年”出现了“生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