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岸元

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财政金融室主任

离岸市场是否有人蠢蠢欲动?


  金融领域的大国博弈,难说谁就稳操胜券。中方有资本项目管制、金融市场控盘能力,以及债权优势;美方有美元国际地位,强大的金融资本市场运作能力。在非正常情况下,或许前者更具有抗打击能力。但离岸市场的金融稳定问题是个大问题。毕竟其游离于内地金融安全网之外,汇率制度和资本项目的组合搭配与内地大相径庭(联系汇率制+资本自由流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安排+严格资本管制),是国家金融安全暴露在外柔软的突出部。

  当下复杂政治经济金融环境下,如果由某些国际资本在离岸市场下狠手、砸场子,且声称是与政治无关的单纯市场套利行为,确实不好应对。我们无法划定大规模套利与蓄意攻击金融市场...

Read more

券商研究体系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去年以来,随着券商传统卖方研究竞争白热化,市场化评比淡出,券商研究转型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佣金费率下调以及佣金支付方式变化传言,使得转型更加具有迫切性。向对内服务转型是多家券商选择的方向,部分券商在预算中打包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研究所开展对内服务,并创设了相应激励约束机制。

  一、对内服务面临结构性困难

  现在讨论对内服务转型能否成功还为时过早。笔者认为,券商研究所转向“对内的卖方服务”,如参与经纪、投行、资管等业务线的卖方工作,驾轻就熟;而真正转向服务于内部投资决策支持或发展战略咨询,则任重道远。此类工作和目前卖方研究模式存在结构性差异。

  一是...

Read more

稳定A股需要机制化手段


  1月8号,中证网推出题为《央行持有本国股票资产大有可为》的短评,认为从日本经验看,中央银行持有本国股市资产维护市场稳定,并不出格。评论推出后,引起较大争论,市场对此也有反应。笔者认为需要从理论和操作层面予以进一步说明。

  一、央行直接持有股票稳定市场不存在理论障碍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我们不能基于本科《货币银行学》讨论现实问题。教科书是对既有央行操作模式和手段的总结,很多东西不在范式之内(如QE),或存在争论(如将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关注目标等)。过去十几年,人民银行在宏观调控理念演进,货币政策工具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全球前列,各种流动性工具包括PSL等,也多少有争议...

Read more

运去英雄不自由——谈当下对外金融几个问题


  近日,东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岸元博士就汇率、外储及人民币国际化等问题接受《中国证券报》专访,现将完整原稿转载如下。

  一、如何看待年内汇率走势?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不确定因素有哪些?

  中美贸易冲突以来,国内金融稳定所面临的压力,远远大于实体经济层面加征关税所带来的实际影响。从近几个月的情况看,汇率已经成为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稳定的关键变量。

  眼下人民币汇率面临的内外环境,总不至于比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更加凶险。1998年,凭借微不足道的外汇储备,中国政府可以公开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当前,按照现有外汇管理制度、汇率形成机制以及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理应可以更加平稳运行。如...

Read more

勿将汇率用作对冲关税工具


  按照现有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管理当局可以把汇率稳定在任何合意的水平上。凭借强有力的资本管制,庞大的外汇储备,覆盖在岸、离岸市场的干预机制,完全可以逆转市场恐慌情绪。当务之急是发出明确的信号:当局不会把汇率作为对冲关税的工具,仍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稳定。

  美方尚没有拿汇率说事。将中美纷争局限在贸易领域,中美双方或有默契。今年四月,中美贸易纷争激烈之时,美国财政部没有指认中国是汇率操纵国。特朗普总统当选之后,至今没有就汇率问题单独发表观点。这种情况下,中方不宜跨界选择将人民币贬值作为对冲美方加征关税的工具。

  要考虑对进口部门的影响。贬值确实可以部分对冲...

Read more

政治周期对金融的影响


  近期与市场机构交流,经常被问及政治周期对金融的影响问题,虽然有些敏感,但从实证角度,该问题并不难回答。

  成熟市场的中长期走势与政治周期关联不大。政治周期与经济周期并不一致,而往往与反周期的经济政策周期存在密切关联。经济政策对实际经济运行的影响存在滞后,某些政策、典型如货币政策,其中长期影响甚至是中性的。因此,在经济政策决策公开透明的经济体,很难说政治周期会立刻影响当期经济增长、继而由经济增长的变化影响股票市场走势。

  以美国为例,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多数总统任期内股票市场总体呈现上涨态势,因为美国经济中长期是成长的。胡佛总统和尼克松总统是例外,因为其任期分别对应于三十年代的...

Read more

关于白宫加征关税备忘录的五点浅见


  一、近年来,经常项目逆差对美国的影响并未显著恶化,当前美国经济、金融、就业状况完全能够兼容逆差局面,并不存在平衡贸易的短期迫切性。全球产业分工格局与上世纪八零年代已经有很大不同;对比当年日美在汽车、彩电等行业的正面冲突,中美制造业并未出现针锋相对局面。着眼中美长期发展态势,深谋远虑、老成谋国不是特朗普总统的性格;作为共和党的非主流力量,他本人未必如何在意中期选举结果。因此判断:特朗普总统在对华问题上如此贸然决断,可能部分着眼于在核心团队隔三差五、走马换将局面下,彰显白宫的威严和领导力。

  二、6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必然发生贸易转移,但这不意味着中国全部失去该市场份额,总...

Read more

中美经济对比:差距要比我们想象的更大许多!


 作者:张岸元东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张怀志、陈巧巧东兴证券宏观研究员

一、综合国力

1、经济规模

从GDP总量来看,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按现价美元计算,2016年中国的GDP为11.20万亿,居世界第二,美国为18.57万亿,尚有7.37万亿的差距,我们预测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美国仍需十年以上的时间。

2、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

人均GDP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最常用的单一指标。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6年中美两国的人均GDP(2010年不变价)分别为6895美元和52195美元,美国的人均GDP为中国的7.6倍。根...

Read more

利率市场化怎样才不出乱子


  细读政府工作报告的金融部分,有几处值得关注。

  一是没有出现人民币国际化这一概念,只是提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香港离岸业务。近两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快速推进,香港离岸市场规模急速扩大,与此同时,国内汇率、利率、资本项目开放等改革相对迟滞。国内外部分机构及学者针对这种回避改革,试图直接通过人民币结算、离岸市场推进国际化的政策操作,提出相当负面的评价。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正面触及国际化的概念,也许是试图回避这些争论——毕竟随着境内外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逐步消失,人民币国际化能走多远,前景尚不明朗。

  二是对汇率市场化改革和资本项目开放仅沿用传统表述。应该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