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顾自安

顾自安,(1977-)宁夏平罗人,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曾于宁夏大学获文学学士和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经济学家胡培兆、吴宣恭教授,主要从事经济理论研究。现供职于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任副总经济师。目前主要从事经济理论与制度演化方面的研究。现已在香港《二十一世纪》、新加坡《远东中文经贸评论》、《中国经济问题》、《新政治经济学评论》、《经济评论》、《当代经济研究》、《东岳论丛》、《当代经济管理》、《中国信息报》等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制度发生学探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制度发生学探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顾自安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361005)

在人类的思想史上,关于社会秩序(制度)发生学探索的研究成果——为“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提供过两种答案:(a)自发演化生成;(b)理性创设生成。而这两种答案在经济学中,则分别是沿着两条不同的理论进路展开的:一是斯密――门格尔——哈耶克的演化生成论传统;二是康芒斯的“制度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人行动”的制度设计论传统。[1]
前一传统的发展在哈耶克的“自发秩序原理”、诺齐克(Robert Nozick)的“最小国家理论”、纳尔逊和温特的“经济演化理论”、以及肖特、...

Read more

制度本体论探索:什么是制度?


制度本体论探索:什么是制度?

顾自安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361005)

在确立制度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后,理论分析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对制度给出一个本体论的解释。这一问题最一般的表达就是:制度是什么?但关于制度是什么的问题,并不是一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在制度分析史上也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或是共同认可的答案。
“制度”一词,在中国思想史上久已有之。《商君书》中就曾有过这样的叙述:“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治法不可不慎也,国务不可不谨也,事本不可不抟也。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治法明,则官无邪;国务壹,则民应用;事本抟,则民喜...

Read more

制度分析的背景知识三:混沌有序与自组织原理


制度分析的背景知识三:混沌有序与自组织原理

顾自安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361005)

“混沌”一词是美国马里兰大学J.A.Yorke于70年代初提出的。目前关于混沌的定义有许多,但在经济学中一般采用Li和Yorke的定义:设连续自映射f:I->I R,I是R中的一个区间,如果存在不可数集合SI满足:
(1)S不包括周期点。
(2)任给x1,x2∈S(x1≠x2)有limsup|ft(x1)-ft(x2)|>0liminf|ft(x1)-ft(x2)|=0这里:ft(·)=f(f(f(…))),表示t重函数关系。
...

Read more

制度分析的背景知识二:力学的发展与复杂系统理论


制度分析的背景知识二:力学的发展与复杂系统理论

顾自安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361005)

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牛顿提出了力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对宏观物体的运动给出了精确的描述,总结了他自己的物理学发现和哲学观点。《原理》是自然科学界当之无愧的奠基性巨著。该著作把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和太阳系内行星的运动统一在相同的物理定律之中,从而完成了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自然科学的大综合。它不仅标志了十六、十七世纪科学革命的顶点,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划时代标志。它不仅总结和发展了牛顿之前物理学的几乎全部重要成果,而且也是...

Read more

制度演化分析的背景知识一:生物学类比与社会达尔文主义


制度演化分析的知识背景

顾自安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361005)

制度演化分析在范式上的转换,即使对新古典均衡制度观的反叛,也是对既有制度演化分析的一种改进。某种程度上讲,如果制度演化分析试图将新古典理论所封闭的制度“魔盒”重新开启的话,我们还无法确认可以看到真理,还是再次遭遇撒旦。但既然这一分析思路进入了理论家的视野,那么我们就必须为此做出努力和探索。基于制度演化分析所涉及问题的复杂性,我们认为对制度演化分析建立正确的理解和推进这一思路进展的一些其他学科的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就是一个必要的理论工具和方法论的准备。就我在本文中所涉...

Read more

人脑进化研究的支撑:“参与演化过程的认知论基础”


人脑进化研究的支撑:“参与演化过程的认知论基础”

顾自安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361005)

脑是人类智慧的生理基础,是人体最为复杂的器官之一,其中的许多机理奥秘人类还不甚了解。现代心理学的知觉学习理论和解剖学对于意识、认知和脑功能的研究,更多的是一种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分析。认知理论一般认为,认知主体的脑功能在于对外界信息材料的加工:感觉、再认、生成、意象、图式、概念、分类、假设、推理、对信息线索予以概率的权衡,以及由自己的反应所派生的心线索。但无论大脑怎样加工处理,事物始终被认为是由感观信息输入后,经由大脑思维的中介过程添加上去的东西。艾...

Read more

华莱士之“独立证明”的启示:有意识演化


华莱士之“独立证明”的启示:有意识演化

顾自安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361005)

 

达尔文进化论在解释社会进化和人类行为时所面临的挑战,需要我们重新回顾华莱士与达尔文之间关于人类进化的“独立证明”分歧。人们都知道华莱士是进化论的独立发现者,他的自然选择理论框架曾经加速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出版。但一直存在这样的争论,即华莱士的原创性是否一向被低估了。事实上,当我们对制度演化的讨论涉及到关于意识参与和人脑进化的问题时,关于“达尔文进化论的适用原则”与“华莱士的独立证明”观点的讨论就是不可避免的。从经典的进化论在解释人类进化和社会...

Read more

制度分析范式的第二个转换:从“无意识演化”到“有意识演化”


制度分析范式的第二个转换:从“无意识演化”到“有意识演化”

顾自安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361005)

本文所使用的“制度演化分析”一词,如同我在引言中声明的那样,它不特指经济学在制度分析领域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方法论(主要是指演化博弈论)优势;也不倾向于在纯粹“自然选择”这一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视角下,将社会制度型构的过程视为“无意识演化”的结果。相反,它主张从“演化”这一独特的(而又传统的)视角,在更加广泛的意义上探讨制度型构“在自然选择之外”的动力学因素。因此,制度演化分析在范式上面临第二种转向,即从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无意识演化”转...

Read more

制度分析的范式转换及背景知识


制度分析的范式转换及背景知识

顾自安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361005)

在第一章关于OIE和NIE制度分析比较及制度演化范式溯源分析的基础上,我在本章中明确提出了制度演化分析在范式上必须实现的两个阶段性转换:(1)从新古典的结果均衡到“无意识”的制度演化过程;(2)从“无意识的制度演化”分析转向“有意识的制度演化”分析。前一阶段的范式转换旨在通过引入进化论思维方式下对社会进化问题的“生物学类比”,来纠正新古典经济学以均衡来看待制度的机械力学思维对制度分析造成的智障;第二阶段的范式转换则力图将制度分析在范式上回归到真实制度演进的“历史-逻辑”统一的过程中去...

Read more

NIE的新古典范式:比较静态与结果均衡


 NIE的新古典范式:比较静态与结果均衡

 
顾自安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361005)
 
现代社会学的先驱德克姆(Durkheim),曾经把社会学定义为是关于“制度的科学”,把经济学定义为是“关于市场的科学”。[1]在类似的观念下,新古典经济学家也同样认为制度研究是超出经济学范围的工作。因此,在他们看来制度不必要进入经济学的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而是外在地、给定地发挥作用的。如果我们参考拉卡托斯·艾默(Lakatos, Ime)关于科学研究纲领结构的观点[2],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中,稳定性偏好、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