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彭朝鸿

彭朝鸿,贵州贞丰人,从事过初、中、高等教育,曾先后供职于贞丰县师范学校、贞丰城区中学、贞丰一中、黔西南州委党校、黔西南州委政策研究室、黔西南州经济贸易局(后更名黔西南州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单位。1985年开始发表文章,第一篇文章《怎样辨析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发表在山西师范大学《中文自学考试辅导》杂志上。多年来成果累计约百来万字。

黔西南州矿产资源与开采



  一、调查评价与勘查现状及矿产资源状况

  黔西南州解放前地质工作程度极低,据有关文献记载,1929~1940年间先后有乐森寻、许德佑、陈康、马以思、罗绳武等地质学家对境内的三叠系等地层进行过调查研究。普安白沙、丁头山一带的铅锌矿,晴隆大厂的锑矿,以及分布于全州各地的煤矿等,古人进行过开采和冶炼,遗有老硐和炉渣多处,是后人找矿的重要线索之一。

  解放以后,地质矿产工作发展较快,先后有贵州省地矿局、石油局、煤管局、冶金局等单位所属的地质队伍,地科院地质所、中科院南古所、成都地质学院、贵州工学院、四川石油学院、地质八普、贵州石油指挥部、水电九局等单位在本区开展过不同程度的...

Read more

黔西南州针织工业


 
  黔西南州针织行业的发展历程比较特殊,1986年9月,经国家纺织工业部、贵州省计划委员会批准,在黔西南州兴义市原砖瓦厂旧址新建国营黔西南州针织厂,1988年4月动工兴建,1990年竣工验收,全厂占地97亩,建筑面积16670m2。针织厂建成后,由于原料,技术,资金等问题连续出现,起步和生存十分艰难,最终走向破产关闭。

  一、投资情况

  黔西南州针织厂总投资1310万元,投资资金来源为:纺织部250万元、省财政145万元、州财政100万元、省人行贷款690万元,州建行贷款125万元。投资比例为:基建设施792.9万元,占总投资的60.5%;针织专用设备299.5万元...

Read more

黔西南州造纸工业


  黔西南州造纸工业

  黔西南州生产机制纸的主要纤维原料十分丰富,主要有梭草(又名龙须草)、芦竹、稻草、麦杆等。其中又以芦竹、梭草为最佳(含纸浆均在70%~80%左右)。这为黔西南州造纸工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进入21世纪,由于环保、植保等原因,黔西南州造纸厂相继走上了转产、迁产的道路。

  位于黔西南州的贵州省兴义造纸厂

  贵州省兴义造纸厂,位于兴义市桔丰路(旧称牛场坝)1号,省属国营企业。

  1953年,由贵州省人民政府投资12.4万元(已折算为第二套人民币币值)创建,时称贵州省国营兴义工艺品厂。从事竹器、木器、土纸等手工业生产。1961年,该...

Read more

黔西南州制糖工业


  黔西南州制糖工业

  黔西南州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热量充足,雨量充沛。甘蔗主要区分布在南、北盘江、红水河及其支流的广大河谷地带,海拔在270~9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8~20度以上,最热月均温25~27度,最冷月均温8~12度,日温大于10度的年积温达6500~7000度,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无霜期长达330~350天,全年总日照1400~1600小时,蔗区具有地势低、地层厚、气温高、湿度大、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日照充足等特点,为甘蔗这种高光效作物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全州甘蔗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在兴义、贞丰、册亨、晴隆、安龙、的15个片区,涉及79个乡(镇...

