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顾自安

顾自安,(1977-)宁夏平罗人,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曾于宁夏大学获文学学士和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经济学家胡培兆、吴宣恭教授,主要从事经济理论研究。现供职于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任副总经济师。目前主要从事经济理论与制度演化方面的研究。现已在香港《二十一世纪》、新加坡《远东中文经贸评论》、《中国经济问题》、《新政治经济学评论》、《经济评论》、《当代经济研究》、《东岳论丛》、《当代经济管理》、《中国信息报》等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演化分析范式:非线性、自组织过程与系统演化


演化分析范式:非线性、自组织过程与系统演化

顾自安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361005 )

制度演化分析范式在方法论上的核心特征是关于制度的演化思想。在强调制度对于社会重要性的同时,它更加致力于向人们解释制度形成的过程是如何可能的。演化拒绝将制度视为社会主体基于理性行动的有意识结果,而认为制度是人们行为的产物,而不是纯粹理性设计的结果。在制度演化分析的视角下,制度的起源及其延续和变迁是制度分析的主要对象。在制度现象中,作为行为主体的人被视为有目的的行动者,制度是个人行动有目的行为的(理性参与的)预期或(理性未参与的)未预期结果。个人可能(通常需要...

Read more

制度范式转换之动力学依据:从牛顿经典力学到热力学


范式转换之动力学依据:从牛顿经典力学到热力学

顾自安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361005)

近代自然科学,自伽里略、牛顿以来一直试图解决自然界有没有规律的问题。面对纷繁的自然现象,要找到规律必须找到某种确定性。牛顿通过经典力学原理,所找到的是自然界的某种均衡。在他那里,自然界的运动总是存在或趋向某种均衡:例如,一切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相对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作用于一个物体的力等于该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之积;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两个物体的质量的积成正比,与两者间的...

Read more

制度演化分析的范式回归


制度演化分析的范式回归:从制度演化分析到哈耶克再到凡勃伦

顾自安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361005)

制度演化分析所进行的理论探索,并不是科学发展史上独特的“无源之水”。相反,它同任何人类科学的探索一样,都是建立在诸多先驱理论的基础上的。用一个形象的类比来描述就是:我试图站在制度分析先驱们的肩膀上,以便更加清晰和准确地把握制度的本体意义及其演化逻辑。
关于制度演化思维的早期探索,在经济学之前就已经进入社会科学家的视野。但此前的论述并不具有明显的思路和逻辑论证过程,相反多数关于演化生成秩序的洞见都是一些只言片语的记载。对社会进化和秩序起源的原初性的系统理论探索是由达尔...

Read more

OIE与NIE比较与评价


 OIE与NIE比较与评价

顾自安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361005)

OIE与NIE可以被视为两个制度研究的流派,但一种过于极端的二分法和传统对立,可能会导致人们忽略这两个学派在制度方面所面临的共同的问题和它们彼此互补以及相互借鉴融合的可能性。早期OIE学者的方法和观点存在和主流的巨大分歧,但这一分歧在后期OIE学者的研究中正在变得模糊;同样,早期NIE学者单纯强调新古典个人主义及其对制度的内生化处理,目前已经出现了向制度演化倾向的转变。这两种趋势迫使我们在比较和评价两个制度学派时必须保持必要的谨慎。正如卢瑟福在那本关于OIE和NIE比较的经典...

Read more

OIE的制度分析


OIE的制度分析

顾自安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361005 )

老制度主义(OIE)主要是指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经济学界的影响和声誉上经历过大起大落,却延续至今的美国制度主义传统。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托斯坦·凡勃伦、维斯雷·米契尔、约翰·R     ·康芒斯、克莱伦斯·阿里斯等人。作为一个在研究方法和分析范式上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制度分析学派,OIE并没有形成单一的定义明确或彼此统一的思想和方法论主体,也不具有明确统一的研究纲领(格罗锡,1947,1972)。概括而言,OIE内部有两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研究...

Read more

NIE的制度分析


 NIE的制度分析

顾自安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361005)
 
 
试图对NIE的制度分析做个简要、清晰的描述,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根据卢瑟福的分析,新制度主义(NIE)主要是指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可以被看作是对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以及奥地利学派中的制度主义的再现和扩展——制度分析传统。[1]
NIE的方法论特征在于,他们更加突出从科斯创立的“交易费用”范式展开制度考察,并试图通过边际分析和均衡方法在制度分析中的应用,将制度理论纳入主流的新古典框架中。...

Read more

关于制度演化与均衡的讨论


关于制度演化与均衡的讨论(转贴自人大论坛)
 
 
uibe:1、偶不认同您对博弈论在制度变迁中无能为力的说法,基于主观概率的博弈论已经在青木的比较制度分析中获得成功(但Aoki未能回答动态演进的问题),偶坦白的说未能读懂近期的一些博弈论论文,但偶师兄说这一问题的进展是很快的;
2、偶认同跨学科的研究可以帮助您的研究,偶听dingding老师说日本现在有青年将语言完全转化为符号进行博弈分析,也是震撼不小的。
 
顾自安:应用于制度演化分析中的演化博弈论,最早其实是对生物学进化理论中“最优化问题”的一般化处理。主要用来解释个体行为者在环境约束下如何...

Read more

制度演化分析的现实意义


制度演化分析的现实意义

顾自安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当代社会持续不断的制度创新引起了现代经济制度结构的重组和振荡,一方面,这种创新创造了的利润机会,导致了实质的收入和财富增长;而另一方面,它又产生了混乱,并导致某些当事人的个人损失,以及大规模的经济重组。这一类制度变迁引发的争议和问题,都亟待制度层面的理论研究给予解释。
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的来临,导致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导致的信息的快速传播和海量聚积以及知识的专业化和分工对制度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信息时代人类如何有效利用和管理知识和信息,成为制度创新...

Read more

探寻制度演化的逻辑


探寻制度演化的逻辑

顾自安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制度演化分析将分析焦点锁定在“制度的演化过程及其分岔”这一视角,有两个理论企图:一是将主流经济学关于制度的机械主义思维,通过转向生物演化思维和系统思维,拉回现实世界,即从新古典“结果收敛均衡的制度观”向“过程演化分岔的制度观”转换;二是试图通过对制度演化过程的“系统相关性”考察,来探索制度演化的内部逻辑。制度演化分析更加致力于寻求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动态制度变迁源自“个人理性和收益最大化”这一动力学因素之外的其他原因。而后者在更大程度上可能将知识的传播与扩散、信息空间和通道、个人心智、群体认知模式、学习能力,以及文化素质、伦理道德、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