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尹宏毅

尹宏毅简历及学术成绩介绍
(一) 译著目录(不完全)
《父与子——IBM发家史》(合译)(新华出版社)
《统帅决胜之道》(新华出版社)
《因势利导》(组织结构学)(新华出版社)
《平衡记分卡》(合译)(新华出版社)
《知识产业化——美日两国大学与产业界之间的纽带》(与苏竣合译)(新华出版社)
《全球传播》(清华大学出版社)
《一号法则》(股市投资学)(中国青年出版社)
《总统的力量——从殖民地到超级大国》(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二)简历
尹宏毅,男,1959年11月1日生于北京市东城区。1977年高中毕业,立即就进入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学习。中小学学习成绩一直是40多人班里前三四名。但那个年代,政策规定高中毕业以后就得上山下乡。甚至有些人初中毕业就被剥夺了继续上学的机会,到农村劳动。从小学开始酷爱乒乓球,所以满以为可以参军,到部队球队打球,所以高中有一段时间到体校开了介绍信,到学校请假,每天下午打球。
原本是个做学问的料子,但由于家里没有这种熏陶,再加上天天打球,所以上大学时与许多同学相比,“先天不足”。但由于是理工科的底子,所以思维逻辑性较强,再加上单词语法记得准,所以刚上大学头一两年学习成绩较好,并从当时所谓的中级班升入高级班。但文科底子还是很差,所以后两年成绩不好,尽管最后老师给自己学位论文打了高分。
我想当时学校的老师很了解情况,所以大学毕业时分配我到新华社参编部担任英文翻译。部里老同志说:“这儿就是一个学校。”
那是1982年,美苏争霸正酣。所以一直到1988年自己到美国进修为止,记忆中满脑子都是“导弹”、“军备竞赛”、“核裁军”、“第一阶段(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等。
部里有一位老同志,叫刘炳章,是我师傅。他大学是学数学的,可能是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南京。他学术造诣颇深,还曾受到宋庆龄主席赞赏,说:“他的译文(中文)比我的英文(原文)要好。”别的老同志也经常修改我翻译的稿件,但画蛇添足、带不来长进的情况常有。而刘老却显示出数学家的头脑,用在翻译上。一句话:“严谨。”让你心服口服。这段时间还曾拜读张今老先生的翻译论著。他当时在河南大学任教。50年代反右期间被迫离开新华社。还有董乐山翻译的《第三帝国兴亡》。陈亮同志也对我帮助不小。他翻译了美国黑人作家的作品《根》(《祖先》)。他们三人都是“右派”,受了许多苦,当时刚刚翻身,却起码有50多岁了。
1987年给美国各大学写信,得到其中一所大学——拉斐德学院——的热情回信。由于对刘老的敬重和研究,还有新华社地处西单新文化街等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发祥地,对“德先生、赛先生”的口号很熟悉。所以1988年高高兴兴地赴美学习理工科和经济学方面的知识。
这座小城叫做“伊斯顿”(东方市)。美国人对我说,世界上有两座城市你应当去。一个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威)——也是“东方市”之意;另一个就是“伊斯顿”。可能就是因为毛主席说过:“……东风压倒西风。”
在美留学还是有收获的。但没有料到自己写在校刊上的文章会有那么多人阅读。可能就造成了一些矛盾和问题,比如反共的台湾蒋家王朝。还有对里根恨之入骨的利比亚的卡扎菲上校。1988年感恩节,我从宾州伊斯顿到纽约联合国总部参观和打乒乓。联合国乒乓球俱乐部主席彼得•霍尔德和我打球。1988年12月21日,利比亚搞的“洛克比”空难发生,死亡270多人,英法两国各一半。美国同学问我:“你现在讲英语还有口音吗?!”因我讲英语是英国音。他们说,你要在这里上学,北外的学分一分也不算,从头学。所谓“Lock (洛克) you up”(把你锁起来)(Lockerbie)。此外,我姓“尹”,在英语里和“阴”同音。所谓“月亮是太阳的影子”,“月亮是太阳做的梦。”
1989年“六四”前夕的二月份“情人节”回到北京。不久后开始,经常为新华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和南方的一些出版社翻译英文原著。学术领域涉及军事、金融、经管、社会学、历史、科学技术、产学研关系等等。这些年来总共达到一打以上。
新华社份内的工作包括每年布什总统的《国情咨文》、美国国会年度报告《中国军事力量问题的年度报告》。80年代那些解放前大学教育出来的老同志还在的时候,这些工作一般都是几个人分开一起干。现在都是我一个人完成。
2001年受聘担任清华大学公管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翻译教科书和学术著作。2003年9月受聘担任外交部管辖的双语月刊《英语文摘》的首席顾问。同一时期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工商管理。2004年获得北师大工商管理

