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梁红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M2的指标意义已今非昔比


   今年5月M2增速降至个位数,从而引起了各方关注——市场担心货币供应量增速下滑可能预示增长放缓、通胀下行。这篇报告中,我们为读者就如何理解今天M2增速下降提供了我们的视角。我们认为,过去十几年来,M2指标的代表性和“指标意义”已今非昔比。同时,我们在此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衡量货币供应量的替代性指标,即“准M2”,以更好地监测更广义的“货币”之扩张速度。

  过去十几年来,M2无论是作为一个曾经较全面的广义货币总量指标、还是作为增长和通胀的领先指标,其代表性和指标意义均已今非昔比。

...

Read more

去杠杆需要对症下药 不能一味收紧流动性


 

  去杠杆取得两方面成效

  根据最新的宏观数据,从去年第一季度以来,连续六个季度中国的宏观数据都比市场预期要好。去杠杆在以下两个方面取得了成效:

  第一,杠杆率的增速在去年开始下降。无论是按照总负债占GDP比例,还是按照M2占GDP比例,杠杆率的增速确实下降了。事实证明,要解决杠杆率高企的问题,还是得从实体经济入手,增长是硬道理,这是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渠道。

  当前宏观经济最重要的判断是,全球的经济是在往下走还是稳住了。虽然为稳住经济,各国付出了各种各样的代价,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总体而言现在是企稳回升的,也许难以回到过去那么好,但绝不是节节下台阶,这是...

Read more

中国经济复苏已经启动,未来有望持续


   2017年1季度宏现经济数据超出预期,但市场仍然对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存有不少疑虑。虽然大多数分析师并未能预见到2016年4季度以来经济增长的明显加速,但有趣的是,不少人已判定2017年1季度是本轮复苏的“顶部”,暗示或明确表示近期经济增长将大幅放缓。

  与此同时,央行退出货币宽松的立场变得更加明确——今年1季度央行两度上调 7天回购操作利率,同时监管机构开始加大银行表外去杠杆的力度。这些政策也加剧了市场对经济增长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的担忧。

  我们认为,中国的经济复苏很可能仍处于早期阶段,未来有望持续。自2011年年末...

Read more

中国需不需要降准?


   去年3月最后一次降准以来,央行主要通过公开市场和各类借贷便利操作投放流动性,操作压力加大。近期,季末效应叠加MPA考核使得流动性相对紧张,市场平稳运行需要中长期资金来源。央行顾忌降准的宽松信号,但今年两次上移利率走廊,市场对于货币退出宽松的预期已经较为充分。外汇流出放缓、甚至在未来一些月份可能转为流入,降准对外汇流动的影响或将减小。央行降准以抵补流动性的市场环境似乎趋于成熟。中国需不需要降准?

  要回答这问题,首先要清楚什么是准备金率。名义上,准备金率是银行所缴准备金与一般性存款余额的比例。近年来,金融创新活动的发展使得银行通过非存款渠道筹集的资金越来越多,无需缴准的...

Read more

全年GDP增速有望高于6.5%


  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李克强总理在会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GDP增长目标小幅下调,财政和货币政策保持稳定,今年将继续为企业部门减税降费,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

  GDP增速目标下调至6.5%左右,但全年有望实现更高的增长。2017年GDP增长目标定在“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6.5%左右”比2016年6.5~7%的目标区间略有下调;“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反映政府有信心实现6.5%以上的增长。其他目标包括:CPI涨幅3%左右,和去年持平;...

Read more

今年GDP增速在10%甚至以上基本是定局


  谢谢卢老师的介绍,非常高兴今天又回到国发院的论坛上。我来之前在准备今天的演讲的时候看了一下上次来的时间,因为我和宋老师很多时候都是做宏观预测的,内心想总还是对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判断,希望有一个大约的记录。

  非常有意思,上次来这儿的时候是2014年10月,当时我记得演讲的题目叫增长、通缩和杠杆率。如果回头大家还记得的话,2014年10月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时候,那时候中国的PPI通缩已经两年半了,但是我们的整个的货币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在实际的执行中都是偏紧的。

  市场上有很多的争论和讨论,基本上的观点就是经济增长速度,潜在增长率下降了,所以千万不要想着把增长再搞回来,短期的宏...

Read more

“特朗普新政”或促使中国尽快降低税负


 

  “特朗普新政”可能会给中国带来机遇——包括提振中国的外需,并促使中国加快推进并落实降低企业税负、国企改革和“简政放权”领域的既定改革方针

  ► 贸易保护政策带来的“贸易战”风险除外,“特朗普新政”可能对中国的外需和可贸易部门的盈利带来积极的溢出效应。“特朗普新政”下,美国的公共部门和私人投资增速有望双双加快——特朗普提出的减税和放松监管政策明显有利于提振企业投资,且“新政&r...

Read more

当前中国制造业走势相对平稳


  7月财新PMI和官方PMI走势背离。7月财新制造业PMI录得50.6,环比上升2个百分点,为2015年2月以来首次进入扩张区间。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制造业PMI 7月份跌入收缩区间,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至49.9,两个制造业PMI走势出现背离(图表1)。2011年以来[1],财新和官方PMI月环比变动方向不一致共有17次,占比25%,并不罕见。但是7月份二者月环比变动相差2.1个百分点,2011年以来居第二,仅次于2012年3月3.5个百分点的差异(图表2)。

  财新PMI生产和新订单指数大幅上升。从PMI构成指数看,财新PMI生产指数上升了4个百分点,对总指数上升贡献了1个百分...

Read more

又见限购调控——症结在需求还是供应


  近日上海市发布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收紧限购、限贷政策:1)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购房缴纳个税或社保年限由满2年延长到满5年;2)二套普通及非普通住房首付分别不低于五成和七成。这一如期而至的被称为上海“史上最严”的楼市调控,旨在抑制上海楼市非理性过热。

  似曾相识的情形在五年前也曾发生于北京——2011年2月北京实施“限购令”、2013年4月提高二手房首付比例至七成,然而调控以来北京房价却上涨了44%,远高于同期20%的全国平均涨幅。可能有不少人认为如果北京当时不调控,房价会涨得更猛。...

Read more

供给侧改革对短期经济增长的影响


近期有不少投资者担心供给侧改革特别是去产能将对经济增长形成较大影响。为此,我们就去产能、减税、城镇化等供给侧改革的三大抓手对增长、就业、信用风险等影响进行了分析。总体看,供给侧改革对短期增长、就业的负面影响不明显,短期信用风险影响可控;中长期看,明确有力的供给侧改革可以提高居民和企业部门对未来增长的预期,从而有利于消费和投资增长,有利于投资者对信用风险进行市场化定价,引导资金从无效率行业流向有效率行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

供给侧改革不会对短期经济增长形成明显的负面冲击

理论上供给端改革在短期内压制通胀、提升实际利率,不利于短期总需求,但供给侧改革也会带...

Read more