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邯芳鸣

沈阳金度实木有限公司经理

中国的品牌价值如何提升?


  近半年来,中国某些有点名堂的耐用消费品企业,都在聘请外国设计公司进行品牌改造和包装升级。

  花费大额资金对品牌进行「高级装修」,对产品和企业的形象应该是有帮助的,至于能够收到多少实效,笔者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众所周知,冷战结束后的现代社会,国家之间的竞争领域更多在商业,而具体的竞争者当然是以企业为主。这二十多年来,跨国企业在全球扩张,可见竞争之一斑。笔者不是财经评论家,但触目所见的许多重大经贸事态,多有富可敌国的大公司参与其中。

  我曾在早报评论版撰文,谈到中国内地一些规模不小的公司品牌工作遭遇误区,被销量达三百多万份的《参考消息》转载,引来政商各界的关注和...

Read more

中国的品牌价值从哪里来?


  一家国际品牌咨询公司约了我这几天北上深圳开会,要谈谈某家我出任董事的电子消费品制造商的「品牌战略重整」问题。于是,不得不梳理一下个人近期在这方面的观察,以一个「极不专业」的角度谈谈对这个专业问题的看法。

  权威性的财经杂志《商业周刊》与国际品牌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一份最新评选结果显示,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以六百七十亿美元的品牌价值位居二○○六年度全球品牌排行榜之首。而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则依然榜上无名,这是符合现实的。除了部分仿冒国际机构名字推出的类似品牌评选之外,大多数中国企业,暂时还没有达到国际品牌的水平。然而,这并不是坏事。

  我们熟悉的一些具有知名度的中国企业,它们或...

Read more

商人不可言而无信


  上周笔者在早报的文章《商人岂能为富不仁》刊出后,中国多家网站予以转载,在网络上引起一些讨论。

  商人的商业伦理以及道德问题,绝对关乎社会全局和大多数公众利益,引来关注讨论是非常自然的。往日因,今日果;今日因,明日果。很多事情不能到不堪收拾的时候才来面对。

  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减少贫富分化,创造充足就业,建立公平公正的环境,这是件有利的事情。但是,过去一段时间,一些利用社会转型的灰色空间获得好处的既得利益者,所作所为未见收敛,甚至变本加厉,这些事情在中国屡见不鲜,其根源亦耐人寻味。

  不良商人通过捐点钱、说几句便宜话,是不能获得通向天堂的赎罪券的。真正要做到的是...

Read more

把目光投向社会的底层


  每年的这个季节,无论身在何方我都会回忆起新英格兰寒冷而美丽的白色冬季,怀念起在查尔斯河畔哈佛园的美好时光。我也自豪于拥有众多向各位一样杰出的校友。事实上,领导这个世界的人很多都是从哈佛园那扇古老而狭窄的小门走出来的。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宴会,一起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新年。这场面,让我想起了上个星期在南方参加的另一场宴会。一场「千人盛宴」,来自北京的十四位全国政协委员和二千余名在工厂流水在线工作的蓝领工人在城中最好的一家酒店同吃一餐饭、同饮一杯酒、同唱一首歌,表达着富有金钱的企业主和富有政治话语权的社会精英人物对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关爱,场面温暖而令人感动。

  有人...

Read more

「血汗工厂」的雇主们是不受人尊敬的


  
  近日来,中国有一件诉讼案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议论。事缘台资企业富士康下属全资子公司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以上海《第一财经日报》的有关报道失实、有损其企业利益为由,将该报两名记者控上法庭。

  此案在中国各地立即掀起轩然大波,有关的报道和评论铺天盖地。有人以此来论证中国的舆论监督所处的困境,有人由此提出了司法公正的问题,还有人呼吁有关当局要更加关注广大劳工的生存状况,如此等等。一个普通的名誉权官司,竟然「牵一发而动全身」,所有人都找到了宣泄情绪、表达观点和推动某个诉求的切入点。

  资本之手无处不在

  富士康为何绕开报社而起诉记者个人,并且索赔三千万...

