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顾自安

顾自安,(1977-)宁夏平罗人,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曾于宁夏大学获文学学士和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经济学家胡培兆、吴宣恭教授,主要从事经济理论研究。现供职于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任副总经济师。目前主要从事经济理论与制度演化方面的研究。现已在香港《二十一世纪》、新加坡《远东中文经贸评论》、《中国经济问题》、《新政治经济学评论》、《经济评论》、《当代经济研究》、《东岳论丛》、《当代经济管理》、《中国信息报》等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脑进化对制度分析之认知论基础的启示


脑进化对制度分析之认知论基础的启示

顾自安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361005)

在介绍了奥菲克人类进化的经济起源的基本思想后,我们现在可以回到本文分析的制度问题。奥菲克所揭示的“交换促进脑进化”的命题,或许会引起诸多争论,但一个现实是,只要我们还无法排除交换对人类脑进化起源的可能性,那么他的研究就可以作为一种探索的方向。

奥菲克的脑进化思路无非是说,人类认知能力的进化在动力上并不符合达尔文的基因遗传复制和变异机制,而需要做出独立证明。他从斯密关于人类交换倾向的猜测出发,通过对达尔文与华莱士在人类进化方面的分歧的回顾后认为,人脑进化...

Read more

生存环境的扩大:市场的拓展


生存环境的扩大:市场的拓展

 

顾自安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361005)

关于市场交换起源的问题,奥菲克指出,如果市场交换是从可见于人类和动物中的某些适应进化而来的,那么认真考察市场交换同亲缘交换和共生交换的类比,就是一个需要遵循的思路。奥菲克指出,在生物界的配偶选择和市场的交易对象选择之间,存在一种非对称性的相似,而这种非对称性是由于外部选择压力造成的,即所谓贝特曼征候(由自然选择压力造成的性选择中的非对称性)。贝特曼征候的特征表现为两个方面:(1)驱逐或淘汰竞争对手;(2)接近选择对象中有识别能力的对象。奥菲克认为,贝特曼...

Read more

脑的扩大与交换纬度的扩展


脑的扩大与交换纬度的扩展

顾自安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361005)

奥菲克指出,在把经济学原理或进化论原理应用于早期人类的问题时,明确的辨识并解释两个总体的趋势是必要而且有益的:即脑的扩大和生存环境的扩大。就前一趋势而言,目前为止,人脑尺寸的不断增大仍然是脑科学与解剖学最为引人注目的进化奇迹和难题。脑的扩大所蕴含的奥秘远远超过脑科学和解剖学的发展,尽管目前脑科学和解剖学的一些发现,对于认识人脑组织的功能结构有了极大的突破,但对于脑进化的动力解释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就后一趋势而言,如果从经济学观点来看,人类占据的生存环境的不断扩大所内涵的市场扩展和交易纬度(...

Read more

分工的进化涵义


分工的进化涵义

顾自安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361005)

就其本质而言,分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独立的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们必须以某种方式分担和分享它们共同努力所产生的代价和收益。它们需要一个再分配系统,且要有明确的选择单位代表其所有组成部分提供并最佳的调控这个再分配系统。当然,讨论分工进化涵义的前提是,只有当分工结构和参与实体被适当地置于接受自然选择的状态中,分工才可以进化。换言之,只有当分工发生在严格的位于选择单位之下的组织级别中,人们才可以期望分工的进化得以顺利进行。社会分工的优越性在多数情况下取决于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功能和形式的专门化和区分化...

Read more

斯密与达尔文的汇合


斯密与达尔文的汇合

顾自安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361005)

奥菲克指出,斯密在创立经济学之初,所涉及的人类行为在商业交换方面的独特性问题,其实也是一个进化论问题。尽管他没有就此展开,但斯密的这一思想至少领先达尔文近一个世纪。但奥菲克认为,尽管斯密受条件约束适时的中止了这一话题,但他关于“交换是否是一种天生倾向,或是推理和说话能力的必然结果”的猜测,却对人类进化研究的难题提出了最高等级的挑战。[1]换言之,“交换是否是一种人类进化早期的促进因素,或它是人类推理和说话能力的必然结果”——...

Read more

斯密的猜测与人类进化之谜


斯密的猜测与人类进化之谜

顾自安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361005)

奥菲克在《第二天性》一书中所关注的人类进化主题,是在“达尔文的实用原则和华莱士独立证明”这一关于人类进化分歧的观点上展开的。他指出,达尔文和华莱士都敏锐地意识到了人类智慧的特定结构和精密程度,而自然选择似乎并未对此做出解释。尽管他们都从不同方向做了努力,且华莱士的猜测更为大胆,但是最终在用自然选择的进化观解释人类进化现实时都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与其他生物学家不同,奥菲克从经济学的视角,发掘了人类进化历程的史前史部分所蕴含的大量经济学内涵。他从斯密关于“...

Read more

交换倾向:人类进化的经济起源


交换倾向:人类进化的经济起源

 

顾自安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361005)

在上一章关于“制度与理性”这一哈耶克命题讨论的基础上,我们将制度演化分析所涉及的认知问题锁定在——“社会秩序是在人类必然无知的状态下自发演化,但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却会有意识的习得并传播甚至修正社会秩序的状态”——这一关于认知的“哈耶克悖论”问题。本章中,我将通过引入哈伊姆·奥菲克在《第二天性:人类进化的经济起源...

Read more

制度演化及主体性控制的认知根源


制度演化及主体性控制的认知根源

顾自安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361005)

一旦我们否弃了内涵某种共同价值的“社会秩序型构之设计或创造”的可能性,人类社会秩序化的进程,就从“唯理主义的理性陷阱”中得到解放,而重新被回置到“进化理性的思维”之下。需要声明的一点是,我们在批判了建构唯理主义创设制度的幻想后,并非说这一过程与自然演化一样将是一个无意识演化的过程。恰相反,我们将要试图论证的制度演化命题,与哈耶克在进化理性主义立场下提出的文化进化解释,都共同指向这一现实问题:即人类是如何在由演化...

Read more

我们能“设计或创造”制度吗?


我们能“设计或创造”制度吗?

顾自安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361005)

在讨论“人类社会进化过程中的秩序型构”这一问题时,“理性”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因为基于认知的理性形成,乃是人类进化区别于其他物种进化的重要标志;而且也因为人们通常将自生秩序理论家与社会思想中的反理性主义传统(anti-rationalist tradition)相提并论。为了澄清这一误解,我们需要声明的一点是,自发秩序传统并不意味着,这一理论就是某种非理性主义(irrationalism),或者说社会体系的...

Read more

制度进化中理性的使命与边界


制度进化中理性的使命与边界

顾自安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361005)

如同理查德·兰洛伊斯和明福特·撒布格鲁(Richard Langlosi & Müfit M. Sabooglu, 2001)在《哈耶克演化理论中的知识与社会改良论》[1]一文中指出的那样,哈耶克的社会秩序理论及其社会改良论至少是模糊的。一方面他不满足于波谱所主张的零敲碎打的社会改进工程的思想,另一方面他又主张采取一些激进的关于立宪和通货改革的论点。此外,如同我在本章4.1.3节的分析中指出的那样,哈耶克基于“知识分立”和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