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彭朝鸿

彭朝鸿,贵州贞丰人,从事过初、中、高等教育,曾先后供职于贞丰县师范学校、贞丰城区中学、贞丰一中、黔西南州委党校、黔西南州委政策研究室、黔西南州经济贸易局(后更名黔西南州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单位。1985年开始发表文章,第一篇文章《怎样辨析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发表在山西师范大学《中文自学考试辅导》杂志上。多年来成果累计约百来万字。

黔西南州的新兴工业——重化工


  黔西南州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作为电石原料的石灰矿随处可见。州内所出产的优质无烟煤是生产电石的理想燃料,可节省生产费用,降低成本,从而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

  黔西南州普安县电石生产起步较早,但由于生产不上规模及受电价不稳影响,效益欠佳,已建和在建企业共3户,现有生产能力仅为年产2万吨。

  2003年安龙县引进昌宏公司已建成年产13万吨电石厂一个,由于生产上规模且电力供应充足,生产经营势头看好,“十五”期未做到50万吨/年规模。具有规模化和现代循环经济特点的安龙县重化工基地目前正在建设中,黔西南州重化工产业发展势头看好。

  黔西南州重化工&...

Read more

2007年,黔西南州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取得实效


2007年,黔西南州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企业规模逐步做大,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绩。2007年,全州共有非公有制经济工商登记户40293户,注册资金75.38亿元,分别占全州工商登记户和注册资金的96.48%79.05%。其中,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户数达2935户(除贵州宜化外均属中小企业),全州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20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92.3%,同比增长36 %;完成工业增加值44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92%,同比增长27%;实现利润5.2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全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96%;全州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收23.5...

Read more

2007年 黔西南州工业经济工作概况


  2007年是我州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经贸系统结合我州经贸工作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省、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调整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贸工作全局,加强运行调节,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技改力度,抓好节能降耗,深化国企改革,壮大民营经济,经贸各项工作协调发展。一年来克服了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波动对工业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工业经济呈现出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发展后劲进一步夯实,工业经济总量进一步提升,园满完成了州委、州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

Read more

黔西南州富民化工有限公司


  1995年,黔西南州富民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民公司)创建人之一曾富财与3位农民相约,共同投资80多万元合伙创办了兴义市富民磷肥厂。由于产品质量达标,生产的普钙又是全州的空白产品,而且曾富财亲自带领管理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们使用,采取每吨让利60~80元的优惠价格销售给农民,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产品立即在全州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年年供不应求,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项目建成投产后,解决了本地青年农民60多人就业,年人均工资收入达800多元,改善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

  1998年,富民磷肥厂继续加大力度创业,在省化工设计院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当年6月投资650多万元,由...

Read more

黔西南州普安化肥厂


  普安县化肥工业建设起步较早,1966年起兴办县磷肥厂。1968年磷肥厂下马后,于1970年在三板桥原磷肥厂址基础上始筹建普安县氮肥厂。

  1971年县氮肥厂开始进行建厂前期工作,1992年9月将原磷肥厂的机械设备,土地及基础设施转给氮肥厂使用。1973年5月20日成立“贵州省普安化肥厂会战指挥部”,是年10月,投资近50万元的35千伏输电线路由盘县刘官屯直通化肥厂的供电工程开始实施。1977年7月该厂正式建成投产,实际总投资583万元。按设计能力年产碳铵10万吨。1978年至1980年,三年总产量为1.99万吨,年均产量为6630吨,其中以1979年产...

Read more

黔西南州化工工业发展历程


  明清时期,境内开采火硝,供制作黑火药,供炮竹、猎枪之用。民国15年(1926年),有人曾在兴义县小西门老四川庙兴办一狮牌火柴厂。民国29年(1940年)6月,贵州企业公司在安龙城郊西龙井建制糖厂,用废糖密生产酒精,从1941年7月开工到1943年底止,生产酒精35.81担,解决抗日时期滇缅公路汽车运输燃料不足的问题。产品主要售给贵州省军粮运输管理处,剩余部份销售给本省和云南、广西的民用汽车作燃料。同一时期,兴义也办起两个酒精生产厂,一是由国民政府军政部第八军需局与当地商人合办的酒精厂,日产酒精300加仑,以酒精代汽油供军运所需,厂址位于穿云洞前沟渠两侧。另一个酒精厂办在城郊纳欧,由私...

Read more

民营企业家:99%中小企业5到10年内死亡


      中华工商时报编者按:

  以富有活力著称的中小民营企业,近年来在安置就业、品牌建设、技术创新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诸多的成长难题。严介和的观点姑且算作危言耸听,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不公平的市场竞争,不宽松的政策环境,以及以从紧货币政策为重要内容的宏观调控,客观上都给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出严峻挑战。中国经济需要从无序转向有序,需要从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中国企业也需要经过大浪淘沙以使真金闪现。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我们必须正视、顺应这一规律。但是我们要看到,转轨是有代价的,应该努力把代价降至最低;我们也要看到,中...

Read more

黔西南州工业管理机构:经济贸易局


  一、成立情况

  2001年,根据《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黔西南州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黔委[2001]39号文件《中共黔西南州委、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关于黔西南州党政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州发[2001]19号《黔西南州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核定下达编制的通知》和州机编办字[2001]25号文件精神,保留黔西南州经济贸易局(以下简称州经贸局),为州人民政府组成部门。州经济贸易局是负责调节全州工业经济运行的综合经济部门。

  黔西南州经济贸易局内设机构有:办公室,政工科,企业管理科,经济运行科、非国有经济科、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科、技术科、行业管理科、安全生产科、散装...

Read more

黔西南州工业管理机构:地区(州)轻工业局


  一、沿革

  1954年,中共兴义地委设置农村工作部,研究农村农业生产组织情况及领导辖区内城乡手工业的组织及改造工作。1955年元月,兴义专署设手工业管理科,管理辖区内的手工业。是年2月,辖区各县县委在其农村工作部内设置手工业生产合作科,管理辖区内各县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工作。同年,辖区各县人民政府在办事机构中设置手工业管理科,负责手工业的行政管理、生产计划、产供销平衡和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化等项工作。1956年7月兴义专区建制撤销,专署手工业管理科随之撤销。

  1965年8月17日,恢复兴义专区建制,同时建立兴义专署手工业管理局,管理辖区内的手工业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体...

Read more

黔西南州工业管理机构:建国初期的工业管理机构


  民国25年(1936年)3月,贵州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建设科,通过辖区各县各行业联合会及其下属的同业公会,对工业、手工业进行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于兴仁专区和平解放时,成立了以起义人员为主体的兴仁专区人民解放委员会。1950年3月28日至4月1日,中共兴仁地委接管委员会正式接管了原兴仁专区专员公署及所属机构。1950年4月7日,贵州省兴仁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正式成立,下设工商科,管理全专区工业和商业。专署所辖各县人民政府也设有工商科。1951年11月,专署移往兴义县城办公,专署工商科名称和职能均未变更。1952年12月,兴仁区专员公署更名为贵州省兴义地区专员...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