Read more

有的官商确实欠扁


  闻听中国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最近勃然大怒,直斥个别下属的央企领导是「混蛋」。笔者在京城熟悉的几位业界大佬和意见领袖都大呼骂得痛快、骂得好!

  在八月中的那场会议上,国资委公布了一百六十六户中央企业二○○五年度的业绩考核结果。最新的「成绩单」之中,有六家央企得到D级或E级的「不及格」评级,十五家企业因为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财务违规、给员工发放高额住房补贴等原因被降级或扣分,十九名企业领导在这次考核后遭到扣薪处分。事实上近期有些企业的做法,实在令国资委太难接受。

  怒斥国企大快人心

  令人鼓舞的是,掌管十一万亿元人民币国有资产的大掌柜李荣融对国企不成器领导的怒斥,引来了...

Read more

和谐社会始于善待员工


  日前,笔者和十几位全国政协委员一道,参加了一场充满亲情、温馨感人的千人盛宴。

  在深圳一家国际级五星级酒店举行,参与的有深圳一家高科技公司的两千多名员工。本来时近新年,在华国际大公司搞员工联谊的活动也颇多。但是,像这家规模名气都不算大的港资公司,上至外籍高管下到清洁、保安工人凡两千之众,都被管理层宴请到城中顶级酒店共聚一堂,似乎绝无仅有。席间,宾主言欢,上下同欲,令人大为感慨。这班深入民众、体察民情的政协委员中有多位部长、将军、大使、歌唱家、舞蹈家和画家,几位委员艺术家兴之所至,还当场为一线工人赠画、歌咏、舞蹈,表达和谐关爱之情。十几位政协委员属于不同的界别,但有着共同的心愿...

Read more

工会不能成为老板们作秀的工具


  中国人大、政协「两会」甫一结束,笔者即和几位政协委员到珠三角某外资工厂考察。听闻该工厂正在筹建工会,起初还替他们感到高兴,但后来却不禁感到担忧。

  这家企业的老板说,公司限定第一批加入工会的人员为中层以上干部及优秀员工,一般工人还没有资格加入。笔者满腹狐疑﹕究竟是这位老板不懂工会为何物,还是借此作秀,把工会会员当成一种福利?不管是哪种原因,把工人自愿加入工会的合法权益,当作企业老板的「施舍」行为,令人感到如吞苍蝇一般。

  中国《工会法》、《劳动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等规定,依法组织和加入工会是职工的基本权利。工会的根本宗旨,就是争取自身权利、维护工友利益。《工会法》第...

Read more

中国企业国际化路途遥远


  中国未来二十年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变量,但是其中最重要的趋势仍然是经济的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包括贸易、投资和金融的全球化。对中国而言,经济全球化已然不是要不要加入,而是如何加入才能更符合本国利益。这就对中国政府和企业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和考验。

  国际化是指一家企业的组织结构与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成长过程,并且伴随着这个过程而形成消费者愿意追逐的全球化品牌。这个争夺技术与市场资源的过程,毫无疑问会遇到巨大的阻力。中国在企业国际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并一度把去年定为「企业国际化年」,但目前看来,成果却远远不能令人乐观。

  在今年五月的环球之旅中,笔者每到一地都能发现从事商旅的中...

Read more

人才国际化才能使企业国际化


  笔者上期言论谈及中国企业国际化问题,在中国内地报刊和网络上引起相当大的反响。其实,中国企业全球化的话题还只是个开端,未来必有更多值得圈点之处。

  两个真实的故事

  先讲两个亲闻身历的荒唐故事。故事一,中国国资委某央企控股的一家新加坡挂牌公司,新总裁由国内派来,工作时最少需要两个半翻译。电邮也好,文件也罢,要让其明白需三个程序。首先由新加坡本地雇员翻译出一个版本,然后由国内来的员工校对一遍,最后再由一个中层干部定稿把关一次。如此高管人才派驻海外徒增波折。一小时的公司例会,加上翻译时间成本翻番,有开历史倒车之感!据闻公司半数以上员工都曾卷入为这个国企龙筹大班的传译工作。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