大脑的未解之谜


  【美国《发现》月刊2007年8月号文章】题:大脑的未解之谜——我们对自己如何思维问题的已知和未知的一切(作者:戴维·伊格尔曼)

  在宇宙的所有物体当中,人脑是最复杂的。人脑中的神经细胞多得如同银河系中的恒星。因此无怪乎,尽管有关大脑和智力的科学最近的进展很耀眼,但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却仍然在黑暗中眨眼。但是起码,我们已开始了解神经系统科学的重要谜底,并在解开谜底方面着手取得进展。就连有关以下10个问题的部分答案,也能使我们对界定了我们是谁的这3磅左右的灰白物质的认识有所提高。

  1.神经活动中,信息是如何编码的?

  神经细胞...

Read more

老布什传略


  (选自《殚精竭虑:美国总统列传》

  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

  第41位总统·1989年——1993年

  作者:赫伯特·帕米特

  A(1)“简直是天文数字”,第41位总统在他的口述日记中说道:“对于我们生死攸关的民意测验上升到天文数字的高度,国家团结一致。”盖洛普民意测验的数字显示,美国人对于布什的领导的赞成率为89%。他对着自己的小录音机说:“普天之下情绪高涨。”但是,公众的支持既不能使...

Read more

胡佛研究所文章


  【本刊讯】美国胡佛研究所网站2007年6月份刊登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教授亨利·诺(HenryR.Nau)撰写的一篇文章,题为《我们为什么在对外政策问题上争斗——不同的观点产生不同的结论》,全文如下:

  我们为什么在对外政策问题上具有尖锐的分歧?一项容易做出的回答是,领导人在国外发生的事件问题上说谎。难道说,战争爆发前,托尼·布莱尔没有说,伊拉克能够在45分钟以内组装一件核武器吗?他显然是在撒谎,对吗?还有小布什。他的中情局局长当时说,有“灌篮高手”一样的准确度可以说,伊拉克拥...

Read more

世界政治中的一片绿叶


世界政治中的一片绿叶

尹宏毅

列位看官,由于事情关系较大,所以我本来并不想胡乱写文章。但即使自2000年算起,事隔也已经7年,还是没有人出来说话,所以我就斗胆来几句。

我在大学本科期间是在北外英语系度过。那段时间我的英语进步很快。1982年分配到新华社参编部工作,一心也是想着搞好英语,作为看家的本领,同时学习一些别的东西,以便成才。因我高中期间经常在北京工体体校打乒乓球,所以在学问上也对练好“基本功”笃信不疑。80年代记忆中新华社还是外国消息的总汇。我们为中央提供大量有关美苏争霸、军备竞赛和世界政治其它方面的稿子。所以对世界政治格局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198...

Read more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力量问题的年度报告(2007年)


新华社为您服务:外国人知道的,咱老百姓也要知道。

【本刊讯】美国国防部525日发表其提交给国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力量问题的年度报告(2007年)》,全文如下:

概论

中国作为一个怀有全球抱负的地区政治与经济强国的迅速崛起是今天的战略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因素——这一因素对本地区和全世界产生着重大影响。美国欢迎和平与繁荣的中国的崛起,鼓励中国对全球体系的健康和成功承担更大的责任,从而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际利益攸关方参与进来。然而,在中国领导人为自己国家采取的今后航向问题上,包括在中国不断扩充的军事力量以及如何动用这支力量等领域,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人民解放军...

