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晓晨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台湾是小问题,亚投行是大问题


   应该说台湾是否能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主要取决于大陆。而大陆主要是从对台关系的角度考虑是否让台湾加入,而不是金融经济的角度。无论是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之中,还是在亚投行的机制搭建过程中,台湾只具有对台关系的重要性,而不具有全局的系统重要性,这是我的一个基本观点。

  从国台办的发言来看,马晓光也表示,“希望能够为台湾方面以适当名义参与亚投行找到办法”,看来身份问题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在这之前,台湾一直强调加入亚投行不能矮化“主权”,加入名称底线是“中华台北”。在3月31日截止日期...

Read more

中国的非洲战略亟待升级


  3月24日至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非洲三国进行了访问。这是习近平就任以来的首访行程,具有极强的标志意义。

  笔者一直在呼吁,中非关系需要大战略、整体战略。这是目前对非洲工作最缺乏的。而此次习近平访问非洲,已经露出了大战略的端倪。

  那么,这个大战略应该是什么?

  笔者认为,应当准确判断非洲的地位:非洲正在逐渐结束长期的战乱与赤贫,正在走向经济起飞的起跑线。此时,我国对非洲的战略也应当升级。获取资源仍然重要;然而,除了资源以外,应当更加明确地将非洲看作未来中国海外投资目的地和制造业转移承接地。一句话,非洲应是未来“海外中国”之所在。
...

Read more

被打断的东亚一体化 经济合作无法自动解决东亚安全难题


  在近日的东盟外长会议上,南海问题成为会场内外的热点。日本因钓鱼岛问题召回驻华大使。这与前几年东亚一体化的热度形成鲜明反差。看起来,东亚一体化已经从春天进入寒冬。

  遥想2008~2009年,东亚各国曾经有过一段短暂的蜜月期。彼时,国际金融海啸,东亚一枝独秀。当时人们把这看作东亚一体化的良机。

  2008年12月,中日韩领导人首次召开了峰会,明确了“中日韩伙伴关系”。2009年6月,东盟系列峰会在周折后成功举行,大大推进了东亚地区金融合作。8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当时,甚至有人提出“东亚货币基金组织”、“东...

Read more

救市2:1欧洲一体化


  “救市”队与“欧洲一体化”队的比赛打成了2∶1。

  在上周的欧洲杯半决赛中,意大利足球队2∶1战胜了德国,成为赢家。

  而在另一个“赛场”——在欧盟峰会上,意大利同样是大赢家。主张救助、保增长的意大利,“战胜”了主张紧缩、促统一的德国。当然,德国也在推进一体化的道路上迈出了一步,“得了一分”。

  意大利的“前锋”是总理蒙蒂。他打进了两粒“进球”。

  第一粒&ldq...

Read more

南北苏丹战争考验中国石油战略


  上周,有两个事件成为焦点:中国与菲律宾继续在南海黄岩岛附近对峙,印度成功试射了射程可覆盖全中国的远程弹道导弹。

  而对万里之外的非洲之变,国内的关注则较少:18日,北苏丹(注:为方便起见,以下称分裂前的苏丹共和国为“原苏丹”,现苏丹共和国为“北苏丹”)对刚刚从其分离出去的南苏丹宣战,南北苏丹战争爆发。

  三件事的发生地看似远隔千山;然而,其中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背后都有同一只手,冲击的都是中国的利益,其中包括石油利益。

  冲击中国石油进口链条

  在南北苏丹,有中国公司参股了当...

Read more

上合组织应当西扩


  6月7日,上合组织峰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通过了《上合组织中期发展战略规划》。该规划明确,今后十年将重视地区经济合作。

  笔者认为,既然已经选择了经济驱动的道路,那么相应地,上合组织应该扩员,优先方向是西扩,即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这将是在美国撤出阿富汗、中国能源愈加依赖中东的大背景下的一个举措。

  安全与经济是上合组织的“两个车轮”。二者孰轻孰重,一直是上合组织前行的大问题。一年前,第一财经研究院曾推出《上合组织成立十周年》报告,鲜明提出,安全合作已取得较大进展,但经济合作滞后,因此“两个车轮”并不均衡。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