Read more

黔西南州酿酒工业


  黔西南州自然条件优越,水质优良,原料丰富,为发展酿酒业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州境内酿酒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从现今考古发掘出的文物——酒具证实,境内在汉代就有了发酵酒生产。到了清道光年间,酒类酿造技术有所改进,品种增加,消费结构有较大改变。民国时期,州境内商品酒的生产有所扩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中共地方党委和各级人民政府对酿酒工业给予大力支持,无论在计划体制年代或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州酿酒工业均有了很大的发展,并成为地方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民国时期,随着市场销量的增加,黔西南州境内酿酒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Read more

黔西南州卷烟工业


  一、土壤与气候

  黔西南州属中亚热带气候,热量充足,雨量丰沛,适宜种植烤烟的土壤遍及全州各县(市),且多为黄壤土类,呈微酸性,PH值6~6.5左右,尤其是黄泥夹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渗透性能好,利于烤烟根系发育和尼古丁合成,能生产量、质兼优的烟叶,烟叶以其颜色鲜黄、光泽明亮,组织细致,富有油润、吃味醇正,燃烧性好而被人称道。香型以中间香型为主,中间偏清香或偏浓香型均有。州境内大部分地区所产烤烟烟香亲和力好,焦油含量低,是生产高档名牌卷烟的重要原料,受到国内外厂商的欢迎。

  二、烤烟种植的发展

  黔西南州经自明清时期就有了种植烤烟的传统习惯和生产技能。兴仁的巴铃...

Read more

黔西南州火电发展概况


  
  黔西南州第一家火力发电,是1941年西南公路局第1、2工程处驻扎晴隆县寿福寺时,用1台20千瓦汽油发电机发电,解决该单位的照明;1946年,兴义县地方人士邱应鸿、杨志清、李帮君等人筹集法币3.5万元,合资创办义明电灯厂,装机容量40千瓦,用1台煤气发生炉带动发电机发电,年发电量5.2万千瓦/时,装灯约700余盏,供电对象是县政府和城关部分商店照明,由于机组容量小,负荷重,设备陈旧与生产技术落后,电压不稳定,可靠性差。1948年私营义明电灯厂的锅炉烧坏,改用汽车引擎继续发电。1949年11月,贵州省政府主席谷正伦及贵州绥靖公署败退到晴隆县,用1台20千瓦汽油发电机解决照明。
...

Read more

黔西南州规划建设中的水电站


  黔西南州规划建设中的水电站

  北盘江流域马马崖、董菁水电站项目

  为使北盘江流域的水能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加快光照、马马崖、董菁三个梯级电站的开发步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并在“西电东送”和“黔电送粤”战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2004年1月15日由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粤电集团有限公司、贵州金元电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黔西南州工业投资公司、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六盘水市江源电力有限公司、安顺市国有资产营运公司七家投资方在贵阳共同组建了贵州北盘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其主要任务是:在2010年前完成北盘江干流茅口以下河段的...

Read more

黔西南州的煤炭资源与开发


  
  煤炭是黔西南州的优势资源,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是黔西南能源工业发展的基础。

  一、资源情况

  黔西南州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普安、兴仁、晴隆、安龙、贞丰、兴义六县(市),另在望谟县的大观、乐旺一带也有少量分布。主要控煤构造有泥堡背斜、青山向斜、老鬼山背斜、碧痕营背斜、晴隆向斜、滥木厂背斜、龙头山向斜、包谷地背斜、大坝背斜、纳省背斜、雄武背斜等。

  据统计,全州含煤总面积4352km2,目前已探明的煤矿资源/储量为3.49亿吨,预测2000m以浅的资源/储量为160.37亿吨,其中1000m以浅为85.09亿吨。各县(市)预测煤矿资源/储量如下表所示。

...

Read more

黔西南州的能源工业


  黔西南州的能源工业

  以煤炭、电力为主的能源工业是黔西南州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电力上,解放前州境内无水力发电工程,除兴义、晴隆等县所在地有容量极小且设备极差的火力发电供照明外,广大农村地区只能靠松明子、桐油灯及火把照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州境内电力发展开始有了起步。虽然州境内水能和煤炭资源都十分丰富,但由于州境内历史上均属少(少数民族)、边(边远、偏辟)、穷(贫穷落后)地区,工业基础一穷二白,从而影响了电力的发展。到1955年底,册亨、望谟两县仍然靠点桐油灯照明。晴隆、普安、安龙、贞丰等县是用20~50千瓦以内的小柴油、汽油发电机组解决县城机关、商店的照明。这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