Read more

密切关注中国的崛起


《密切关注中国的崛起》

Keeping Tabs on Chinas Rise

美国斯坦利基金会《沟通外交政策分歧》项目报告20075月号刊登该基金会项目负责人迈克尔·席佛和美国企业研究所高级战略研究计划主任加里·施密特合写的一篇文章,题为《密切关注中国的崛起》,摘要如下:

中国正在崛起

几乎是按照时钟一样的精确度,200年来每50年,中国看来都处于其历史上的一个“转折”时刻。现在情况再次如此,因为中国正准备恢复其大国地位。种种迹象都表明,中国已经或者即将成为东亚的一个占据主导地位的参与者—&mdas...

Read more

国家货币的终结


国家货币的终结

TheEndOfNationalCurrency

【本刊讯】59日出版的美国《外交》双月刊刊登了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国际经济部主任本·斯泰尔撰写的一篇文章,题为《国家货币的终结》,摘要如下:

货币国家主义的崛起

资本的流动已经成为全球化唯一致命的弱点。25年来,毁灭性的货币危机袭击了拉美和亚洲的各个国家,以及西欧的邻近国家,尤其是俄罗斯和土耳其。就连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理事米什金这样一位支持全球化的、资历无可挑剔的经济学家也承认:“向外国资本流动开放金融体系导致了造成巨大痛苦、苦难乃至暴力的一些灾难性的金融危机。”

经济学这个...

Read more

(美国)长期斗争的战略


  【本刊讯】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出版的《政策评论》2007年二月至三月一期刊登胡佛研究所研究员布鲁斯·伯克维茨撰写的一篇文章,题为《长期斗争的战略》,摘要如下:

  冷战期间,美国驻莫斯科使馆偶尔地发出一份年终电报,以打破政治评论和军事分析报告的常规。它引用在莫斯科流传的最新玩笑。一个样本: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请假一天,向其母亲展示他在市内的大楼和乡间别墅。当晚进晚餐的时候,母亲说她获得了深刻印象,但她担忧地低声说:“可是列尼亚,如果布尔什维克回来怎么办?”还有:“塔斯社报道说,最新的5年计划期间,苏联电子工业部...

Read more

中印金融比较




  【本刊讯】美国《米尔肯学会评论》2007年第一季度刊登戴安娜·法雷尔和苏珊·隆德撰写的一篇有关中印两国金融制度比较的文章,题为《变化趋势》,全文如下:

  在对中印两国截然不同的经济进行比较,以及猜测可能会使之出轨的各种障碍方面,人们泼墨颇多。然而在这些分析中,人们常常忽略的是两国各自金融体系中的弱点所构成的潜在风险。

  这些系统是从截然不同的根源中成长起来的。印度享有盛誉的私营银行及其股市是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创建的,而中国的几乎所有金融机构则都是在过去经济自由化的四分之一世纪中建立的。尽管如此,这两个体系今天所面临的问题在许多方面却是...

Read more

不断高涨的台湾理性主义:四代人、政治和“台湾民族主义”


任雪丽(Shelley Rigger

美国戴维森学院台湾问题

美国东西方中心网站20071

概述

台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和平友好的关系对于台湾海峡及其以外地方的繁荣与安全至关重要。因此,预测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方向十分重要。但是,做到这一点也很困难,主要因为台海地区的重要的趋势看来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海峡两岸之间互动的范围和强度正在迅速扩展,从而形成了双方之间的共同利益,减弱了针对加强两岸关系的抵制势力。另一方面,台湾岛内支持政治统一的民众力量每况愈下,自认为是台湾人而不是中国人的台湾居民所占的百分比不断上升。

岛民把台湾确认为自己的本土的不断增强的趋势吸...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